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常
(泰山學院體育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00)
立德樹人是新時代黨對教育事業提出的根本任務和實踐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在于發展健康核心素養。然而,當今社會人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卻每況愈下。尤其是2020年歲末年初,一場突然暴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使人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生命安全和身體健是極其重要的,更加深深深地感覺到健康核心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為此,明晰健康、核心素養、健康核心素養的概念內涵,培養人們的健康核心素養理念顯得尤為重要。
健康意味著一個人處于良好的身體、精神和社會狀況。健康對個人成長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健康是一項基本人權,健康是生命的第一財富,健康是一種精神狀態。早在1950年6月,毛主席就寫信給當時的教育部長馬旭倫,提議為了盡快改善學生的健康狀況,“所有學校都應首先注意健康,然后再學習”。傳統的健康觀認為“沒有疾病就是健康”,現代的健康觀講究整體健康。現代健康學者宋義夫開創了“養生思想”的理論,表明精神健康與身體健康同等重要?,F代健康的含義是廣泛而多樣的,包括三個方面: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社會適應取決于身體和心理素質,良好的情緒可使身體處于最佳狀態,否則會減少或破壞某些功能并引起疾病。身體狀況的變化可能會帶來相應的心理問題。身體上的缺陷和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常常使人們產生憂慮、沮喪和其他不良情緒,導致精神狀態異常。
素養是指一個人的修養,包括思想修養、文化修養、專業修養等。核心素養是人們對自身各方面能力最基本的要求,突出個人修養,社會關懷以及國家情感,更加重視獨立發展,合作參與和創新實踐。包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是個人價值得以體現的基本保障。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以提高人們的能力和成就為目的,以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為追求。
健康核心素養是指人們在接受教育和日常生活過程中獲得、理解、評估和應用健康信息,并逐漸形成個人適應社會健康生活所必須具備的心理特征以及決定自身健康狀況的各種能力。包括健康專業知識、身心健康技能、健康意識習慣。2017年,教育部發布的《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指出,健康核心素養包括三個要素: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道德。運動能力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基礎條件,健康的行為對改善身心狀況起到關鍵性作用;體育道德能夠促進人們對深層運動的保護。2018年,由全國學校體育聯合會組織的“基于核心素養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研討會”討論并演示了以健康為中心的中國體育與健康課程模型。該模型認為健康核心素養是基于先天的遺傳素質,通過環境和體育影響而獲得,包括體育與健康知識,體育與健康意識,體育與健康行為,體育健身水平,體育教育與健康技能,運動與健康素質,運動個性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和素養。
(1)健康核心素養是人類全面發展三大核心素養之一。
不管是教育還是體育教育,促進人的全面、健康、和諧發展是其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科學文化素養、思想道德素養和健康核心素養是促進人類全面發展的三大基本要素。個人健康核心素養的形成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是個人、集體與社會相互作用的結果。提高個人的健康核心素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完善的過程。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素養的全面提升,它必須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體育教師不僅要傳播健康信息知識,而且還必須引導學生利用健康知識改善個體行為。這種指導思想,旨在提高學生的核心健康素養,充分發掘體育運動的獨特功能,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術和技能方法,還引導學生運用各種知識進行鍛煉,并形成運動技能。同時把教學延伸到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全過程,著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與健康意識和體育參與習慣,引導學生了解健康的意義、價值,積極主動有意識地進行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每個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真正實現道德、智力和身體的全面發展,并將其發展為可以滿足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
(2)健康核心素養是生命成長的根基。
無論以前教育生態環境多么惡劣,在探索教育本質的過程中,都有許多以不惜“犧牲生命”為教育使命的專家學者。中國人民大學的黃克堅教授曾經說過:“如果知識沒有被智慧的蠟燭所照亮,那么無論它有多大,它僅僅是一種外部影響;如果智慧中沒有隱藏的生命,那么動人的智慧無非是野火的飄忽不定?!币簿褪钦f,學習和教育的目的是激發和滋潤生活,而生活的成長也是為了與知識、智慧和其他要素相對應的心靈的培養和適應。在沒有生命增長的情況下進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破壞和傷害生命,擠壓和毒害靈魂,無視和扼殺精神。當然,學校教育取決于質量,取決于成績和進步。但是,當前的許多教育都渴望獲得快速成功,整個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是赤裸裸的“做”問題和考試。
(3)健康核心素養是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
2014年,教育部發布了《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和實施立德樹人基本任務的意見》,指出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是實施立德樹人的關鍵,要樹立核心素養系統和學科核心素養。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學科的核心素養被定義為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道德三個主要領域。而健康行為是改善身心健康狀況,適應外界環境條件,并逐步形成一種綜合表現良好的生活方式。由此能夠看到,健康核心素養在體育與健康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已經成為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的重中之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些體育教師只注重基本知識的講解和技能的傳遞,卻忽略了學生健康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忽視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測驗,認為體育教育是學生的健康知識教育,以“活動課”為目的,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認為體育活動比較危險,借口場地和設備不足,學生不感興趣,隨意“停止”應進行的體育運動。只關注少數優等學生,無視中等學生和待優生的體育鍛煉。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體育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核心地位,還要引導學生培養體育愛好、參加體育鍛煉、樹立體育意識。通過科學文明健康、豐富多彩多樣和充滿生機活力的體育活動,減輕學生壓力,培養學生情緒,凈化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增強對個人健康的責任感,改善健康狀況,逐步養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和生活方式,并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保持身心健康,為適應社會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健康核心素養體系構建中,運動能力是形成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基礎,發展學生的運動能力是構建體育課堂的基礎。在教學活動中,應避免只進行單調重復的的練習,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基本身體素質和理解能力,結合教師本身的能力水平,遵循教學基本原則,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體育與健康活動,指導學生成功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提高體育健康水平。此外,通過現身說法增強學生對體育與健康活動的信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使學生更加重視體育與健康學習,提高學生的運動能力。
健康行為的培養也同樣重要,健康行為是發展運動能力和體育品德的核心。良好的健康行為可以使學生獲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感,進而促進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學生有較強的學習模仿能力,可以通過合理的引導,確立學生健康行為的養成。根據學生所具備的個人特點選擇學習方案與要求,既可以舉辦各種形式的對抗性較強的球類比賽,又可以組織合作性的小游戲,通過各種方法提高學生對體育與健康學習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健康行為,促使學生健康地學習,健康地生活。
體育品德是改進健康行為和提高運動能力的有力保證,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和塑造人的健全的人格,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體育品德的養成在于平時的積累,在運動技巧、心理健康知識等學習過程中要注意體育品德的傳授。良好的品德能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進而為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健康核心素養的培養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科學體育健康觀為指導,創建科學運動的“閉環模式”,不忘全民健康的初衷,肩負起全民健康的重任。以幸福為己任,為實現身心健康,人與社會的相互促進與和諧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