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文超 單良
摘要:傳統城市色彩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而對傳統城市色彩的起源、發展歷程和色彩規律進行研究,對其在現代建筑與環境中的運用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傳統城市色彩在現代建筑與環境中的應用展開討論,分析傳統城市色彩當中的文化內涵及其現代化運用,以促進現代城市美學的發展。
關鍵詞:傳統城市色彩;現代建筑;環境設計
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作為人們生活、工作、居住的地方也隨著生產的發展而不斷更新和變化,人們生活在城市里,也不斷創造和改變著城市。可以認為城市景觀的變遷滲透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化,隨著人們物質水平不斷提高,對城市景觀的要求越來越高。色彩是城市景觀整體風貌的直觀展現,色彩展現著城市景觀的個性、體現城市的獨特形象,成為各個城市人文風情的具體展示。不同色彩的排列組合拼湊著人類生存五彩繽紛、光怪陸離的色彩世界。每一種色彩都代表一個豐富的含意,可以帶給人們審美享受,也能凸顯城市本身具有的文化特色。
1傳統城市色彩的發展歷程
中國的傳統城市色彩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傳統城市色彩有著較大的差異,和西方國家建筑不同,中國可以說是最敢于在建筑上使用色彩,并且也是最擅長在建筑上使用色彩的一個國家。首先,這和我國的建筑結構、形式有著較大的關系。中國的傳統建筑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建筑結構是木質的。對于木材的大量運用,使得建筑的加工、裝修等操作更加便捷。當然這也是其缺陷所在,因為木質建筑材料容易遭風雨、火災以及蟲害的破壞,從而對整個建筑物的使用壽命產生影響。因此,在木質建筑物的材料上面涂油,可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其遭風雨侵蝕的程度。另外,受建筑材料和建筑工藝的限制,木質結構建筑往往高度都很低,并且建筑物的體量也比較小,外觀顯得更加樸素和簡單。為了在美化建筑的同時使建筑具有某種防護作用,相關人員提出在木質建筑物材料表面噴涂彩色油漆的方法,這也是中國建筑色彩科學的起點。中國傳統城市色彩的發展大致經過了幾個朝代,總體呈現出由簡單到繁巧的發展規律。在我國春秋時期,宮殿的裝修與顏料運用上都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唐代的房屋建筑通常以白和朱兩種顏色為主體,木框結構的建筑顏色一般都是朱色,墻面則一般為白色,門窗主要采用青綠色材料,屋頂則一般以黑色或者灰色的磚砌瓦塊為主,整體上呈現出一種端莊的風格。宋代時期,木質結構上一般遍布各種五彩的花紋,而且在房屋屋頂使用琉璃瓦,建筑物的色彩更為鮮明和艷麗。明清時期是我國古代傳統建筑藝術色彩基本定型的一個時期。隨著我國古代傳統建筑藝術色彩的變遷與發展,不同種類的傳統建筑或者說不同地理位置的傳統建筑有著詳盡的色彩界定。建筑物的色彩通常都會以一個大面積的原始顏料色塊為基礎,進而進行細部顏色的安排。
2城市色彩景觀現狀分析
對于現代城市來說,不同的城市都在積極加強自身特色的建設,力爭從色調、形體等多方面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但還存在城市色彩在局部地域跨度過大而缺乏整體統一感和連續性的問題。近些年經濟快速發展,在城市發展過程中融入了多種類型的城市開發主體,受到不同主體文化以及“裝配式”建筑模式的發展,造成城市色彩景觀缺少自身的特色。另外,受到上述因素的影響,很多建筑在規模、材料以及環境協調性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不同建筑整體差異性較大,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視覺效果,嚴重情況下某些建筑色彩過于突兀,對于整個城市的形象造成影響。
3傳統城市色彩的現代化運用
3.1繁華色彩體系在現代建筑當中的運用
繁華色彩體系在古代一般是運用在皇家建筑當中的,皇家建筑也由此體現出了一種至高無上的地位,建筑物的顏色呈現出華麗的風格。以故宮建筑為例,故宮建筑基本上都是采用一些色彩較濃的顏料或者色塊進行疊加,同時在建筑物墻面或一些紅色的柱子以及建筑物屋檐下面設置一些青綠色的花卉或者彩畫,部分地方再放置一些漢白玉臺。這種顏料對比鮮明的裝飾效果體現了皇家建筑的威嚴性。將皇家建筑的各種色彩系統運用到現代建筑當中,是當代建筑設計師最喜歡運用的一種方法。近年來,我國建筑設計師在建筑色彩上的創新,尤其是針對中國紅色顏料進行的創新運用,引起了世界范圍內同行的關注。紅色逐漸成為一種能夠直接代表中國文化的色彩標志,被稱為中國紅。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設計師主要從兩個方面闡述中國特色:首先是采用了簡化之后的中國傳統建筑的形式—斗拱,其次是使用了最能夠代表中國精神的紅色。紅色在中國一直都是喜慶和吉祥的象征,但是在設計初期,這種色彩的運用卻遭受質疑。從色彩心理學角度來看,紅色具有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如果人們一直待在這種色彩氛圍當中,容易產生視覺上的疲勞以及心理上的煩躁。經過許多專家的反復試驗,最后決定借鑒故宮墻體的紅色,并且采用漸變的方式來由上到下、由深到淺地對中國館進行建造。這種方案能夠有效地緩解紅色造成的不適的感覺,又能夠詮釋中國傳統城市色彩的理念,是完美傳承中國優秀文化的作品。重慶的國泰藝術中心位于重慶市渝中區臨江路1號,其建筑形式能夠引起人們關于建筑構件的聯想,在色彩上的設計也頗有亮點。重慶國泰藝術中心建筑外形特點是黑紅兩色的交織堆砌,遠遠望去像一團熊熊燃燒的篝火。紅色和黑色的建筑材料相互疊加、交錯,能夠產生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讓建筑具有強烈的中國色彩和中國精神,顯得生機盎然。
3.2注重色彩與城市實際相結合
城市景觀色彩不僅與城市的自然資源息息相關,還與城市的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聯系。在城市色彩的設計和應用中不僅要考慮色彩的渲染氣氛、情感表達,還需要考慮城市居民對色彩的感受和心境,利用色彩語言展現該地區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底蘊。對于城市色彩的設計和應用而言,還應當特別注意需要符合當下城市的實際狀況,不可盲目追新、刻板模仿,失去城市自身特有的風格特色。城市空間不僅是物質生產的主要場所,更是人民生活和休閑的文化空間。在色彩的設計和選擇方面,不僅色彩本身需要隨著城市的發展和文化多元化進行不斷創新和變化,充分體現城市空間的風格特色和審美品位,還應當輔助城市空間的培育和發展。例如,當前所流行的西方后現代文化以及后現代的建筑藝術風格影響著世界各地的城市規劃,但并不代表其風格特色一定適合我國每一個城市的實際情況。如果將過于現代化色彩元素放置于古色古香的蘇州城市,會破壞其唯美的古典意境和典雅的人文風情;明艷高貴的北京城市色彩風格也并不適合清新的沿海城市。在城市彩色的設計和應用中,應當充分考慮其城市實際與歷史延展,最大限度地構建風格迥異、特色鮮明的中國城市文化。
結語
綜上所述,將中國傳統城市色彩運用在現代建筑與環境當中,可以達到其他元素無法呈現的效果,設計師也應該更加關注和重視傳統城市色彩的運用。另外,在具體的實踐當中也應該注重配色的理念和觀念,運用色彩規律,并且結合色彩心理學考慮不同的色彩背景對于人的心理的影響,增強現代建筑與環境設計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這種整體協調的方式可為現代建筑與環境賦予一種人文特征,從而體現出現代建筑與環境的豐富形態和多元文化的內涵。
參考文獻
[1]徐劍瓊 . 建筑景觀設計中色彩應用探究[J]. 城市住宅,2019 (7):165-166.
[2]謝一槐,王薇.從審美文化看我國城市建筑色彩規劃[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0(4):197-198.
2708501186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