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紅
摘要:客觀了解現代水資源管理和傳統水利管理之間的差異,更有利于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合理安排工作重點,全面搞好現代水資源管理工作?,F代水資源管理是一個開放性的體系,傳統意義上的水利管理工作相對閉塞,但同時它所要求的目標還和現代水資源管理有著一些不同,傳統水利管理工作更強調對水利工程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管理,而現代水資源管理更關注的則是水資源管理安全和效益。在當前,中國水治理問題的重要核心就是 “治人”,通過“治人”方可提升水資源管理水平,從而達到水利管理和現代水資源管理的綜合效果。
關鍵詞:現代水資源;管理;傳統水利管理;區別
我國水資源雖然總量較為豐富,但是我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國家,人均占有量2400km3僅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嚴重缺水,大部分在我國北方及西北半干旱、干旱地區,其中華北地區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障礙。中國水資源在地理分配上相當不均勻,南多北少,東多西少,相差懸殊。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占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占全國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的國土面積占全國的63.5%,其水資源量僅占全國水資源總量的19%。一般來說,人類通常從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兩個方面開展治水活動,前者指的是要正確處理自然界中好人與水之間的和諧關系,后者是指在開展具體的水資源管理過程中保持人與水之間的關系。
1.水資源管理和水利管理
1.1水資源管理
自然資源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資源。我國自然資源短缺,通過加強宏觀管理,做到科學合理、優化配置,使得水資源的利用和經濟社會的發展產生良性關聯,達到水資源的可永續使用。對于水資源匱乏的地方以水源條件定經發展模式,并運用市場機制推進現代水資源管理的合理、優化分配。而近年來,由于水資源環境污染等生態環境問題,自20世紀70年代起,將水資源管理作為國家水利管理的重點內容,水利部門也逐步進行了水資源監測;在八十年代中期,各流域組織均已建立了水資源保護局,統一進行流域水資源進行保護,由水利部門配合有關環境保護部門開展水資源污染治理與監測。
1.2水利管理
對水、水域資源和工程所實施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了對水資源的合理開采、使用、節約、維護和對在建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和對正在建設工程項目的合理運營、維修與監督管理等工作。我國水利管理工作的基礎目標任務是:合理利用、合理保護水資源,防止嚴重水旱災害,充分發揮水利經濟效益,以適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需要。我國水利管理工作要通過各項政府的、科技的、經濟的和法制的政策措施,以實現管理的總體目標。水利管理要以水資源可永續使用、保障全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指導思想,強調利用資源、環境保護與發展經濟的統籌,根據水利的資源特點和流域的自然環境特點實施有效管理,并借助現代水利基礎設施管理、調節自然資源,以充分發揮其在防洪、除澇、澆灌、排澇、城市供水、水力發電、航運、游覽、農業生產和改造自然環境等方面的綜合經濟效益。
2.治理和管理的區別
“治理”天然就是一個強調多元、平等、共同與創造的社會活動,而“管理”往往意味著圍繞著經濟、政治等方面的目標由少部分人對多數人的控制支配活動?!爸卫怼毕鄬τ凇肮芾怼北憩F出手段與方式的綜合性、地位與關系的平等性、組織與制度的創新性、問題與事務的廣泛性、行動與決策的共同性,所以,更能反映社會發展的需要,更能調動、發揮成員、民眾與集體的力量,更能揭示與針對問題,更能實現人財物等資源的配置效率。筆者認為,最主要與最明顯的區別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管理”發揮功能的形式是“單向命令”,即上級對下級,以實現組織目標;“治理”發揮功能的形式是“雙向互動”。即上下級之間,圍繞著組織目標存在互動交流協商,不只是“命令——服從”的關系。 “管理”中的參與者一般在關系上是不平等的,而“治理”中包括對等的關系,甚至提倡平等協商基礎上的共同行動。
第二,“管理”很多時候圍繞著確定的或欲達到的目標與狀態而展開;而“治理”更多圍繞著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為宗旨。 “管理”的主體或主導者是一元的,大多數情況下只有一個中心,而“治理”的主體可以是多元的,存在多中心,或沒有中心,沒有主導者,因而是大家一起在做事,發揮組織與集體每個成員的積極性、作用。
第三,“管理”一般只是管人,解決人事組合,人物配置,人使用工具的效率效益問題,人之外的問題則是技術問題;而“治理”既包括對人,也包括直接對事,對物的優化配置,因而,“治理”包括更強的綜合性。 “管理”一般以“組織既定”為前提,是組織在解決內部的問題;而“治理”包括“組織未定”的情況,因而需要或可以創建組織,進而創建組織便是“治理”的重要內容。
3.現代水資源管理與傳統水利管理之間的區別
現代水資源管理主要涉及水資源的優化分配,如何更好的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是治理的關鍵環節,以便有效協調參與者之間的關系和利益,達到一種有效的平衡,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從而滿足各方的效益需求,形成和諧共存的友好局面。傳統的水利管理主要針對水利工程,通過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對工程建設、工程質量、水利設施等進行高效的管理行動。它們之間的具體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3.1 實質不同
由于水資源管理主要涉及二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對于自然系統的管理,二是對社會系統的管理,使得其外延范圍更為廣闊,而其中對社會系統的管理又處于現代水資源管理的主體地位,所以在進行水資源管理的過程中實際就是在“治人”,人是影響自然環境的首要原因。傳統水利管理工作的實質上大多聚焦在對自然系統的管理,處理好自然中的人和物的關系才是水利管理工作的重心,其管理工作對象大多為自然水域,管理工作的核心內容就是“治水”,通過實施相應的技術手段、保護措施,進而達到有效維護水域、水源和水利工程等。
3.2 內容不同
現代水資源管理主要是在開放式的系統中對流域實施管理,工作的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了對水和人的共同管理,管理理內容主要是通過協調參與主體的利益關系,建立和諧的自然體系和社會系統關系,并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這樣才能確保整個流域體系得以保持良好的狀態良性發展。而傳統水利管理的對象也僅僅是指流域內的水域,屬于相對封閉式的系統,主要的內容就是水的管理,具體的工作方式主要體現為工程施工、灌溉系統、供水管理等。相對而言,在現代水資源管理中更多的考慮參與主體之間的利益問題,對傳統水利管理中的技術工程等問題則顧及得較少,以人為中心,而對傳統的水利管理工作中則缺少了對人的利益因素的考量,以技術手段等方式來完成管理工作目標。
3.3 目標不同
現代水資源管理和傳統水利管理在目標上也有相應的差異。現代水資源管理著重是通過實施管理活動,達到優化水資源科學合理分配,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性,適應多方的需要,達到取得經濟效益的目標。其要點是表現公正、持續和社會化,并注重社會效益,屬于宏觀調控的一部分,對工程建筑的依賴性相對較小,對經濟性的關注程度,也不如傳統水利管理。傳統水利管理著重是通過建造和管理基礎的水利工程設施,從而改善工程的品質,達到改善管理水平的目標,除了社會效益之外,還包括了對經濟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曹明軍. 水資源治理與傳統水利管理的區別分析 [J].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6(07).
[2]王希良, 吳修峰. 水資源治理與傳統水利管理的區別分析[J].絲路視野,2017(19): 114.
[3]劉璐.水資源治理與傳統水利管理的區別建議[J]. 山東工業技術, 2017(14): 267.
13855005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