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瀟

摘要:自從我國推行改革開放之后,國內社會經濟中高速發展,但是國內的經濟發展也造成了資源急劇的消耗。特別是在建筑行業,社會公眾對建筑工作需求量日益激增,建筑施工會耗費大量的工程材料鋼筋水泥,同時也耗費大量電能,因此在低碳經濟環境之下,要消減建筑的能源損耗。綠色建筑已經被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筑行業發展風向,為人們所關注,以綠色建筑節能發展作為切入點,本篇文章就提供了若干的綠色建筑物節能發展的基礎措施。
關鍵詞:低碳經濟;綠色建筑;發展方向;技術措施
引言:
世界上能源日益緊張或是燃料儲藏量縮減,而且化石燃料的燃燒也給全球帶來氣候變暖危機。在全球大力減碳大環境之下,我國政府部門也參與社會的減碳行動,制定了清晰的碳減排發展目標。我國建筑物運行能耗占到全國能源消耗有近20%,低碳經濟發展成為世界綠色發展的主題,建筑物能耗作為能源大戶,綠色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
一、建筑節能發展方向
(一)使用建筑能耗模擬技術
借助周邊區域環境條件、建筑布局,建筑物接收的太陽輻射熱損失量和最終內部的能量損耗,在建筑規劃設計時,可以使用BIM信息化的軟件來開展建筑物的優化設計,能夠逐步優化調整建筑物圖紙,合理設計建筑物內部的平面布局,這樣就能夠增強建筑物的自然通風效果和自然采光效果,以降低建筑物內部的熱冷負荷[1]。
(二)提升建筑物的保溫性能
建筑物圍護結構體是指建筑物內部和房間各個圍護結構,包含了墻體、門簾、屋面、墻面等一些部位,這是建筑物吸收熱量的關鍵,高性能建筑物圍護結構可以在冬季保持室內熱量,經受熱傳導及減少滲透,造成的熱量損失。在夏季抵抗大部分太陽光輻射以及室外高溫氣體進入到建筑物內部,也可以通過提高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給建筑物遮陽,來提高建筑物內部的保溫特性[2]。
(三)優化用能設施
居民居住在建筑物內部消耗電能,大多數都是來源于使用電器設備,應該在建筑物的用能設施的選擇期間,可通過高效使用電能,高效運營各項設備,提高設備運轉效率,使其維持室內的溫度濕度和通風質量可降低能源損耗,提高建筑物能源能耗效率[3]。
(四)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
在建筑物節能技術的發展,建筑工程中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使用太陽能、風熱能、地熱能,這些能源的利用效率進一步增強,會大幅度降低能源使用給外界環境帶來的污染。因此,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物的工程中,可替代過去化石燃料能源,進而使建筑業向著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二、建筑節能技術措施
(一)圍護結構
1.墻體節能
墻體節能技術是通過一定的措施來改善墻體內部的保溫特性方面,選擇節能化的材料,如使用空心磚,加氣混凝土塊等等,來增強墻體保溫特性。根據居民居住需要,建筑工程單位在建設內墻和外墻都添加保溫材料,在室內添加保溫層,外保溫就是在墻體外部添加保溫層,這些都可以用于新建型墻體節能施工作業中,外保溫是當前低碳經濟階段,比較倡導型節能施工方式。
2.門窗節能
建筑物門窗是整個建筑物內保溫性能偏低的位置,門窗節能要控制好窗墻比,墻壁是指建筑物窗戶的面積與該建筑外墻面積的比值。設計該比例,滿足建筑物內部有充足的采光,同時也進一步限制窗墻比,降低傳熱效果,綜合考慮到熱導系數和物理介質。使用節能型的玻璃材料,在該材料內有著鍍膜的層,能夠較高反射外界太陽光,可實現在夏季抵擋外界陽光的作用,在冬季也能夠阻止室內熱量輻射,這樣會達到降低室內熱量損失的目的,真空玻璃是在兩層玻璃間充入惰性氣體,減少外窗傳導,以提高墻門窗的保溫性,也在門窗的縫隙上填充密封材料,來增強保密特性,減少空氣的滲透[4],如圖1所示。
3.屋面節能
屋面的節能技術有綠化屋面、蓄水屋面,在房頂保留一定量的水來,通過水蒸發吸收熱量,由于蓄水型屋頂有水分,因此對屋頂的防滲透性能要求較高。該技術使用頻次不高,綠化型屋頂,就是在屋頂之上種植綠色樹木花草,有效利用植物的優勢,美化周邊環境,也能夠實現對建筑物的保溫隔熱性能,降低的建筑物的能源損耗。屋面是利用雙層屋面之間的空氣流動特性來帶走部分太陽輻射,減少太陽光傳遞給屋頂熱量,這樣會達到降低室溫的目的,該技術也是一類傳統性的屋面設計技術。
(二)用能系統
1.空調系統
空調設施運轉能效、運轉效率,會影響到空調系統能源損耗,該節能技術應用使用人員,不斷優化改進建筑物內部的冷熱配送系統,高效選擇空調設備。結合建筑物外部環境的特征,科學選擇設備,建筑冷熱輸配系統要進一步優化,風機往往增強輸送管道的保溫特性,來實現管道高效運轉節能。采用冰蓄冷技術、溫濕度的控制技術、動態冰蓄冷技術是指在電力負荷低谷期間。在用電高峰期,建筑物能量向外界釋放,要增強設備運轉的經濟效益,也能夠減少能源的損耗,降低了運行成本。空調溫濕度控制是指采用溫濕度獨立控制的空調運作方式,避免常規性空調系統中冷濕聯合處理時,帶來熱量損失和空氣品質下滑。
2.照明系統
照明系統是建筑內部用能系統,對于照明設備來講,照明燈具的選擇分布控制會影響到整個系統的能源損耗,其技術主要體現在用電技術,建筑物天窗側窗采光量最大,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統來提供更多的光亮,也能夠降低電能使用。
三、結束語
隨著當前全球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在城市建設開發速度加快背景下,要提高建筑物居住舒適度,還能夠降低能源的損耗,提高建筑物節能效果,建筑節能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市場發展潛力,工程企業采購節能工程設備、可再生能源使用,節能技術應措施也會應用更加廣泛。工程技術人員大力的研究國內建材市場中的節能環保的建材,工程設計人員引入一些節能化技術和環保型材料,以減少建筑施工作業給外界環境帶來的污染和破壞。工程公司在綠色技能方面加大研究,投入一定的資金和研究技術人才,響應國家政府部門提倡綠色建筑施工政策,使用環保的材料,減少建筑施工作業環節,給外界環境帶來破壞和污染,也能夠壓縮下施工成本,為公司帶來更多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了建筑公司可持續化穩健發展。
參考文獻:
[1]喬瑾瑾.低碳經濟下建筑的發展方向[J].納稅,2019(5):1.
[2]于淼,劉福明.綠色建筑的建筑節能技術與實施要點研究[J].冶金叢刊,2019.
[3]常健康.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J].財訊,2019(26):2.
[4]馮春輝.低碳經濟背景下綠色建筑的經濟效益分析[J].節能,2019,38(6):2.
241350052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