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明
(畢節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畢節 551700)
高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就業對口率和就業穩定率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也直接關系到千萬個學生和家長的切身利益。近年來,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特別是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更加大了全球經濟發展的阻力,導致就業崗位減少。我國經濟進入高質量中高速發展時期,崗位新增速度放緩。而我國高校畢業生總量持續居高,更多的人需要就業。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因為受到學校辦學硬件、社會認可度等因素影響,就業難度更大。筆者所在的地級市現有人口900萬,有4所高職高專院校,其中3所為2014年以后創建。2018年7月,全日制高職高專在校生為1.98萬,平均就業率為91.1%,這就意味著還有近500人未就業。之所以出現上述現象,筆者認為,除了受到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及產業結構以及畢業生和家長就業觀念等因素制約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專兼職教師自身在教育教學中沒有更好地發揮促就業穩就業作用。現就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在促就業穩就業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應對策略進行探究。
高職高專院校教師一般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在職在編專任教師,二是行業企業和其他院校的兼職教師,三是非在編外聘專任教師。其中,后者近一兩年才開始出現,所占比例較小。從在教育教學中的分工來看,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又可分為通識課教師(含思政課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含實習實訓指導教師)。行業企業和其他院校的兼職教師根據其職責,又可分為3類:第一類是指導顧問型,多為行業企業領導、資歷較高的專業技術人員,其來校工作時間、頻率不定,其工作質量企業和學校都沒有實際的考核評價權;第二類是定期定量來校上課型,多為一線技術或管理人員、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其教學質量考核評價權在學校;第三類是實習見習帶教教師型,往往是一線技術或管理人員,其人事權在企業,教育教學任務由企業安排,質量考核評價權在企業。
1.2.1 專任教師就業創業教育工作力度和實效不足 就業創業教育是高職高專院校教師履行促就業穩就業職責的主要方式之一。但從教師就業創業教育的工作力度和實效來看,在職在編的專任教師中,通識課教師教學過程中未有效滲透科學就業觀念、創業意識及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從基層干起的精神,所承擔的就業創業教育比重極小,收效甚微;專業課教師的教學側重于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技能訓練和執業資格考試,教學內容完全被教材、考試大綱牽著鼻子走,而對所教知識會用在未來哪個工作崗位或環節,往往不講或講不清。就筆者所在地級市相關院???,“雙師素質”教師占專任教師比為40.58%,加上校企合作不夠深入,多數專任教師對行業企業人才需求、接收本校畢業生就業的主要企業人才規格要求不能及時把握和全面了解,導致在教學中能夠傳遞給學生的相關信息微乎其微。
1.2.2 兼職教師促就業穩就業工作職責不明確 兼職教師中,第一類指導顧問型,他們有邀請才來,參與指導職業院校的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建設工作,頻率較低,往往不能及時把行業發展趨勢及最新研究成果、企業用人導向、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經驗等就業創業信息引入育人模式完善、專業建設、教法教材改革中來。
以上情況導致學生在校教育與未來崗位需求嚴重脫節,學生對自己未來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樣才能干好,知之甚少。這一缺陷,理論上還有一個補救機會,那就是靠實習期間的學習來彌補。如果實習單位管理科學規范、實習帶教教師負責,學生學到的東西多,適應崗位快,就會大大縮短學生向員工身份過渡的時間;而一旦所在實習單位對畢業生實習管理不規范、考核評價寬松隨意,帶教教師忙于業務工作,不能嚴格監督指導實習生,則會出現學生結束見習實習時,依然崗位適應能力弱、職業道德意識淡薄、個人職業發展前景模糊。這樣學生在校學習造成的就業創業教育不足沒有得到有效彌補,畢業后就業成功率就很難保證,這就又回到兼職教師第三類帶教教師的職責發揮上來。
如何形成學校、行業企業和行政主管部門一起促就業穩就業的合力,保證校內、校外所有類型教師都能充分發揮促就業穩就業的應盡職責,從而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的初次就業率、就業對口率和就業穩定率,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高職高專院校教師要時時處處考慮到學生未來的“出口”問題。只管教學不管就業的教師,不能稱為優秀的職教教師。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應注意宣傳國際國內經濟發展趨勢、就業市場動態,還要糾正學生的錯誤擇業觀念。有不少畢業生存在好不容易大學畢業了,就一定要到工作環境好、待遇優、交通和信息發達的大中型城市就業;要不就捧個鐵飯碗,進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企,導致基層單位、中小微企業招不到技能型人才,而一些畢業生又因為找不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寧可在家待業。根據高職高專院校歷年畢業生就業數據,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多在1%以下,而排在前幾位的創業失敗原因有創業經驗缺乏、法律法規知識缺乏、資金不足、社會人脈不廣。因此,通識課教師應該在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就業觀,引導學生樂于扎根基層和吃苦耐勞,在平凡崗位上通過奉獻和創新,實現自身職業理想和人生價值。另外,在教學中還要結合身邊成功案例,或開展專題教育,向學生講授就業創業政策法規、金融信貸知識、“互聯網+”傳統營銷技術、電子商務技術等。專業課教師應運用校企合作平臺、各級專項培訓、社會服務等渠道,不斷提升自身“雙師素質”,做到登上講臺能上高質量的課,走下講臺可以進車間、進醫院、進工地、到農村社區實操實干,在實踐中及時總結生產經營服務經驗,及時傳授給學生。在制訂專業教學目標時,要銜接未來崗位,在專業知識講授、技能訓練和考證輔導中,能夠清楚地告訴學生該知識技能將來會用在什么崗位,用在哪個工作環節,如何與其他知識技能聯合使用等。另外,專業教師還要主動關注行業發展趨勢及就業特點,一則調整教學重難點,二則可以傳遞給學生就業信息。
“三有一能”即有較強的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為促就業穩就業做貢獻的責任意識;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水平,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發展楷模;有把行業發展動態、前沿成果、就業創業資訊與個人職業發展經驗及時與學校決策者、教師和學生分享的能力;能結合自己對職業院校教學指導、帶教實習見習學生經歷,不斷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高職高專院校要制訂利益驅動機制,積極回應教師本人訴求,如把促就業穩就業工作成效納入教師個人職稱、職級評聘等的考核范圍,把兼職教師納入師資隊伍建設整體規劃,增強其歸屬感和成就感;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開展專題培訓和鑒定認定,保證兼職教師隊伍規模穩定、素質優良。高職高專院校還要密切關注和努力回應企業自身發展的利益訴求,如與企業簽訂訂單班人才培養計劃,滿足企業對優秀、特色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與企業共建共享生產經營型實訓基地;發揮本校在職在編教師專業技術優勢,與企業開展聯合技術攻關、開發新產品或服務,增強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行業企業選派高職高專院校兼職教師,首先要考慮這些兼職教師的工作最終能否促就業穩就業。無論進院校指導、上課,還是在企業指導實習見習工作,應該考慮兼職教師的專業背景、工作經驗、職業道德和人際溝通能力等綜合素養。支持和激勵兼職教師發揮自身優勢,從職業院校招什么樣的學生入校到3年的教育教學如何完成,再到畢業生在哪里就業創業,全過程參與職業教育。
職業院校行政主管部門應該把教師參與促就業穩就業工作納入教師職稱評聘、職級晉升、學習交流機會獲得等的加分范疇,特別是對通識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參與就業創業教育的途徑、考核評價標準、結果的運用,做出明確要求。對促就業穩就業成效突出的專、兼職教師,予以大力宣傳和表彰獎勵,給予更多發展機會等,以扭轉多數在職在編教師不把促就業穩就業當作自身應盡責任的局面。政府行政機關和行業組織要把企業參與就業創業教育,為畢業生就業創業提供師資、孵化基地、用工信息、崗位技能標準等納入判斷企業享受稅收、信貸、租金、用工等優惠政策的評價指標范圍。把企業一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是否參與職業院校就業創業教育,為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做出了多少貢獻,作為其職稱評聘、執業資格提升的必要指標,發揮政策的導向作用。工信、人社和教育等各行政主管部門,還應建立促就業穩就業聯席會議制度,發揮各自優勢,分享信息,促進精準就業。各部門可以聯合建立促就業穩就業獎補機制,對在就業政策研究、創新性開展就業創業教育、校企合建就業創業基地、積極招收一定數量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的集體或個人,給予經費支持、掛牌確認、表彰獎勵、公開宣傳。
促就業穩就業是我國當前和今后較長時間的一項重大民生事業和政治任務,隨著實踐的發展,職業院校專、兼職教師將會更加努力地促就業穩就業,社會氛圍營造、有效路徑探索、評價標準研究等機制,將不斷得到創新。各院校也應根據所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積極探索促就業穩就業的綜合策略,但教師仍是其中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要讓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達到高成功率、高對口率、高穩定率,必須做到以下3點:(1)高職高專院校各部門都關心并積極參與促就業穩就業工作,通識課和專業課教師都為提升畢業生就業創業素養做出應有貢獻;(2)行業企業積極主動參與職業院校就業創業教育,樂于接收高職高專畢業生就業。特別是兼職教師,在參與職業院校教育教學中,要做好學生崗位核心能力培養、就業信息傳遞、優秀企業文化融入、職業發展成功經驗分享等;(3)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主管部門應在促就業穩就業導向下,主動深入調研,制定和推行激勵高職高專院校專、兼職教師履行促就業穩就業職責的政策,結合各級政府開展的教學督導工作,定期開展考核,把考核結果與企業利益、教師個人利益掛鉤,激勵、引導和監督專、兼職教師關心和參與促就業穩就業工作。隨著各部門、各行業、各院校聯合發力,開展創新性促就業穩就業工作,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一定會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