蔡真真
一、引言
根據中國財務公司協會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中國已有的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資產總額達6.67萬億元,所有者權益總額達1.08萬億元。可見,財務公司在我國金融體系中扮演的角色舉足輕重。與此同時,財務公司正在面臨越來越高的內部風險和外部監管,導致了財務公司在經營管理方面更加重視構建嚴密的風險防范體系,而其中,內部審計承擔重要作用。
內部審計通常被定位為三道有效風險管理及內部控制防線的“第三道防線”,是組織內部的宏觀監督者和防范風險的重要保障機制。因此,加強內部審計治理,發揮內部審計生產力,是促進財務公司穩健運行和價值提升的重要路徑。本文將圍繞如何做有生產力的內部審計進行探討,并對發揮審計生產力做出展望。
二、為什么需要做有生產力的內部審計
當前財務公司內部審計面臨的課題主要包括外部要求和內部期望兩個方面。其中外部要求體現在新形勢和外部規章的要求,而內部期望則體現于審計在發現問題、防范風險方面起到提質增效的重要作用。因此,增強內部審計的生產力,本質上是適應內外部需求、強化自身實力的必要途徑。
三、如何做有生產力的內部審計
在新形勢的要求下,如何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審計生產力、創造審計價值這一新問題成為財務公司和商業銀行亟待解決的問題,筆者在此提出“一個中心點”、“兩個基本點”和“三個抓手”的解決方案。
(一)一個中心點
“一個中心點”要求內部審計以董事會為中心,向董事會負責,獨立接受董事會的領導。這就要求財務公司遵循政策規定,制定相應規章制度及實施細則,根據公司架構建立健全審計組織結構,明確審計匯報路線,優化審計管理體制,使審計工作始終保持獨立性和權威性,促進審計工作轉化為生產力。
(二)兩個基本點
兩個基本點要求內部審計穩健運行和價值創造,既要實現穩發展,又要達到高效益,從而形成合力,促進企業內部審計提高生產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1.發揮審計有效性,提升企業內控體系運行穩健性
內部審計是企業內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內部審計的有效性和整改情況會影響對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整體的有效評估。發揮審計有效性,做有生產力的審計,開展對關鍵業務流程的內控檢查,積極推動內控流程整改,能夠全面提升企業內控體系運行的穩健性。
2.提高審計管理質量,輸出更高貢獻的審計生產力
高貢獻的審計生產力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優化公司治理、完成戰略目標。完成審計項目的數量、審計發現的數量、審計報告的數量、審計項目的資源投產比、提出審計意見的數量等都是可以衡量審計生產力的指標,這些指標數據的提升能夠輸出更高貢獻的審計生產力,提高審計問題的整改率、建議的采納率等,強化審計評價和審計考核的質量。
(三)三個抓手
審計工作包含三個重要方向——部門、項目和宣傳,因此針對此三方面需要著重關注和處理。企業內部審計需突出“三個抓手”,實施部門管理、項目管理和宣傳管理,提升審計質量的生產力。
1. 部門管理
做好部門管理首先要做好審計規劃。結合監管要求、事業計劃、公司實際、風險情況,圍繞審計對象建立和完善數據庫,科學編制全覆蓋的年度審計計劃和中長期規劃,滾動安排和實施審計項目規劃,增強規劃的前瞻性和可執行性,把握審計方向。其次要管理好人員,提升審計隊伍能力素質。審計工作質量直接取決于審計隊伍、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和能力。因此企業需要對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提出更嚴的要求,提供更完善的成長體系。可以采取制定合理的考核目標,對項目質量、時效、團結配合等維度進行打分,定期公布考核結果,利用獎懲機制,激勵考核優秀者,督促考核落后者,提升隊伍素質。
2. 項目管理
做好項目整合,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將監管要求與實際資源結合起來、將集團管理要求與內部管理結合起來,進行高頻次、多方面的內控檢查,實現審計全覆蓋。因此,整合審計資源,統籌資源使用和保存是審計工作的重點內容。不同層級和專業的審計信息能夠互為補充,發揮審計信息的整體功效。
3. 宣傳管理
國際內審協會秘書長理查德.錢伯斯說,講好審計故事,加強審計宣傳,展現審計價值是新時代下的重要建議。要把審計宣傳工作作為擴大審計影響的重要途徑,為審計工作提供輿論導向、智力支持、精神激勵。審計成果的宣傳管理可以分為兩條主線:常態培訓和新媒體宣傳。通過提高認識、深化內容、改進方式、加強培訓等方式,推進審計宣傳工作。
四、審計生產力展望
隨著財務公司數量的增加和內部審計的深入,內審逐漸向防范風險、加強內控、信息技術化、規范化、合理化的方向發展。審計生產力是內部審計效率與效益的體現,是衡量審計過程和結果的重要指標,審計生產力的未來發展特點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以數據化信息庫為基礎。將審計工作與大數據信息庫結合,提高信息查詢、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保存的質量和效率,減少由于冗余的人力物力而造成的浪費,強化數據化思維和工作。
以審計質量為目標。審計工作應站立在新時代要求的大背景下,增加審計規劃、審計監管、審計溝通、審計整改的工作流程,構建緊密的質量審核網絡,增強宏觀判斷和微觀核查力度,嚴格把關審計生產的質量。
以審計流程為制度。科學嚴密的審計階段管理流程能夠保證審計工作質量,及時掌握審計進度,明確責任主體,突出工作重難點,提高審計效率和操作熟練度,有利于審計生產力規范化、制度化。
以審計人員為根本。審計人員應充當企業的評估師、溝通者、監管員,具備更高標準的職業道德和專業能力、獨立性,有較強的風險意識。企業應大力建設審計隊伍建設,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充分發揮審計生產力。
參考文獻:
[1]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巴塞爾協議附錄17《銀行的內部審計部門》
[3]銀保監會《商業銀行審計治理指引》
[4]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
[5]瀟湘晚報《市局認真謀劃“十四五”寧波審計規劃編制工作》
[6]上海市審計局《對國家審計職業化建設中人員分類管理的幾點思考》
[7]中國財務公司協會《中國企業集團財務公司行業發展報告(2019)》
[8]山東省審計廳《新常態下加強審計宣傳工作的思考》2016
[9]麥基財稅《淺談審計資源整合需注意的幾個方面》
[10]天津市人民政府《市審計局全方位提升大數據審計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