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籃球運動在全國各地開展較為廣泛和普及,因其易于開展和深受青少年喜歡的特點,一直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參與籃球運動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對培養學生終身體育運動意識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近年來,兗州市積極推動當地中學生籃球運動的開展,并且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和參與。當地各高中在校內都增設了與籃球運動相關的課程,積極培養高中生的籃球興趣。由于籃球的特點,運動員的體能的高低水平對成績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并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籃球對于運動員的力量、速度、耐力等各方面的要求都相對較高,并且比賽的時間較長,運動的強度比較大,在長時間的運動當中對于運動員的體能消耗非常大。因此,針對籃球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是非常必要的,基于此本文針對兗州市3所高中的籃球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進行了深入研究,然后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和建議。本文的研究不僅能夠完善針對籃球訓練方法的相關內容,也為今后相關人員在進行籃球訓練時找到更加科學有效的方法,具有較強的實踐價值。
由表1所示,選擇籃球體能訓練非常重要的有4位教師,占比是40%;選擇重要的有5位教師,占比是50%;選擇一般與不重要的教師僅有1人。由此可知,在對籃球運動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上,所有的教師都表示對其重要性的認同。籃球運功員體能技戰術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體能作為基礎。只有這樣,運動員才能有足夠的體力去應對高強度的籃球比賽。

表1 體育教師對體能訓練重要性的認知(N=10)
對于籃球運動來說,力量是能夠完成在運動過程當中身體各部位動作的基礎條件。籃球的速度力量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運動的速度和運動員的肌肉力量有直接性的關系,想要提高籃球運動成績,就要提升運動員的肌肉力量。因此對于籃球運動項目來說,力量訓練方法也顯得尤為重要。據作者調查得知,兗州區高中針對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主要結合杠鈴等器材來進行,并且運動量相對較大。主要的訓練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兗州區高中力量訓練方法及要求
(1)深蹲:運動員抓舉杠鈴做深蹲練習,肘關節往后,雙手以及兩腳的位置較寬于肩。做深呼吸并下蹲至大腿和小腿角度為90°,然后恢復原始狀態重復練習;
(2)半蹲:運動員保持身體正直,吸氣后下蹲至膝關節呈120°彎曲狀態后進行呼氣,腳后跟離地然后起身;
(3)弓步交換跳:運動員用肩部抗住杠鈴,上身保持挺直,弓步進行交換跳標準動作;
(4)快速平推:運動員將杠鈴用雙手抓握于胸前做快速的推舉動作,并保持身體狀態,上下肢保持高度協調。
通過上述訓練方法的練習,可以增強運動員上下肢肌肉力量以及爆發性,并能夠提升運動員上下肢的協調能力。
如表3所示,在力量訓練分配的選擇上,有5名教師選擇了第一種計劃(深蹲20%、半蹲20%、弓步交換跳20%、快速平推40%)。籃球具有較強的對運動員的力量有著較大的要求,平均分配不同階段的體能,可以更好的激發出運動員的身體潛在價值。由表可見,在力量的訓練上,教師采用的訓練方法相對較少。教師還應不斷的豐富訓練的方式與手段,從而促進籃球運動員歷練素質的提升。

表3 籃球運動員力量訓練的分配方案選擇情況(N=10)
由表4所示:在籃球運動速度的訓練上,主要將其劃分為了反應速度訓練、動作速度訓練以及位移速度訓練3種類型,并且每種訓練類型當中都包含有3種主要的訓練方法。在反應速度訓練當中,10位教師全部都選用了信號刺激法,其次是移動目標練習法,這些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運動員在籃球賽場上的反應能力;在動作速度訓練方面,下坡跑的選擇人數最多,占比達到了80%;在位移速度訓練方面,選擇高抬腿的人數占比同樣也達到了80%。通過以上數據能夠得出,當前教師在各項速度訓練當中都有使用頻率較高的訓練方法,但是總的來說,教師采用的方式較少,應在以后的訓練中逐漸完善。

表4 兗州區高中籃球速度訓練的方法(N=10,多選)
由表5所示:教師選擇最多的是不同形式長距離跑;其次是長時間重復某一動作,有80%的教師經常采用此種方式進行訓練;再次是超出比賽時間的對抗比賽,共有60%的教師選擇了此項;第四是游戲練習,選擇此項的教師僅有4人;最后是長時間抗小阻力練習,僅有2名教師在耐力訓練中會選用此種訓練方法。耐力訓練是比較枯燥的,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應綜合采用多種訓練方式,從而保持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

表5 兗州區高中籃球耐力素質訓練方法(N=10,多選)
由表6所示:在柔韌素質訓練方面,教師較常采用的方式是靜力性拉伸與動力性拉伸,從而通過柔韌素質的訓練,使得運動員在平時的訓練與比賽中,避免運動損傷的出現。PNF拉伸訓練是近年來新興的一種訓練方式,采用此種方式進行訓練的教師并不多,僅有四名教師采用了此種訓練方式。對此,籃球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學習先進的訓練方式,從而促進學生專項素質的提升。

表6 兗州區高中籃球柔韌素質訓練方法(N=10,多選)
由表7所示,在協調性訓練方面,教師較常采用的方式是變向跑、轉向跳以及翻滾接球等練習。協調素質主要是指籃球運動員在不同突然轉變的條件下能夠快速正確的協調身體動作的能力,是籃球運動當中必不可少的身體素質。協調性的提升對于其他身體素質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

表7 兗州區高中籃球協調素質訓練方法(N=10,多選)
兗州區高中的體育教師對于籃球運動員對體能訓練的認識有著比較深刻的認識,并且都能清楚地知道體能訓練的重要性,對于體能訓練對專項訓練的有效提升有著非常清晰地認知。
兗州區高中體育教師在對運動員進行體能訓練的過程中,對于力量訓練的分配計劃較為科學,但是其中并未將賽場的環境變化加入到其中,沒有根據運動員的實際狀況進行分配,不利于其力量的綜合發展。
體育教師在速度訓練上,體育教師采用的方式較少,應在以后的訓練中逐漸完善。
在耐力訓練上較多地選擇的是不同形式長距離跑,耐力訓練是比較枯燥的,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應綜合采用多種訓練方式,從而保持運動員的訓練積極性。
在柔韌素質訓練的過程中多為選擇靜力性拉伸、動力性拉伸,但是近幾年新興的PNF拉伸法卻沒有被體育教師重視,導致在柔韌素質訓練過程中的方法顯得不是特別的合理。
改善訓練方法。在傳統的訓練過程中,傳統的訓練方式與內容就顯得比較單一與落后。現階段,新興的體能訓練將傳統的陳舊的訓練方法摒棄掉,再摒棄掉不好的方法,體能訓練在遵循全面發展的原則上,將力量訓練與協調性訓練進行有效地結合,在不斷豐富訓練內容的基礎上,讓籃球運動員的到有效的身體素質與成績的提升。應該在科學制定計劃的同時,增加更加多樣化的訓練形式,并結合更加豐富的運動器材來進行。例如,繩梯跑跳組合練習、三分鐘跳繩練習等,這樣不僅能夠使速度耐力訓練內容更加的豐富,還能夠提升訓練的吸引力,進而調動運動員的積極性。
密切結合的訓練內容與方法訓練體能。體育教師在體能訓練的過程開展中,一定要保持自身教育的多樣性,并且針對運動員的個體差異化進行培訓,這樣才能達到更好的培訓效果,才可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加強運動員自身的籃球技術水平,才能達到提高成績的最終目的。并在訓練的過程中保持體能訓練方法手段多樣化,所以在進行體能訓練的選擇上應充分考慮項目本身的特點,深入了解項目與體能訓練方法之間的相關性,根據不同的項目選擇不同的體能訓練手段,以達到充分發揮體能訓練的作用。
綜合多學科知識,切實提高體能訓練效果質量。體育教師不單單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與教學能力,還要有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的積累。當基礎知識掌握好后,就是對實戰經驗的增加,讓體育教師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地加強自身對學生技能培訓的使用與開發,使體育教師的培訓技能得到有效地提升,才能在體能訓練的過程中有效的對學生起到幫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