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家旺
摘要:對于海綿城市理念來講,其屬于新型城市建設理念,能夠對自然資源實現科學合理的利用,可以將雨水做出有效收集,同時在干旱時期能夠將存儲的水資源進行調配和利用,所以得到了廣泛應用。將此理念應用于市政道路設計工作中,可以幫助市政工程取得更好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能夠助推城市不斷向好發展。基于此文章便針對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做出分析探討,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與應用提供一些更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海綿城市;市政道路;道路設計;設計應用
市政道路是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環,其不僅關系到我國交通事業的發展,也是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保證,其通過對海綿城市理念的合理應用,不但能夠解決城市當中存在的內澇問題,同時還可以打造出一個較為良好的城市生態環境系統。市政道路工程在城市發展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和作用,將海綿城市理念有效應用到市政道路誰工作中,不但可以保證道路本身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還可以進一步提高城市當中水資源循環利用效率,有助于城市生態環境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
一、市政道路設計中應用海綿城市理念的重要價值
(一)可減輕城市排水壓力
通過利用海綿城市理念來設計市政道路,不但可以顯著降低雨水方面的洪峰流量,還可以進一步減少城市內澇問題的出現,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城市自身排水系統的壓力。對于以往較為傳統的城市排水而言,對雨水的排除通常都是將排水管道作為一個主要渠道。但近幾年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新建道路的防滲水能力不斷增強,使得城市當中的排水系統承受的壓力正在不斷上升,出現的排水問題也在不斷增多。一旦雨季到來城市道路無法及時有效地將大量的降水進行排除,便能夠對道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同時也可以影響到民眾出行,嚴重者還能夠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通過對海綿城市理念的運用,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其可以持續增強市政道路的滲水能力,并且借助多種措施以及途徑來對雨水做出處理,這樣可以減輕排水系統壓力,同時確保市政道路能夠正常使用。
(二)能夠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現階段,城市當中的路基范圍正在不斷擴大,同時城市道路數量也在逐年增多,這使得每到雨季城市路基中能夠收集到的雨水量往往非常龐大,如果能夠對這些雨水做出科學處理以及利用,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提高城市當中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率,這也能夠減輕當代城市的用水壓力。除此之外,加大對雨水的收集以及處理力度,還可以有效涵養地下水源,使得地下水能夠得到及時補充,從而為城市生態平衡發揮出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如果城市遇到干旱問題時,這些雨水還能夠被適當地釋放出來,用于維持道路養護等各方面的用水需求,這樣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雨水利用率。
二、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探究
(一)在車行道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因為車行道通常需要經受長期的行車荷載,所以一般需要選用透水性相對較強同時孔隙率相對較高的材料的來打造道路結構層,例如:透水瀝青混凝土等。在此基礎上,采用三層路面設計,這樣雨水便能夠通過表層有效地滲透到透水層,然后再從透水層滲透到相應的排放管道當中,這樣不但能夠減少雨水滲入道路路基的問題,同時還能夠有效過濾水中的一系列雜質或者是污染物質,從而達到水體凈化的目的。除此之外,在路面設計過程中還可以適當地設置橫坡,在實際設計橫坡過程中,應該注重做好橫坡與道路邊緣之間的銜接工作,盡可能地增加一些開口設計,同時保證一定的傾斜角度,這樣能夠促使雨水可以順利地通過開口處流入到橫坡當中,然后順利地流入到相應的雨水收集系統。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對雨水方面的收集效率,還可以顯著減少道路表面出現徑流滯留問題。
(二)在人行道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在將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到人行道設計時,需要關注到人行道本身荷載相對較低的特點。對于基層的鋪砌一般可以選用透水混凝土,然后以碎石層充當墊層,同時在靠近道路一側合理地設置隔離層,這樣可以有效降低雨水下滲給路基造成的影響。除此之外,還應該設置一定寬度的碎石溝,同時根據道路建設的具體規劃情況來對其設計深度進行明確。借助將路基地面的碎石滲水層有效地與人行道范圍當中的雨水做出連接,使得雨水可以實現順利高效的滲流。除此之外,針對人行道側的綠化帶而言,還應該借助設置滲溝以及底層滲水層這種方法,來有效地達到對雨水滲、滯以及蓄的目的。
(三)在綠化帶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對于綠化帶來講,其發揮著分隔交通以及美化道路的價值和作用,在應用海綿城市理念開展道路綠化帶設計工作時,需要充分考慮綠化帶自身的蓄水以及排水功能。具體設計如下:
首先,相關設計人員應該沿著道路兩側采用下沉式設計,有效地預留一些下凹空間,用來對徑流雨水做出有效地儲存以及收集,然后再借助綠化帶的滲透功能充分地將雨水順利滲透到地下,這樣可以構建一個微型的水循環系統,可以顯著地消弱雨水徑流流量,并且還可以對徑流雨水發揮出基礎過濾以及凈化的作用,有助于加快形成雨水、地表水以及土壤水還有地下水循環轉換的良好局面,從而維持城市水循環系統方面的穩定性以及平衡性。
其次,在實際開展綠化帶設計工作時,還應該盡可能地將綠化帶整體高度設計成明顯低于車行道的凹形,這樣可以避免影響交通運輸的同時,達到雨水集中收集的目的;對于綠化帶周邊存在的雨水口需要開展分布設計,必須要保證分布均勻;注重增設道路輔助基礎設施,例如:借助安裝滲透管、礫石層以及設置生物滯留層等方式,來逐步增強綠化帶自身的水體過濾能力,持續提高水體滲透率。
最后,結合綠化帶實際結構以及地形等,合理地設置導流系統,例如:設置明溝以及開挖溝渠等方式,來實現雨水的沉淀,逐步提高城市集水以及配水效率。
(四)在雨水花園設計中的應用與體現
對于雨水花園來講,其屬于一種生物滯留設施,一般為種植洼地,主要是借助一些本土植物的修復過程來實現污染物的有效過濾,通常都是用來過濾雨水徑流,不發揮雨水存儲作用,這種設施具備著非常強的削減雨水峰值和良好的雨水凈化能力。通常情況下在市政道路設計當中,對于雨水花園一般必須要設置在側分帶或者是后排綠地范圍,主要用來處理來人行道還有車行道的雨水。
對于雨水花園的設計應該保證分散布置,而且在規模上一般不宜過大,通常單個面積需要控制在35m2左右,實際匯水面積要能夠與其面積之間保持在1:(20-25)左右。雨水花園需要包裹一層防滲土工膜,同時還要設置排水層,并且不準許雨水下滲;對于雨水花園表面需要合理設置溢流井,這樣一來超過調蓄深度的雨水,可以通過溢流井有效地直接溢流到相應的雨水系統當中。除此之外,雨水花園在結構上來看,一般從上到下主要分為:一是下凹層,大約為100-300mm,二是換土層,大約為300-1200mm,三是透水土工材料,四是礫石排水層或者是級配碎石排水層,五是穿孔排水管,六是防滲土工膜以及密實土等。
結束語:
通過在市政道路設計當中科學合理的運用海綿城市理念,能夠顯著提高城市自身的吸水能力、蓄水能力、滲水能力以及凈水能力等,可以推動城市生態環境不斷向好發展。文章先是對市政道路設計中運用海綿城市理念的價值做出了簡要分析,并基于此從雨水花園設計、車行道設計、人行道設計以及綠化帶設計等方面,探討了海綿城市的應用策略,以此來推動城市實現健康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吉海波. 關于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運用的探析[J]. 現代物業:中旬刊, 2021(7):102-103.
[2]李德溢. 淺析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J]. 中國室內裝飾裝修天地, 2019.
[3]鐘建華. "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 華東科技:綜合, 2020(2):1.
[4]楊彬彬, 錢思琦. 市政道路設計中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J]. 城市道橋與防洪, 2019(7):6.
[5]徐蕾蕾. "海綿城市"在市政道路設計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0(9):3.
1063501705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