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恩波/吉林省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校長
郭洪策/吉林省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小教部主任
王 麗/吉林省通榆縣教師進修學校中教部主任
通榆縣位于吉林省西部,是吉林省首批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驗收的縣份。2020 年12 月,我縣被確定為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示范區,結合我縣實際申報了小學數學《“兒童數學教育”的實踐探索》、小學語文《誦讀識字·自主讀寫》、初中語文《共建·共享:初中整本書閱讀課程區域推進的實踐探索》三個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進行本土化推廣應用。在吉林省教育廳的具體指導下,結合縣情,依托“互聯網+宣傳”,創新研究并探索出了“五三九一”的推廣模式,來加大成果推廣應用力度。
“一三”:行政部門、教研機構、實驗學校“三級”牽引。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基礎教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統一部署,在接到教育部、吉林省教育廳有關文件后,通榆縣教育局高度重視,成立了以教育局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和教師進修學校校長為副組長的教學成果推廣應用領導小組,負責教學改革的組織領導和決策部署。組建了各基層校長為第一責任人,以學科教研員、骨干教師為核心的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專家指導組。做到了行政機關、教研部門、實驗學校的三力齊發。
“二三”:資金保障、政策保障、跟蹤保障“三保”護航。通榆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政府今年仍投入資金160 余萬元,用于保障教師外出培訓,購買師生學習資料等;教育局統一制發成果推廣文件,明確要求,作為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政策保障,做到依文落實,依文助推;教師進修學校學科教研員作為首席專家,充分做到先學助導的引領作用。
“三三”:啟動部署會、階段研討會、成果總結會“三會”導向。為把此項工作落實到位,2021 年3 月17 日,教育局召開項目啟動會。隨后各級啟動會,推廣交流研討會,次第開展。
“四三”:名師引領課、校本教研課、成果展示課“三課”修舵。借助國家優秀教學成果推廣的契機,積極助推課堂教學改革。為了讓優秀教學成果落實到課堂上,提高課堂教育教學質量,我們首先擇選學科名師上好一堂引領課,然后要求各校開展校本教研成果推廣示范課。從2021 年4 月到6 月,我們陸續開展階段成果展示課。通過上好“三課”,助推成果推廣的研究,力爭在課堂教學中開花結果。
“五三”:縣級帶動、學區聯動、校級推動“三動”驅力。教育局作為行政機構統籌規劃;教師進修學校作為教研部門以全方位引領、定期指導、利用網研、現場教研等形式推動教學成果的推廣;利用全縣五大學區龍頭校,開展聯動教研,交流成果推廣,召開交流促進會、分享會、研討會等;學校作為執行部門,充分利用各校資源,扎實有序開展成果推廣應用工作,各校圍繞本校承擔的成果推廣任務,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同時,進一步激發了校本教研工作的開展。
各學科根據推廣計劃和方案確立了成果推廣與應用本土化研究課題,按照課題規劃進行推廣研究,在推廣與應用中,不斷摒棄不足,探索出適合通榆教育的本土化成果。
第一個一:制定一份方案,縣級成果推廣方案和校級一校一案。我們的要求是:依果擬案,依情定案,因需改案,借力創新,可操作,能推行,有時效。
第二個一:構建一支團隊,成立名師專家團隊。我們組成了一支以學科教研員為首席專家,包含學科名師,省級學科骨干,市精英、新秀、業務骨干等在內的三學科專家團隊。
第三個一:設定一項考核,即縣督導年終考核。優秀成果推廣應用工作是我縣各實驗校一項重要常規工作,并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納入了縣督導評估指標體系,定期對各校階段性成果推廣情況進行督導檢查,查漏補缺,把脈定向,確保推廣工作取得實效。
第四個一:開展一次研學,每校每月集中一次研學。研學與成果有關的理論,如小學數學學的是《吳正憲與兒童數學教育》等書籍;小學語文學的是張田若的《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田本娜的《小學語文教學論稿》、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等書籍;中學語文學科學的是《中學整本書閱讀實施策略》等書籍,并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按計劃一個月組織一次學習、交流、匯報。
第五個一:組織一輪研培。為了提高教師的推廣與應用能力,我們積極和成果持有方溝通聯系。2021 年3月,初中語文學科24 人赴深圳寶安區成果持有方倪崗老師那里學習。一周走訪了六所學校,有理論的講座,也有整本書閱讀課堂教學的觀摩。小學語文學科組織教師利用網絡平臺學習有關“誦讀識字·自主讀寫”的10 個講座;小學數學學科全體實驗教師線上參加了為期兩天的吳正憲團隊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啟動培訓會。
第六個一:形成一個規劃。小學語文學科學習了“誦讀識字·自主讀寫”講座后,在各年級嘗試用學生姓名編寫韻文歌,為新學期誦讀識字做準備。實驗校還圍繞“誦讀識字·自主讀寫”確立三個教研主題:低年級語境識字,關注字義;中年級依標立本,趣味習作;高年級個性閱讀,讀寫相輔。小學數學學科進行了教師專業發展調研,專家團隊成員制定了三年自主成長規劃,實驗教師建立了個人成長手冊,學科教師觀摩了兒童數學教育優秀課例,并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應用。中學語文在2020 年寒假制定讀書計劃,開展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目前,我縣各學校課程表有閱讀課,班級有圖書角,師生讀書有筆記,讀書有匯報、有展示,讀書的聲音在校園已蕩漾開來。
第七個一:搭建展示平臺,互學互研共進。通榆縣教育局在通榆縣教育公共平臺開辟專欄,為師生們搭建展示自我的平臺,供大家交流學習。
第八個一:確立一批課題,進行本土研究。各學科根據推廣計劃和方案確立了成果推廣與應用本土化研究課題,按照課題規劃進行推廣研究,在推廣與應用中,不斷摒棄不足,探索出適合通榆教育的本土化成果。以成果的推廣應用為契機,激發學校科研活力,完善學校科研機制,助推學校運用科研的方式深研教學,在成果推廣應用的過程中,打造一批教育科研先進學校和一批科研骨干教師。
第九個一:內化一套成果。真正做到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在通榆開花結果,既有復制,也有創新,努力形成本土化教學成果,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這就是我縣基礎教育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五三九一”模式的初步探索,隨著優秀教學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們將創新工作舉措,增強工作實效,不斷提升成果推廣應用工作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