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體育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 100084)
特殊教育學校是由政府、企事業單位組織、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舉辦的專門對殘疾兒童、青少年實施的義務教育機構。而在我國特殊教育學校主要以盲校、聾校、培智學校三大類學校為主。普通學校也就是專門接收正常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學校。其課程標準的制定是由國家權威管理部門設計批準和實施的重要準則。在2016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特殊義務教育階段的課程標準,這在我國特殊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首次為殘疾學生制定了一整套的義務教育標準,確定了義務教育改革的頂層設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當中也明確指出要辦好特殊教育,這為我國未來特殊教育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的完成相繼又提出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特殊教育的發展已經到了空前的高度。《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是《盲、聾和培智三類特殊教育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最接近普校課程標準的,可以更好的為融合教育建言獻策。
盲、聾、培智教育三類特殊教育學校課程標準的制定不僅填補了我國三類特殊教育課程標準的空白,更標志著中國特色的特殊教育學校課程體系得到基本建成。培智教育課標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為指導,依據《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借鑒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2011年版),結合培智學校課程實施的實際,確定培智學校課程標準研制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總體思路。分析普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中的《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6年)》版和培智學校課程標準運動與保健部分的異同,能夠為培智學校課程標準在下一階段深化和融合提供有意參考,為更好的實施融合教育提供建議。
《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2016年)》版包含四部分內容:第一前言包括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課程設計思路,第二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里健康和社會適應四部分,第三課程內容包括各個學習階段主要要學習的運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里健康與社會適應,第四部分實施建議包括教學評價、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資源與開發利用建議。最后還付了制定地方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實施計劃的建議、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能力案列、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參考用表。
《義務教育培智學校課程標準(2016)版》運動與保健課程標準部分包括,第一前言包括課程性質、課程的基本理論、課程設計思路;第二部分課程目標包括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第三課程內容包括各個階段的主要學習的運動技能、運動參與、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各個部分的主要內容;第四實施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教材編寫建議、課程開發與資源利用建議。最后還附錄了制定地方運動與保健課程實施方案和學校運動與保健課程實施計劃的建議。
綜上所述,培智學校的課程標準體育與保健部分,在依托普通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于特定的教育對象而對其做出了適當的修改來適應培智學校的學生進行學習,這既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又向融合教育邁進了一步。
在課程性質部分培智學校和普通學校都強調課程的基礎性、實踐性、健身性、綜合性和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而培智學校的課程性質更加強調了社會適應能力,對當下生活的關注,普通學校更注重對學生長期習慣的養成而培智學校更強調對學生當下的發展,培智學校更加對走跑跳投的基本動作的學習。
在課程理念部分都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關注地區差異,都以激發學生活動興趣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而普通學校強調學生的健康成長,保證每一位學生收益,培智學校則更關注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學生的不同需求。
在課程設計思路上,都強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征劃分學習水平上,普通學校從身體和心理兩方面特征進行設計,分為了四個水平,小學三個,中學一個,而培智學校更偏重于從從學生的身體方面進行設計,分成了三個水平。在學習目標上普通學校更強調可操作和可觀測的性,而培智學校更強調適宜性。在課程內容的選擇性上普通學校發展的時間比較久比較完善形成了三級課程管理體制,而我國的特殊教育學校發展的比較緩慢,起步較晚所側重于以學校為單位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來設計課程內容。
《義務教育普通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健康課程標準,重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實現學生的德智體美全方位的發展。包括讓學生能夠掌握健康的基礎知識,基本的生活技能和方法,加強體能。具備健康實踐和相應的創新能力。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樂趣和養成健康的鍛煉習慣。具備最基本的合作與交往能力。有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人生價值觀。除此之外還從運動技能、心理健康、運動參與方式等多個角度對標準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和解釋。
《培智學校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6年版)》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掌握相關的運動和保健知識,掌握了相關的生活技能和方法,能夠發展體能,健康運動,逐步康復。具備參加運動的興趣和愛好,能夠體驗運動的樂趣和成功,逐步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以及交往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品質為學生后續能夠健康地融入社會,打下一定的基礎。與此同時還從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運動健康等多個方面對此進行了全方位的闡述。
綜上所述,普通學校和培智學校都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對課程目標進行了闡述,培智學校的課程標準在借鑒其他科目的基礎上做出了適當的修改針對培智學校的學生以便全方位適應他們的發展,在促進康復和補償這點上在培智運動與保健課程中體現了醫教結合的思想。但是培智課標缺少對社會適應的描述,可能也是下一階段邁向融合教育的重要切入點。
在課程內容部分,培智學校的課程標準和普通學校的課程內容上都分階段的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4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在普通學校更強調對孩子的要求更高強調對技術技能的掌握,而在培智學校強調對活動的參與感和同伴的合作意識,注重對培智學校的學生進行自我的身體康復訓練,適應當下生活的需求,一些而在培智學校對孩子的要求會更低一些,只需要達到基本的要求就可以了。在培智學校強調對走、跑、跳、鉆、爬、投、擲、攀等動作的訓練,這體現了跟學前教育的銜接性,讓培智學校的教育向下可以和學前教育相銜接相融合,向上又向中等教育遞進,在義務教育基礎階段做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在義務教育培智學校課程標準中對于低水平階段一到二年級的體育于保健課程目標的內容中強調對走跑跳鉆爬等動作的重視和強調,這一類動作也是對培智學校兒童的重要康復性動作,且這也是幼兒園健康教育領域的主要內容,培智學校的的學生身體和心理發展水平相對同齡人來說有差距在這方面可以嘗試的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教學模式,邀請幼兒園相關領域的專家和老師進到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現場教學,老師一起觀摩探討,交流經驗相互提高,走出去,特殊教育學校的師生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嘗試帶少量智力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進入到幼兒園健康鄰域的課堂大家一起學習,一起上課。
在培智學校的運動與保健的課程目標中一部分目標的提出都體現出醫教融合的理念,從課程目標的名稱中普通學校的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而培智學校課標準叫運動與保健,這也和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有關,培智學校的兒童大多數在身體上都有多多少少的缺陷,而學校的首要目的就是幫助他們適應生活,幫助他們對身體進行康復。然而目前對于醫療和教育融合的發展模式在我國起步比較晚,我們應該大力培養具有基礎醫學知識又懂教育的復合型人才。
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確提出了21世紀的核心素養,強調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樣在特殊教育鄰域,我們也應該強調人的全面發展,但是也應該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應該開設一些滿足不同特殊兒童的課程,比如說,對于自閉癥孩子他們擅長畫畫,擅長一些手工,學校就可以因勢利導開設類似的課程,以后還可以靠學習的知識來養活自己,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比如,有些孩子是好動癥,老師可以開發一些運動課程或許還可以開發他的運動天賦。這樣針對孩子的優勢出發,給予適當的環境支持,特殊學校的孩子一樣也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教育環境的支持。
在課程評價體系中,應該逐步進行完善,對入學的每個的兒童的身體各項指標和運動能力進行測試,了解并記錄他們的殘疾類型以及缺陷程度,每個兒童專門準備一個檔案袋進行檔案袋評價,完善測評體系,這樣可以對每個兒童的發展情況進行監控,可以對課程的實施進行有效的指導,也可以給與家長和老師及時的反饋。這樣對于課程評價指標進行量化,可以進行一個長時期的連續的觀察,有助于采取系統的方案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