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經濟不斷發展,人們和社會對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靈活運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有利于促進建筑工程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在建筑施工過程中,運用此技術能夠有效應對因熱脹冷縮和沉降不均造成的裂縫問題。當前,建筑工程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為了提高在相關行業內的競爭力,建筑業正在積極采取一系列措施完善施工技術。如果相關企業和部門能夠靈活運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將提高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促進整個建筑行業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建筑工程;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
現階段,我國的建筑行業要想進行改革創新,就需要積極利用新型的施工技術手段。在建筑實際施工的過程中,要針對特定的因素進行相應地分析,繼而實現既定的建設目標。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結構的穩定性,為施工人員以及建筑使用者提供安全的環境。在利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過程中,不單單要以現有的技術手段為基礎,而且還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對其進行完善,使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效果充分發揮出來。
1后澆帶的應用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1.1減少沉降變化產生的裂縫
隨著城市發展進程加快,大量建筑工程都具備一定的規模,大量采用主建筑和從建筑的建設方式。而高層建筑和裙帶建筑之間通常為沉降的高發地帶,由于裙帶建筑高度較低,對地基壓力小于高層建筑體,兩個建筑體對地基產生的豎向變形不同,因此,為減少這一落差,主建筑和從建筑之間會預留變形縫,從而穩定各自結構。然而部分建筑并未采取變形縫,而是通過設置后澆帶來解決沉降問題產生的裂縫。后澆帶不僅可以消除主樓和裙房之間的沉降差異,還能解決混凝土材料的收縮產生的裂縫,可謂一舉兩得。值得注意的是,消除兩個建筑體之間的裂縫并非易事,后澆時間尤為關鍵,施工方要綜合考慮建筑的工期和最佳后澆時間,最終選定能夠滿足要求的時間間隔。
1.2充分考慮溫度差異帶來的影響
建筑工程都是一個時間性比較長的施工項目,從工程開始施工到結束需要很長的時間,有的甚者幾年的時間,在施工時間跨度很長的情況下施工,由于季節的變化,天氣環境的變化及早晚溫差的差異混凝土受外界溫度影響很容易發生熱脹冷縮,進而導致施工項目發生裂縫,如果出現這種情況,對建筑物來說是極不安全的,從而嚴重影響建筑工程的質量。在施工過程中一旦出現因為溫度差異而導致的裂縫發生時,就要及時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來盡快彌補這種問題的出現。后澆帶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將會對混凝土施工提供充足的空間,從而極大地降低了混凝土因受溫度差異收縮因素影響而發生施工裂縫的概率,保證施工質量。在各種建筑行業施工過程中,都要提前處理好新混凝土與老舊結構之間的銜接,確保工程質量,最大限度降低因溫度等外界因素對混凝土質量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裂縫的產生。
2建筑工程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要點
2.1合理設置后澆帶混凝土施工的寬度和間距
在實際的建筑工程中,對后澆帶混凝土施工的寬度和間距的設計,要符合高質量建筑結構的要求,如果沒有選擇好合適的后澆帶混凝土施工寬度和間距,那么建筑工程就會出現一些安全隱患,工程質量會下降。在對建筑施工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時,整個建筑結構要被劃分成各個小的部分,相關施工人員應該提前通過準確測量,科學合理地劃分整個建筑結構,保障建筑結構的完整性。工作人員一定要按照高質量的標準要求設置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的寬度、間距等一系列方案,普通后澆帶的寬度通常是80cm,后澆帶混凝土施工的間距一般是40m,持續時間要在40d左右,工作人員應該根據建筑工程的實際情況靈活設置后澆帶混凝土施工的寬度和間距。
2.2模板施工
在建筑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模板施工和樣板基本上是一致的各個環節的施工內容都需要通過模板的方式來予以呈現。在應用后澆帶混凝土施工技術的過程中,主要會涉及到墻體、頂板梁等模板,對復雜的內容進行簡單化施工。在開展混凝土澆筑施工時,需要使其粘力和抗剪力增強,增大后澆帶底板的強度。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對混凝土進行灌注施工,并且結合支架,對后澆帶進行支撐。施工人員在實際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施工縫的位置進行分析,利用后澆帶兩側的懸挑結構對建筑物的承載力進行提升。在對其墻體模板進行施工時,需要注重防水預埋施工,強化建筑物的性能。施工人員需要對水泥砂漿等材料進行合理的應用,還需要開展干燥及壓光等操作,最大程度地保證建筑墻體結構的穩定性。
2.3后澆帶混凝土澆筑與振搗
(1)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時間要根據混凝土的實際收縮現象來制定,通常情況下,當后澆筑帶兩側的混凝土齡期達到兩個月以后再進行澆筑,沉降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時間要等到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完成之后,通過對沉降數據的觀測,記錄,等到沉降現象不再有較大的變化以后再進行澆筑,這個澆筑過程需要經設計院、監理單位的許可才能進行澆筑。(2)對后澆帶進行混凝土澆筑前,要對澆筑帶內的雜物進行清掃,清掃完成后要用水沖洗,這樣就可以保證兩側混凝土充分濕潤,而且要在表面刷混凝土界面處理劑,之后再澆筑混凝土。3)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之后應當振搗密實,不能漏振。豎直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要按分層澆筑,當下層混凝土在初步凝結前,就可以將上層的混凝土進行澆筑,要注意振搗器與模板支架的的間距,放置澆筑時出現漏漿、跑模的現象。
2.4后澆帶臨時保護與成品養護
(1)基礎底板后澆帶臨時保護措施:后澆帶的底板兩側大概50厘米的位置砌造擋水坎,要對擋水坎的表面涂抹防水砂漿,這樣是為了預防底板附近的施工用水進入后澆帶里面,也可以在后澆帶的一端事先預留一個集水坑,這樣可以后期用泵抽出積水。后澆帶的上面要蓋上竹膠板,如果說后澆帶上要經常通過人和車時可以上上方添加鋼蓋板,防止日后施工過程中對后澆帶結構進行損壞。(2)地下室墻體后澆帶臨時保護措施:將提前制作好的預制板安放在后澆帶墻體外側,再在鋼筋砼預制板上按照設計要求設置防水結構,后澆帶墻體內側用竹膠板進行臨時封存,這樣兩側就能對后澆帶形成保護作用。(3)地下室頂板后澆帶臨時保護措施:要在周圍都安裝臨時護欄,上面要用竹膠板覆蓋。(4)后澆帶成品養護: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工作完成之后,要在周圍設置醒目的提醒標記,在混凝土沒有充分凝結之前不能在上面進行施,在澆筑后要在12h之內用塑料薄膜、棉氈等對后澆帶進行覆蓋,做好養護工作,養護周期不能低于14天,如果施工期在冬季,澆筑帶平均溫度不能低于5℃。
3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后澆帶混凝土施工過程中涉及到的技術要點很多,文中只是以幾個重點施工技術工藝為例進行闡述,從選型到混凝土澆筑,再到最后做好全面養護工作,整個過程都要嚴格把關,落實好施工技術規范。在實踐中應當不斷總結經驗,對施工技術方案進行創新。同時,還要根據工況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技術工藝,以此來保障和提升后澆帶以及整個建筑工程的質量與品質。
參考文獻
[1]廉永豐.淺析房屋建筑后澆帶施工技術的應用[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000(008):612-613.
[2]林翰強.中超長結構后澆帶建筑施工技術淺談[J].建材與裝飾,2019,No.580(19):22-23.
作者簡介:
張猛,性別:男,出生年月:1991年4月7日,民族:漢學歷:大學本科,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303550058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