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大學體育學院 重慶 401331)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國家頒布了一系列促進青少年居家鍛煉的方案。教育部發布了《關于統籌做好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教育改革發展的工作的通知》指出,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引導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倡導“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為了響應這一號召,各個地方的教育部門相繼發布了“中小學居家體育鍛煉手冊(指南)”,指導中小學生居家參與體育鍛煉,布置體育鍛煉作業。對于中小學生來講,學習成績是衡量其學習效果的重要指標,影響學習成績的因素包括學生的學習投入,研究青少年在疫情期間居家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的關系以及影響因素,有利于培養青少年體育養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學習投入是指學生在參加有關學習活動時,表現出積極主動的行為,能夠樂觀面對困難,能夠產生積極的情感以及正確的認知,是預測其學習成就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投入是以活力、奉獻和專注特點來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縱觀研究發現,學習投入越來越受到眾多學者的青睞。以往的學者發現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投入水平,其中包括學校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學生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包括教師支持、同伴支持,家庭因素包括父母教養、家庭經濟。個人因素包含學生的性別、年齡以及學業成績等。事實上,在影響學生學習投入的因素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狀況占據重要位置,一方面,參加體育鍛煉可以促進學生學業成績;另一方面,體育鍛煉能夠緩解中學生負面情緒,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
因此,探討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對其學習投入的作用和影響因素尤為重要。然而,目前國內關于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學習投入的關系探究較少,實證研究相對匱乏。本研究將重點研究在疫情期間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情境下中學生的學習投入水平,并且考察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從而為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提供理論參考。此外,關于體育鍛煉與學習投入的研究群體基本上都是以體育專業的大學生與研究生為例,很少關注于青少年。事實上,學習投入在中學時期尤為重要。因此,體育鍛煉在中學階段有著重要的特殊意義;除此之外,體育鍛煉對于學習投入的影響有可能需要通過其他的因素來實現,其中機制還需要進一步探討。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對其學習投入的影響及其內在機制,以此來拓展我們對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關系的認識。
此外,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可能會通過提高自身的自尊水平來影響其學習投入行為。在面對學習的任務時,自尊水平較高的學生會選擇勇于面對挑戰,即使沒有成功,他們也會認為自己能夠學習到知識與能力。反之,自尊水平較低的中學生可能會逃避學習任務,產生厭倦學習的情緒,認為自己無法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同時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倦怠可以負向預測其體育鍛煉行為。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設:自尊能夠在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的關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假設模型如圖1:

圖1 體育鍛煉預測學習投入的假設模型
綜上所述,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自尊在自我效能感與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作用(如圖1)。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將進一步深化體育鍛煉與學習投入之間的關系,回答體育鍛煉“怎樣”影響學習投入,為指導青少年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提供基礎。
本研究以512名青少年為研究對象,男生(206名),女生(296名),對疫情期間青少年居家體育鍛煉情況與學習投入進行調查研究。所有被調查者的年齡在12-1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4.69歲。
(1)體育活動等級量表。
采用梁德清修訂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分別從鍛煉者的鍛煉強度/頻率以及每次的鍛煉時間來考察被調查者一個月前的鍛煉情況,活動量=強度×時間×頻率,每個指標分5個等級,鍛煉強度與鍛煉頻率計分方式為1-5分,鍛煉時間為0-4分。在本研究中的體育活動等級量表的α系數為0.533。
(2)學習投入量表。
采用中文版學習投入量表,共3個分維度分別為活力、奉獻和專注三個方面。采用7級計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學生個體學習投入水平越高。該問卷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955。
(3)自尊量表。
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中文版,共10個項目,采用4點評分,分數越表示自尊水平越高。根據國內研究,原量表的第八題在中國文化下適用性一般,刪除后量表的信度顯著提高。本研究中分析數據時保留剩余九個題目,Cronbach’s α 系數為0.888。
由于本研究采用的是自我報告,調查結果可能會受到共同方法偏差的影響,為了減少共同方法偏差帶來的影響,采用Harman單因子檢驗(周浩、龍立榮,2004),結果表明,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標準,析出了7個因子,第“1”公因子方差解釋的變異為37.743%,小于40%的臨界值,因此推斷本研究不存在嚴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對青少年體育鍛煉、學業投入、自我效能感以及自尊的變量間的描述性統計和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如1所示。相關結果顯示:青少年體育鍛煉、學習投入、自我效能感以及自尊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

表1 變量間的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
為了檢驗自尊在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的關系匯總是否具有中介作用。采用溫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作用檢驗程序,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在進行中介檢驗時,對可能影響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學習投入的可能因素進行了控制。

表2 自尊在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之間的中介效應檢驗
本研究探討了體育鍛煉、自尊和學習投入的關系以及其中的內在機制。與此同時,本研究發現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其自尊有正向的預測作用,從而加大學習投入程度。青少年參與體育鍛煉可提高其自尊水平,這種自尊水平是可以后天習得的,自尊水平較高的青少年會更積極地的參與相關的學習活動,促使自己投入更多的精力。相反,自尊水平低的中學生會產生消極的影響,他們可能會采取自我阻礙策略,比如給自己設置較低的學習目標,降低自己的學業期望,對中學生的學習投入產生消極影響。
本研究發現,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可以通過正向預測其的自尊水平,從而正向影響學習投入。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能夠提高其自尊心,提升自我期望值,從而增加學習投入。綜上所述,本研究探究了影響青少年學習投入的因素及其內在機制,為促進體育教學提供了參考。首先,本研究聚焦于新冠疫情期間,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其學習投入之間的關系,拓展了體育鍛煉對學習投入的影響因素研究;第二,以往的研究表明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的學業成就有較好的預測作用,本研究關注青少年體育鍛煉和學習投入的關系,有助于為學生教育發展提供參考;第三,本研究通過自尊在青少年體育鍛煉與學習投入關系中的潛在路徑,為教育實踐者提供了參考。同時,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本研究采用線上調查的方式以及研究設計比較短來驗證變量間的因果關系,本研究在以后的研究中會綜合以往的縱向研究,對變量間之間的因果關系發生的機制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其次,本次研究調查是在疫情期間調查,青少年的體育鍛煉可能會受到教師和家長的因素影響。因此,在未來的研究中將會對教師和家長等因素進行控制,從而探討青少年體育鍛煉對其學習投入的作用。
本研究得出以下結論:體育鍛煉可以直接預測青少年學習投入,也可以通過自尊的中介作用間接預測中學生的學習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