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摘要: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決定著市民的用水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對城市發展來說,市政給排水是非常重要的民生問題。尤其是伴隨著城市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市政工程也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與重視,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成為城市整體規劃中的重點工作內容。基于此,政府部門必須重視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的合理設計,保證其能完好地滿足市民的生活需求。
關鍵詞: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結構設計;設計方法
伴隨著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擴大,市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給排水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與市民的工作、生活擁有緊密聯系。而在市政給排水工程建設過程中,管道的結構設計與給排水作用擁有密切聯系,這不僅能體現城市規劃是否合理,更決定著市民的生活幸福感。相關部門應當重視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幫助市民消除給水不足、排水不暢的現狀。
一、市政給排水現狀
伴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不斷壯大,我國城市水廠得以大量擴建,供水面積的大規模覆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給水高潮。但由于環保措施與發展腳步不符,致使部分地面及地下水源受到污染。首先,水廠建設規模日益擴大,地下水源供水比重縮小,水源的水量與質量難以滿足部分城市的用水需求。其次,因城市污水處理不當,致使部分水源受到污染。最后,我國大部分水廠仍采取傳統的處理工藝,致使少數城市水源質量不佳,必須采取深度處理。
二、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方法
(一)設計方法方面
對市政給排水管道設計要點進行深入地了解,能保證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首先,是承載能力。該內容包括管道結構到達最大承載能力時,會因超出管道本身強度而被損壞,此時管道結構會發生變形。管道穩定性徹底消失,無法繼續承載作業壓力,這會導致管道結構橫向滑移或上浮失去平衡性。其次,是正常使用。相關人員不僅要掌握管道結構的耐久性限值,還要掌握對管道生產使用具有直接影響的變形量限值。最后,相關部門還要對排水總量進行詳盡的了解,這能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設計的合理性,例如,居民生活、企業用水、綠化用水的給排水總量是不同的。
(二)抗浮設計方面
市政給排水管道的鋪設范圍大,遍布的地段地形復雜,時常會遇到沖溝、河岸等地形。當管道埋設在沖溝、河岸等地段時,會受到水流的沖刷,為了保證管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相關人員應當保證管道埋設在地下超過1000mm深度的位置,滿足相關規范的要求,并采用分層的方式對管道上的覆蓋土層進行壓實。當施工位置受限時,設計人員則應當根據地貌形式對管道位置進行合理的調整,例如,運用混凝土包裹管道,保證管道的抗浮能力。若是在常規施工地段,發生管道覆蓋土厚度不足700mm的情況,則應當使用混凝土包裹管道,確保管道的抗浮能力。
(三)抗震設計方面
自然災害會對城市建設產生不同程度的損壞,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也不例外。當發生地震時,埋于地下的給排水管道可能會發生變形、破裂及損壞。為了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設計的實用性,應當采取合理的抗震措施。在確定給排水管道的走向時,應避開軟弱地基。若是管道必須從會產生強烈震感的地段通過時,則應當保證抗震措施的落實到位。例如,通過設置鋼套筒的方式保護排水管道,這能減輕地震對管道的直接影響。當地震來臨時,柔性連接的抗震能力較剛性連接更強,設計人員可以將柔性連接作為抗震設計的首選,提高排水管道的抗變形能力。如果管道必須從地震斷層處穿越時,應當在滿足設計要求的基礎之上,實施淺埋,一來可以減輕地震對管道結構的破壞,二來能夠保證地震發生后,盡快對損壞管道進行維修。
(四)構造措施方面
想要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與實用性,可以在給排水管道的承插管處使用柔性連接。在保證無壓管道具備抗震能力的同時適當增強剛度,提升管道整體的抗震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因地震作用帶來的變形影響。給排水管道為圓形時,應當對管道基礎進行合理預設,可以選用鋼筋混凝土材質進行施工。管道的接口位置可以使用鋼絲網水泥袋。在液化地段布設管道時,則應當使用鋼混管道、柔性接口。
(五)地基處理方面
在設計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時,應當把與地基有關的圖紙融入到設計之中,以矢量化的形式,掃描地基縱斷面,選取合適的施工點,保證管道的基地輪廓。劃分地質單元,標明基底高程,結合實際的現狀,選擇得當的方式處理地基。為了降低地基土體本身的實現性,可在給排水管道的下方增設一個墊層,以灰土為墊層材質,厚度在50-100cm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應當對帶有承插接口的壓力管道設計支墩。設置水平及垂直支敦時,應當根據管道彎角、試驗壓力、土體基本參數為基準計算出支敦的尺寸。若排水管道的材質是鋼管,則不需要設置支墩。
三、注重對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的其他設計內容
(一)管道的出口格柵
市政給排水管道中常常會有漂浮物,這阻礙著管道的疏通質量。在漂浮過程中,大部分漂浮物都會被格柵攔截下來,未能攔截的漂浮物則會進入泵房,致使水泵堵塞。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度發生,對市政給排水造成不良影響,設計人員應當保證格柵間距的合理性,既要保證格柵間距能阻攔所有漂浮物,又要避免泵房阻塞大幅度減少。在設計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時,就可以將攔截漂浮物的格柵設置在管道的出口位置,安排設計人員定期進行清理,杜絕漂浮物進入管道造成泵站的堵塞。
(二)井底沉淀方面
市政給排水管道的水流速較慢、流量較小時,會產生沉淀現象,當沉淀物質達到一定程度時,則可能造成管道堵塞,這不僅影響著水流的通暢程度,也阻礙著排水系統功能的充分發揮。設計人員在設計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時,應當將沉淀池設置在檢查井的下方,保證整個井底在原有基礎上下降50cm左右,這樣一來大多數沉積物都會沉淀在井底。設計人員應當對沉淀物進行定期清理,這能有效避免因沉淀物堵塞,致使管道不流通現象的發生。
(三)閘槽設計方面
市政給排水管道中水流的速度與流量都比較大,部分檢查井的水位較高。在養護過程中需要先降低水位才能對其進行維護,這會增大維護工作量,為了合理解決該問題,在設計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時,可在檢查井內設計閘槽,保證閘槽數量與間距的合理性。當需要對某段管道進行養護時,只需要關閉相應的閘槽,便可階段水流,提高養護工作效率。
(四)做好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為了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的合理設計,應當做好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的準備工作,在設計時提供詳實的參考依據,保證管道結構設計的規范性與合理性。在開始設計之前就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和歸納,并在實地勘察之后對市政給排水管道的鋪設特征進行了解,在此基礎上對設計方案進行優化,確保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鋪設方式構造措施的合理性與實用性。
(五)質控要點方面
想要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結構設計的合理性與實用性,還需要對管道的鋪設區域進行合理規劃,最好是將排水管道設置在人行道或是慢車道的位置。嚴格把控管道的坡度和埋設深度,為管道的正常運行做足準備工作。明確排水區域管道結構的質控要點,控制標高的合理性,這能保證污水以最快的速度流到管道內,有效地減少對周邊環境、地下水源地污染。
結束語:
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化的工作內容,包含著較多的施工、給排水學術知識,一旦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可能會對設計質量造成影響。環環相扣的施工過程要求相關單位必須保證每個環節的作業質量。因此,想要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結構設計,能夠滿足城市的給排水供應需求,就必須根據實際現狀設計管道結構,把控好市政給排水管道設計的要點,保證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的質量。
參考文獻:
[1]魏利猛.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的結構設計[J]. 建材與裝飾, 2017, 000(017):45-46.
[2]張茂誠.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結構設計要點探討[J]. 中華建設, 2019(13):2.
[3]孫元元.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的結構設計[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5, 5(034):2004-2005.
[4]金宏偉. 探討市政給排水管道的科學結構設計[J].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 2016, 000(010):2378-2378.
[5]孫金付. 市政給排水管道工程中結構設計要點探討[J]. 中國戰略新興產業:理論版, 2019(19):1.
161650051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