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耀麗,沈 珂,李建民*,馮 諾
(1.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2.甘肅省婦幼保健院,甘肅 蘭州 730050)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上的講話中指出:“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近年來,由于受到高校招生計劃擴大[1]、東西地區經濟差異、社會用人門檻不斷提高、傳統就業觀念[2]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醫學高等職業院校畢業學生就業形勢嚴峻,學校就業工作壓力巨大。臨床實習階段作為醫學生畢業前最后的專業教育階段,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醫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專業素質[3],也深刻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綜合競爭力、就業觀念及學校就業工作成效。
近年來,為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就業觀念,提升學生求職就業能力,改善學生就業工作現狀,甘肅衛生職業學院結合學校辦學定位和學生就業實際情況,不斷建立健全以就業為導向的實習管理機制,著力促進實習就業相銜接,取得了一定成效,為實現畢業生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奠定了基礎。
長期以來,學校有臨床教學基地二十余個,主要集中在蘭州市三級醫院,醫院綜合實力雄厚,整體帶教水平較高,作為臨床教學基地優勢顯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但對學生就業工作等也存在不利影響。
近年來,隨著醫學各專業畢業生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各級醫院專業人才需求學歷層次不斷提高,職業教育院校醫學畢業生在三級醫院就業的空間不斷壓縮。近兩年,只有一家三級甲等專科醫院面向我校三年制護理、助產專業畢業生舉辦護理輔助崗位專場招聘,且招聘名額較少。據統計,蘭州市其他三級醫院護士崗位招聘,學歷層次均要求本科及以上,其他專業技術崗位招聘學歷層次多要求為碩士或博士。由此可見,大專層次醫學畢業生在我校傳統臨床實習基地就業的機會幾乎為零。
作為地方衛生高等職業學校,為甘肅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基層醫療衛生應用型人才是學校明確的辦學定位和辦學目標,高職醫學院校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集中在基層。經過訪談調研,目前我校畢業生基層醫療機構就業情況并不理想,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學生在綜合性大型醫院實習的經歷對學生就業觀念產生的負面影響。學校傳統臨床實習基地均分布在省會城市,醫院硬件設施、病源數量及薪資待遇等情況均明顯優于基層醫療機構,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耳濡目染,無形中會吸引部分學生在求職時向大城市、大醫院看齊,產生不符合實際的就業觀念和意向。
臨床實習階段影響著畢業生的就業綜合競爭力、就業觀念,所以推進臨床實習工作各環節必須考慮其與就業工作的關系、對就業工作可能產生的影響。學校要結合實習開展現狀和學生求職需求,在制度層面將就業工作與實習工作結合起來,推動形成“實習服務就業、就業反哺實習”的良性循環局面。例如,逐步實現實習及就業工作的人員隊伍、職責任務、考核評價的“三統一”;盡可能開發臨床實習基地在促進學生就業方面的職能;將就業情況列入實習基地遴選和退出的條件等。
近三年,學校持續關注省外就業市場。據調研發現,福建等省的部分市州和大部分縣區、鄉鎮級基層醫療機構存在用人需求,具有較大的就業市場拓展潛力。對此,學校在開發就業市場的同時,著力在相應區域布局臨床實習基地,加強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建設,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切身體會省外生活、工作環境,客觀認識異地就業的可行性和優越性,最終形成穩定就業;另一方面通過近一年的實習,學校和實習基地有利于建立長期穩定的就業合作關系。
隨著學校實習學生人數的增加和實習就業基地的擴展、分散,學生實習管理過程中的不可控因素增多,學生突發事件處理難度加大,這些都對學生實習過程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學校應該加強實習管理隊伍建設,構建實習管理體系及安全保障體系,細化實習全過程管理。實習期間,學生分布較為分散,但學校就業服務、指導工作必須及時跟進。實習基地可結合專業特色和人才市場供需實際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學校可利用網絡途徑對學生開展線上求職能力培訓和就業崗位推薦,做到就業指導與服務貫穿學生實習管理全過程。
3.1.1 從實際出發,建立臨床實習相關制度 為規范臨床實踐教學,明確基地教學職能,推進教學同質化進程,確保臨床教學質量,學校結合學生實習、就業現狀,進一步建立健全了學生實習相關管理制度,研究制定了《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與管理辦法》,結合學生就業工作需求確定基地的遴選條件、主要任務、教學管理,明確連續兩年實習留用率低于30%的單位不再設置實習就業一體化基地;修訂了《甘肅衛生職業學院優秀輔導員(班主任)評選及獎勵辦法》,把學生就業作為評選條件;完善了實習生管理辦法、學生自行聯系畢業實習管理辦法及優秀實習生評選辦法等,形成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體系,為實習、就業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3.1.2 臨床教學基地網絡建設現狀及優勢 近三年來,學校以就業工作為導向,不斷開展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和管理創新。截至2020年,學校建設臨床教學基地共計71個,形成數量充足、層級合理、滿足實習、服務就業的臨床教學基地網絡。學校現有臨床教學基地網絡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省內外同發展同建設。基地分布在甘肅、新疆、福建等地,已初步建成立足蘭州、覆蓋全省、輻射省外的臨床教學基地網絡。二是臨床教學基地數量大,可以完全滿足臨床教學需求,逐漸承擔了促進就業的職能。三是臨床教學基地層級構成合理,學校現有臨床教學基地中,三級甲等醫院20個,三級乙等醫院4個,二級甲等醫院44個。階梯式教學基地結構,有利于建立學生實習分配激勵機制,也更契合學生職業發展多樣化需要。四是臨床教學基地建設以就業為導向,圍繞人才培養目標搭建。學校加強省內基層臨床教學基地建設,縣級醫療機構占57%,符合高等衛生職業教育面向基層的人才培養目標。同時,逐漸加大力度拓展省外臨床教學基地,推進“實習就業一體化”項目,目前學校在新疆、福建、上海等地基地實習就業一體化達21個,拓寬了學生的就業渠道。
3.2.1 進一步完善實習管理體系 學生臨床實習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管理能力和醫院教學水平。為保證臨床教學質量,提升學生專業素養,學校、醫院緊密合作,協同構建高效、精準、嚴格的實習管理體系。學校高標準建立“主管副校長、實習就業處、二級學院主管領導、二級學院專職干事、輔導員”校院二層五級聯動的實習管理體系;高質量建設實習管理人員隊伍,明確工作職責,強化落實督導,開展業務培訓,強抓評價考核;高效率采用網絡化、多元化管理措施,暢通實習生意見建議反饋與整改渠道。醫院有實習生管理部門,全面實施“一對一”帶教,醫師、護士帶教教師均具備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
3.2.2 強化臨床實習全過程管理 實習輔導員(班主任)及專職實習管理教師每月與醫院進行深入溝通,走訪實習科室。對外地實習學生,輔導員(班主任)定期召開視頻會議,并通過電話、網絡社交平臺等途徑了解學生實習、生活情況,實習就業處統籌組織,定期赴臨床教學基地進行教學檢查,督促落實輔導員(班主任)、二級學院管理工作。每日對實習生公寓進行安全、衛生監督檢查。各級管理人員職責明確,確保實習生“離校不離眼”,學校能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為使實習生盡快適應實習單位的工作環境,了解實習單位的工作要求,更好地開展畢業實習,同時為就業求職提前做好準備,在進入臨床實習前,學校和教學基地分別對實習生進行崗前培訓。學校培訓內容包括學校實習相關管理規定及規范、醫護人員職業防護、臨床醫患溝通、醫德醫風、醫護禮儀及當前就業形勢、個人簡歷制作、求職就業技巧等。臨床教學基地根據各自實際情況確定實習生培訓內容,包括實習單位基本情況、規章管理制度及醫院就業政策等。
部分職業院校學生存在自卑、消極心理,害怕失敗,容易自暴自棄,從而影響學生的擇業和就業。學校應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待遇觀、價值觀和地位觀,學校在各臨床教學基地實習生中培養學生心理健康宣傳員,發揮其心理健康教育宣傳、監控、聯絡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定期通過微信、官網等向實習生針對性推送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并適時開展線上講座、線下輔導等活動,開通心理健康咨詢熱線、QQ、微信等,暢通學生傾訴、咨詢渠道。同時,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實習帶教教師密切關注學生在實習及就業中的困惑與問題,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協助學生解決。
臨床實習階段是學生畢業前的最后專業教育階段,也是提升學生求職就業能力、轉變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時期。學校多措并舉,全力跟進實習期間學生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學校就業管理部門通過學校官網、就業服務微信公眾號、騰訊會議等網絡平臺,推送就業相關政策以及各類招聘活動安排與企業招聘信息,開展就業政策解讀、求職技能培訓等各類線上指導。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在線教學,并通過線上咨詢服務熱線、微信、QQ等媒介開展在線咨詢和指導服務。同時,廣泛收集就業崗位信息,及時推送給全體實習學生,探索逐漸建立“一人一策”就業信息精準推薦機制;組織畢業實習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就業雙向選擇會;通過視頻會議、電話談話等途徑鼓勵頂崗實習、實習就業一體化畢業生簽約就業。另外,積極開展線上線下校園招聘。每年廣泛要求就業單位自主舉辦校園大型雙選會或小型專場招聘會,疫情期間,通過舉辦線上雙選會,確保就業崗位數量不縮減、質量不縮水。
總之,臨床實習教學對醫學人才培養和學生就業求職至關重要。學校近年來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加強臨床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健全臨床教學管理制度,強化實習全過程管理,嚴把實習畢業出口,跟進就業指導與服務,提高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和畢業生就業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