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利明隋保東
(1.山東大學(威海)體育部 山東 威海 264209;2.威海實驗中學 山東 威海 264200)
2014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強調“促進體育產業與其他產業相互融合,實現體育產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后期又出臺了一系列包含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體育產業與體育消費政策。基于政策層面的不斷推進,關于體育產業融合發展成為新的關注研究領域。為全面了解目前我國學者在該領域的研究動態,本文對國內現有體育產業融合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回顧和整理,梳理該領域的研究信息,探究未來體育產業融合的研究方向。
截至2019年10月4日,通過中國知網檢索關鍵詞 “產業融合”,以及篇名“冰雪產業”、“冰雪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檢索結果顯示,CSSCI收錄的以體育產業為主題的有關產業融合的文獻共計29篇。通過對以上文獻的梳理,按照研究的內容將從體育產業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間的跨界融合研究、產業融合視角下特色運動小鎮建設研究三個維度進行概括分析。
體育產業融合的基礎理論領域最早的研究文獻是余守文和金秀英在2006年《體育科學》發表的 “體育產業的產業融合與產業發展研究”,文中提出產業融合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的“樹形模型”。此后,體育產業融合的基礎理論研究內容進行一步豐富。體育產業融合具有技術滲透式、功能復合式、市場共拓式和資源互享式四種模式;當前呈現需求主導性、價值延展性、創新系統性、規制協調性4大特征;根據不同產業范圍內價值鏈解構與重構特征,可分為重組型融合、交叉型融合、綜合型融合3個基本類型;當前體育產業融合圍繞“制度融合—技術融合—企業融合—業務融合”四位一體實現。依據體育產業的服務業特性,技術融合、產品融合、市場融合、生產融合是體育產業融合的路徑。楊強運用資產通用性理論,針對體育競賽表演業、體育健身休閑業和體育館(場)服務業,提出增強體育本體產業的資產通用性能力、出臺具體的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融合政策、促進體育企業與相關企業的資產重組等策略。
以上研究依據產業融合的相關理論,闡述了體育產業領域的融合現象,系統分析了體育產業的融合機制、融合效應、融合模式、實現路徑,提出未來我國體育產業融合的發展對策。幫助我們認識了體育產業融合的基礎理論性的問題,揭開了體育產業融合背后的內在邏輯,對進一步開展微觀領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1)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研究。
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研究最早是于2011年《旅游論壇》刊發的“產業融合背景下旅游與體育的互動研究”,作者康保苓提出旅游與體育融合的基礎、動力和實現條件,以及旅游與賽事融合、旅游與體育節慶融合、旅游與健身融合三種融合模式。雷波基于對兩大產業市場需求、資源共享、關聯互補、科技進步、發展趨同等融合基本條件的分析,提出滲透融合模式、重組融合模式、延伸融合模式。林勇虎和林正根探討了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協同創新的內涵,前提、動力、基礎、路徑,建議從企業、產業及政府管理 3個層面系統推進協同創新。楊強從產業融合的經濟學視角出發,認為雙方產業融合的路徑包括技術、業務、市場,5種典型重構模式——運動休閑型體育旅游、觀賽型體育旅游、參賽型體育旅游、地標場館游覽旅游和場館體育演藝旅游,發展的對策包括部門規制改革、出臺政策與標準、培育精品項目、加強人才培養4個方面。馮欣欣和林勇虎基于體驗經濟的理論視角,認為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融合模式可分為延伸式、互補式和嵌入式。葉晨曦通過對河南省的調研,發現滲透交叉融合模式采用較多,延伸式融合模式和重組型融合模式在河南省運用較少,以此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體制機制推動兩大產業的融合發展。金媛媛通認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實現了初步融合,但存在體育資源與旅游資源難以實現有效共建共享等問題,提出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開發優質產品等建議。
上述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研究已經在宏觀的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進行了豐富的探討,包括政策、市場、技術、競爭合作、資本需求、跨界需求、開拓性等方面的具體化研究,對進一步微觀研究創造了條件。
(2)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研究。
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研究是2017年開啟的研究領域,葉宋忠對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邊界進行了界定;從技術層面、產品層面、業務層面和市場層面對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融合過程進行了解釋,并以我國東部地區11個省市為例,運用文獻資料法、熵值法和耦合協調度模型法,提出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的產業水平評價指標、確定各指標權重和構建兩個產業融合評價模型,提出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市場融合3條演進路徑等方面的對策。韓松和王莉運用文獻資料調研、專家訪談和數理分析等方法,從產業融合的實踐層面對我國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格局進行了前瞻性分析。研究認為:目前我國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融合度低,培育難度很大,建議政府和企業及時調整定位、改善供給措施。
(3)冰雪產業融合發展研究。
冰雪產業融合領域的研究剛處于起步階段,在李在軍和張瑞林的研究界定了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的概念,認為產業關聯是產業間融合的基礎和前提,產業融合發展形成產業新業態,產業融合是產業新價值的增長點和動力源;技術創新原動力、政策導向助推力、消費需求拉動力及新業態蓬勃發展驅動力是動力機制;技術、產品、企業、市場是產業融合路徑。王露露等采用專家訪談和實地調研法對南方冰雪產業發展進行了研究,提出南方冰雪產業發展需樹立產業一體化理念。
王志文和沈克印根據產業融合理論,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所蘊含的產業融合過程歸納為技術融合、產品服務融合、組織機構融合、市場融合四個階段,針對產業層面的融合程度低與功能缺失等問題,提出創新制度供給;完善產業價值鏈等策略。羅銳、鮑明曉、蔡林認為產業融合度不強是制約了特色小鎮的產業開發的主要因素之一,提出山地戶外運動特色小鎮要以體育旅游市場為主導,建設以山地戶外運動為主、多產業融合發展的體育旅游目的地。
通過對國內現有體育產業融合相關研究成果的梳理,可以看出,體育產業融合領域研究的脈絡已從宏觀層面的體育產業融合的基礎理論問題研究,逐漸過渡到具體的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體育產業與養老產業、冰雪產業與旅游產業、特色運動小鎮建設的融合等領域,為后期該領域的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相關研究多是依據產業融合理論,以文獻資料法、調研法、訪談法為主,闡述了體育產業領域與相關產業領域的融合現象,系統分析了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的融合機制,融合模式等,提出雙方產業融合的發展路徑和對策。目前體育產業融合領域的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理論方面的研究較多,缺少實證研究;研究方法上多是以文獻資料法、調研法、訪談法為主的定性研究方法,由于此領域還缺少相關的權威統計數據,在實證研究中缺乏數據支撐也造成一定的難度,因此數據分析、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較少。建議今后的研究要擴大研究視角,豐富研究方法,在體育產業消費、人才培養、產業政策、冰雪體育設施建設、體育消費品與服務、體育產業統計等微觀層面的研究還有待于進一步開拓,這對建設和完善我國體育產業融合的市場經濟制度、政策與法規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