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龍 王磊 王佳琦
摘 ?要:天然氣凈化裝置,目的是使用裝置脫除天然氣中含有的CO2以及H2S。但是現有工藝凈化的可調變量較小,需要針對裝置中脫酸單元的各個環節,加強對天然氣的處理,確定其耗能參數,分析實際影響的變化趨勢。從而對天然氣脫酸裝置的能耗影響進行優化處理。研究的意義在于,滿足技術指標的同時,嚴格控制裝置能耗,從而為天然氣凈化能耗控制起到指導性作用。
關鍵詞:天然氣凈化;裝置耗能;工藝參數
引言:節能降耗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趨勢,隨著全球環境問題不斷嚴峻。天然氣凈化屬于高耗能行業,國內技術顯然落后過國外一大截。優化節能凈化工作,對于節能降耗而言有重要意義。根據天然氣凈化廠的凈化裝置,通過分析其運行產生的能耗變化,根據具體耗能信息,對裝置加以改進。對現有生產運行參數分析,找出影響最為關鍵扥參數,保證裝置能夠穩定運行。
一、天然氣凈化裝置概述
天然氣裝置中,分為脫硫、回收及尾氣處理單元。其中燃料氣與電能是消耗量最高的部分,裝置耗能主要集中在脫硫再生、硫回收與尾氣燃燒這幾部分。根據分析獲得的數據統計,天然氣與電能各自占據總能耗比例的90.15%/9.84%。其中,鍋爐消耗的能耗最大,主要是為天然氣凈化脫硫單元提供源源不斷的熱量;電能消耗是分布于凈化廠的各個單元;其中,脫硫單元主要集中于MDEA溶液循環泵,硫磺回收則在主風機。為了保證天然氣凈化,并降低裝置高耗能。需要針對現有運行裝置和技術,采取有效的工藝措施,減少實際運行過程中,裝置對能源的消耗量,從而最大程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實現天然氣凈化低耗能發展。
(一)凈化過程。根據天然氣凈化裝置的年度運行指標,通過整理數據發現不同井場中的天然氣,都是透不過干線運輸到集配氣總站,匯集后進行完整的分離與脫硫等環節處理。經過處理的天然氣,能夠脫除內部的雜質,與MDEA等溶液混合,脫除內部含有的CO2以及H2S。脫水單元使用的是TEG,能夠脫除天然氣含有的水分。將天然氣出來后,脫硫后送入吸收塔,含硫氣體從吸收塔底部進入,將CO2以及H2S脫除,經過處理后的凈化氣體被送入脫水單元;此時,底部出來的MDEA富液降壓后,能夠在閃蒸塔中溶解出烴類氣體,通過與貧液進行接觸,從而脫除內部的氣體,并將氣體送入燃料氣系統。經過過濾除雜等處理后,氣體會從換熱器進入裝置進行二次蒸汽再生,從而有效析出CO2與H2S。經過空冷器處理后,再度循環送回吸收塔與閃蒸塔中[1]。
(二)凈化運行參數。根據上述分析,知曉天然氣凈化過程中,需要將其內部最大的CO2以及H2S去除。其中天然氣脫碳屬于預處理工藝的關鍵步驟,能夠有效脫除天然氣中的二氧化碳,成為較為常用的脫碳方法。天然氣裝置操作彈性保持在80-120%之間,年開工天數約為335天。在滿足天然氣凈化的條件下,需要對影響裝置的不同耗能階段進行具體分析。從而能獲得冷凝器、再沸器等設備的實際能耗占比。根據其影響能耗參數以及吸收塔、胺液循環量中MDEA的比例,對現有凈化工藝進行優化。為了保證優化質量,選擇的目標都是基于完成凈化的條件上,能夠在實際凈化生產中,對行業節能降耗提供一定指導。針對于吸收塔、節流閥等設備對可調變量的影響,列舉再沸器、泵、冷凝器,作為能耗影響分析[2]。
二、凈化裝置能耗分析
(一)胺液配比對不同設備的能耗影響。根據天然氣凈化規律,明確生產工藝中混合胺液MDEA與其他混合液吸收再生性能加以探究[3]。通過對比實驗,綜合考慮裝置的腐蝕程度,對比MDEA與其他溶液的腐蝕性。選取五種胺液對比,分析胺液的實際情況從而確定不同設備的耗能影響,從而選擇最佳的配比保障裝置低能耗運行。
在滿足凈化要求的影響下,根據表1所示,能夠根據胺液配比對不同設備能耗影響進行探究,根據不同設備的實際耗能影響變化關系,分析設備的實際情況。根據分析得知,泵與冷凝器等設備都會跟隨DEA的量減少,但是MDEA的量呈現增長趨勢,并且變化不大。再沸器則處于DEA為下滑狀態,能耗量直線下降,折合功耗在2.703*105kW。逐漸下降到16后趨于穩定。根據這一分析結果,DEA的耗能量能夠控制在10-13%左右,可以選擇質量分數分別為13/40%的混合胺液作為吸收劑,用于配比使用。
(二)貧胺液循環量對不同設備能耗的影響。在滿足凈化條件的需求下,對貧液循環量進行設定,初值設置為2000kmol/h,并按照不超出3700這一參數范圍為目標,觀察其變化。根據每一次100kmol/h的增長變化,對設備能耗情況加以分析。經過分析比對,能夠發現泵與冷凝器隨著循環量發生的變化并不大,但是再沸器與冷卻器變化相對明顯。并且當循環量從初始量變化到最高范圍時,其設備變化的參數分別為4941.79kW/4847.76lW。在研究范圍內,不同設備的耗能影響,經過試驗對比能夠發現,循環量對于再沸器和冷卻器的影響校對較大。
(三)原料氣入塔對不同設備的影響。滿足天然氣凈化要求的同時,需要設定原料入塔的初始溫度,并按照1°C為增長。觀測初始值25°C至最高值40°C的變化。根據原料氣入塔溫度對不同設備的影響。從而確定其具體變化趨勢,對能耗影響參數加以明確。根據分析結構,能夠得知泵、冷凝器、再沸器,跟隨原料入塔,溫度變化后的反應并不大,循環冷卻器能耗變化也僅僅是微弱的變化。根據能耗影響數據,設備產生的能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原料氣入塔對于冷卻器的影響也并不大,能耗僅達到895kW。
根據能耗變化值,對不同設備進行能耗影響分析。設定入塔溫度的初值為5500kPa,設定不超出6000kPa的范圍,對設備能耗情況加以分析。經過分析,設備隨著原料入塔溫度變化不大,并且原料入塔后對設備的影響相當小,幾乎可以會略不計。
(四)再生塔回流對不同設備的影響。再生塔回流比初值為0.3,按照0.-0.8的范圍研究,觀測不同步設備的能耗情況,能夠發現泵、冷凝器、再沸器變化并不大,幾乎不會受到回流的影響。循環冷卻器存在一定變化,但是影響并不大,同其他設備一樣,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五)節流閥出口壓力對不同設備的影響。根據節流閥設定初值,觀測后判定設備的能耗影響情況。初值與變化范圍在200-300kPa之間,按照10kPa增長;而按照50kPa增長,則需要將范圍保持在300-600之間。根據節流閥出口壓力對設備的能耗影響,能夠發現處于300kPa的壓力,在高達600kPa后,對于設備的能耗并不大。但是處于300kPa以下,設備能耗影響相對顯著,同時跟隨出口壓力增加而增加。
經過研究,證明節流閥出口壓力對再沸器與冷卻器影響相對較大,根據影響變化值,能夠看出固定范圍內節流閥對設備的不同影響。并且,節流閥對冷凝器和泵的影響相對較弱,可以忽略不計。
三、凈化裝置工藝優化
基于不同設備在凈化過程中,產生的能耗影響,需要采取更科學的方法降低能耗的實際消耗。根據原料氣含量,選擇吸收塔提高節能效果,并降低對二氧化碳的吸收率;或是采取半貧液方案,將再生塔中的氣體送入吸收塔中,能夠有效脫除天然氣含有的硫化氫,保證脫硫環節,能夠節約部分再沸蒸汽,滿足節能降耗的需求。
結論:綜上所述,對于天然氣凈化裝置而言,不同胺液配比作為裝置運行吸收劑時,對于再生塔的影響相對較大,導致設備能耗影響也相對較大。經過分析對比,需要控制好DEA的質量分數。并在確定胺液配比的情況下,根據循環量、入塔等混接,對不同設備能耗影響進行分析。獲取實際數據驗證冷凝器、再沸器等設備對不同環節操作的能耗消耗量。在優化過程中,加以合理控制。
參考文獻:
[1]白聰.天然氣凈化中影響裝置能耗工藝參數的分析[J].廣州化工,2020,48(17):112-115.
[2]井曉燕. 天然氣凈化系統能耗分析及其節能優化研究[D].西安石油大學,2019.
[3]劉柯宏.天然氣脫硫裝置的主要能耗分析及節能途徑研究[J].化工設計通訊,2018,44(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