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才,李松九
(深圳市寶安區石巖人民醫院羅租社康中心,廣東 深圳 518108)
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是生長發育、健康行為和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齲齒、視力不良、營養不良等是該時期的易發疾病,需重點防治[1]。齲齒是由持續進行性的細菌感染引發的破壞性疾病,在青少年口腔疾病中更為常見,有研究顯示,恒牙齲齒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是全球發病率第二的疾病,乳牙齲齒則排名第五位[2]。嚴重的齲齒會造成牙齒損壞,影響消化和咀嚼功能,導致營養吸收受阻,影響機體的生長和發育。本研究對我社區7 377名小學生的第一磨牙萌出、齲齒和窩溝封閉情況等指標進行統計分析,了解我社區小學生牙齒發育及健康狀況,促進口腔衛生保健的發展。
以我社區2所小學共7 377人為調查對象,在學生體檢時對其口腔健康情況進行調查,其中男3 776例,女3 601例;年齡 6~11歲,其中 6~<8歲 2 840例,8~<10歲 2 872例,≥10歲1 665例;按學校所在區域分,中心學校4 361例,社區學校3 016例。
采用WHO口腔健康調查基本方法,參考第3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方法,對小學生的一般情況(姓名及年齡等)、第一磨牙的萌出、齲齒發生、牙齒缺失及窩溝封閉等情況進行調查。采用橫斷面調查,由專業的口腔科醫生完成口腔健康情況檢查,使用平面口鏡觀察,用部位記錄法記錄。國際通用編號16、26、36、46分別表示右上第一磨牙、左上第一磨牙、左下第一磨牙、右下第一磨牙,有牙齦瓣平齊或低于牙冠遠中邊緣嵴即視為完全萌出,否則為未完全萌出;牙齒的色、形、質改變,在窩溝或光滑面的病損有底部軟化或釉質潛在損傷或壁部軟化,探之有黏滯感為齲病的診斷標準;封閉劑能夠完整存在于窩溝點隙中為窩溝封閉標準。對調查表進行檢驗,Kappa值均超過0.85,顯示出較高的信效度,根據統計結果計算第一磨牙萌出率、患齲率、窩溝封閉率等。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 377 名小學生中,第一磨牙萌出率為99.70%(7 355/7 377),患齲率 17.11%(1 262/7 377),窩溝封閉率 51.66%(3 811/7 377)。萌出率和窩溝封閉在各年齡段、不同性別和學校間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患齲率逐漸升高(P<0.05),不同性別小學生的患齲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校小學生的患齲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3。
表1 不同年齡小學生第一磨牙萌出、齲齒和窩溝封閉情況[n(%)]
表2 不同性別小學生第一磨牙萌出、齲齒和窩溝封閉情況[n(%)]
表3 不同學校小學生第一磨牙萌出、齲齒和窩溝封閉情況[n(%)]
1262名例齲齒小學生中,齲齒共2 105顆,填充252顆,缺失163顆。齲齒數目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P<0.05);男性小學生齲齒數目低于女性(P<0.05);不同年齡、學校和性別的小學生齲齒缺失率和填充率間的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學校小學生的齲齒數目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6。
表4 不同年齡小學生第一磨牙缺失及補牙情況[n(%)]
表5 不同性別小學生第一磨牙缺失及補牙情況[n(%)]
表6 不同學校小學生第一磨牙缺失及補牙情況[n(%)]
齲齒是常見的影響青少年兒童口腔健康的疾病之一,第一恒磨牙是兒童6歲左右開始萌出的六齡齒,牙齒粗大,是牙弓和口腔咬合力的主要承擔者,且面點隙、溝、窩較多,兒童此階段唾液分泌較少,口腔衛生習慣尚未完全形成,食物極易滯留形成菌斑,導致齲齒。小學階段兒童處在生長發育的重要時期,齲齒可影響兒童進食,可能導致挑食,營養供應不均衡,影響機體生長發育。研究顯示,中小學階段是中小學生口腔健康行為和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進行干預、控制齲齒發生的重要時期,不同地區的生活習慣和干預措施等因素均對當地中小學生的齲齒發生產生影響[3-4]。
本研究結果顯示,我社區小學生的第一恒磨牙萌出率為99.70%,萌出情況良好,在不同年齡段、性別和學校間未見明顯差異(P>0.05),患齲率為17.11%,低于彭獻鎮等[5]報道的中小學生患齲率(26.12%)和全國口腔健康調查報道的12歲中小學生恒牙患齲率(34.5%),說明本社區小學生的齲患率相對較低。萬莉等[6]的報道顯示,初高中階段青少年的患齲率低于小學階段的兒童,對本研究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學生的患齲率逐漸升高(P<0.05),這與李蓓[7]的報道相一致。可能與小學生處在牙齒未發育完全的階段、牙齒抗齲能力相對較低、兒童更喜甜食、刷牙漱口等健康口腔習慣未完全養成有關[8]。本研究中男生患齲率低于女生(P<0.05),可能與女生更喜歡食用甜食,且此階段發育早于男生,恒牙萌出時間更早等因素相關[9]。中心學校和社區學校的患齲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口腔健康的維持與父母的口腔健康意識、對兒童良好衛生習慣的引導和培養等因素有關,需要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引導[10]。
齲齒是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標注的中小學生重點防治疾病,通過封閉劑與窩溝緊密結合保護牙齒是當前最有效的預防措施之一,廣州市2011年即提出將“免費窩溝封閉”列為重大公共衛生項目,完善口腔保健和健康教育項目有利于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提高口腔保健能力[11]。本研究中7 377名小學生的齲齒數目在不同年齡、性別、學校間的差異和患齲率的趨勢一致,中心學校和社區學校的齲齒填充率無顯著性差異(P>0.05)。應加強口腔健康教育,實施窩溝封閉推廣項目等的宣傳教育,有利于提升本區域內兒童的齲齒防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