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雁
(中北大學,山西太原 030051)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對高校人才培養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黨和國家非常重視的工作。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的出現,給了學生更多認識世界的機會。因此,這也導致了高校大學生思想價值觀念多元化,而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存在形式主義,難于達到課程開設的目標。國防教育也由于其抽象性或乏味的理論性知識,教學效果也差強人意。以下重點探討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與實施。
高校開設了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但是一方面,由于上課時間的限制,且學生們在課堂上普遍積極性較差,不認真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另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講解的思想政治知識仍然采用灌輸的方法,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高校國防教育不僅是對于學生國防知識的教授更是對于學生最基本思想價值觀念,在政治立場上的又一次堅守。因此,在新時代,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進行有機結合,建立共同育人機制,以此更好地解決兩者所面臨的問題。
想要構建和諧的國防教育和思想教育協同育人機制,首先在高校內建立國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協作小組是必不可少的。小組成員則是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大學科的教師,為這兩大學科教師建立教學交流平臺,以此進一步開展教師的教學工作。兩者教師對于雙方教學工作有一定了解情況下更有利于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任務中,可以讓學生在遵循最基本的思想價值觀念與政治立場上,對于外來新思想可以本著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學習理念,使學生的思想更符合現代化的發展又保持了學生愛國敬黨的思想價值觀念與政治立場。
在高校設置將國防軍事理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課程結合起來,讓兩個不同教學單位的教師同時在同一個教研組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研討。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高校內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開展,也能在兩門課之間形成有機的聯系,讓這兩個學科的教師通過教學交流平臺,共同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樣就有利于協同育人機制的建立。這種協同育人機制不能僅僅依靠兩個學科的教師進行相互之間的配合,也要結合學生年級狀況,制作出適合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的內容,比如說,大一學生處于過渡期,應當先樹立思想意識,再進行國防科學的滲透式學習,通過這種辦法,將思想意識的正確樹立和國防科學知識的學習,有機地銜接起來,更有利于同學們進行學習。
在高校內建立軍事閱覽室,以此通過實際行動更好地進行愛國敬黨的精神宣傳,也為學生了解國家軍事相關情況創造了條件,讓學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視,更便于高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的構建。書籍的力量是無窮的,可以讓學生通過書籍的力量提高自身國防知識水平,又在潛移默化中進一步使學生堅定愛國敬黨的思想價值觀念與政治立場。因此,軍事閱覽室的建立能為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機制的建立創造基礎,更好地實現兩種學科的接軌。在高校內建立軍事閱覽館室,通過書籍的力量引導學生們在思想上有進一步的提升,通過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建設,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們的價值目標和價值方向的正確化,有效地促進學生們在思想政治方面的高度自信。也正是因為這種協同機制的建立,全國各大高校宣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了更有效的方法和更有效的弘揚手段。
高校國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機制想要良好的可持續性發展,對于相關人才培養必須提起重視。在這些學科教師的選任上,一方面,可以聘用有交叉學科背景或教育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師,在學科教師的選人方面,最重要的是要選擇和聘用對中國國防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理論技術之處的教師,盡量聘請一些優秀退伍軍人進行返校宣講。另一方面,也需要對在校教師,進行后續培養工作,只有強大的教師隊伍才能使協同育人教育機構,更好的可持續性發展。教師具備了基礎的理論知識基礎和積極向上的思想價值觀念,才能夠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促進學生跟隨模范帶頭作用,不斷地提升自身的價值修養和道德修養,努力成為時代新人,促進新時代的國防教育建設和個人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要在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上給予大力的政策支持,以此更好在各方面條件支持的情況下做好學生的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滲透進國防安全教育中需要有一定且適合的環境,環境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要做好濃厚的國防精神氛圍,更好的引導學生愛國敬黨的情懷。部分高校就擁有自己獨特的國防文化,在長時間的沉淀下,形成了濃厚的校園國防精神環境,其高校的全體師生也在長時間的國防精神熏陶下,理解、尊重、傳承國防精神已成為自身行為習慣,愛國敬黨的奉獻精神也成為校園中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我國部分高校,校內有各式各樣的坦克模型,革命烈士塑像,革命英雄紀念碑以及國防工程遺址等各式各樣的國防景觀,從而讓學生在生活學習中潛移默化的激起學生愛國敬黨的奉獻情懷。其他各大高校可以向以國防文化著稱的高校學習建設完善國防教育基地,以更好地培養學生國防意識。學校中也可以建立革命文化藝術團,國旗護衛隊,軍事愛好者協會等,并通過開展革命精神學習會,軍事航模會等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國防意識。將乏味的國防知識,通過有趣的活動進行呈現,通過影視表演等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之余也培養了學生的愛國精神。此外也可以舉辦帶有國防色彩的比賽,如“負重越野跑”“軍事體能大比拼”“軍事野營拉練”等,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自身身體素質,同時使國防文化精神深入學生生活。
注重國防精神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結合,使學生更加堅定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中國社會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因此高校在相關課程的開設中,要在重視國防精神的教育外,還要進行各種與國防精神相關的教學活動、實踐活動等。要定期開展以國防為主題的教育,深度挖掘紅色資源,利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國防精神,逐漸堅定學生愛國敬黨的政治立場與當代大學生最基本的思想價值觀念。學校也可以在周末或在不影響學生其他課程的前提下,組織學生前往紅色資源地帶參觀一些革命偉人的紀念館,或抗日戰爭中部分戰事紀念館,讓學生在參觀的過程中回想往日革命,時刻產生危機意識,增強國防觀念立場。通過一系列活動培養學生的國防精神,并在這些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完成思想政治部分教育工作。
軍訓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生時代,在初中、高中、大學入學階段都有軍訓。在這一時期,往往不會有繁重的學業,因此要把握好這段時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工作。在嚴格艱苦的軍事訓練中,學生更可以體會革命時期的艱難,使學生更好地珍惜現今和平年代。同時也為學生樹立一定憂患意識,明確自身政治立場,堅定愛國信念。軍訓這段時期可以鍛煉學生的個人身體素質,使學生的思想有進一步的提升,軍訓這段時間也成為學生思想教育的黃金階段。每一次軍訓都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因此每一個開始都必須要有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為引導,從而使學生更好發展自身。征兵動員宣講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良好時期,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精神貫穿在征兵動員內容之中,讓大學生在了解到征兵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對國防教育有更深刻的了解,在愛國精神與理念進一步熏陶下使學生更好地投入到征兵活動之中,培養學生為國奉獻、忠于革命的精神。各大高校也可以邀請優秀退伍畢業校友或者在校從軍生,分享自身經歷與個人感悟,通過學長或校友自身故事的講述,進一步激發學生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個人國防意識,樹立正確思想政治觀念。
通過各式各樣國防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實際情景中深刻感知軍人的精神,了解國防對于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在國防實踐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也逐漸完成對于學生自身身體素養與心理素養的培養。各大高校結合該校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相關專業訓練,如反恐防暴訓練,緊急逃生演練,戰場救護技能訓練等實踐科目。用不怕困難,堅毅不屈,勇于挑戰的軍人素養,鍛煉學生的意志,使國防生發揮引領示范功能,傳播鐵血軍人精神與愛國奉獻的價值。各大高校也應向軍事院校進行學習交流,爭取使該校軍事文化與思想教育深度結合。在學習交流過程中也可以與軍事院校進行相關的實踐交流,在軍事院校的帶領下,使各大高校不斷完善軍事實踐教育,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責任感與使命感的新生力量。在眾多軍事實踐活動中,學生培養吃苦耐勞奉獻的精神,在這些精神的影響下使學校擁有更好的學習風氣,也使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達到了目的的統一性,從而更好地構建兩者協同育人機制,適應我國人才發展戰略,使各大高校更好地完成對于我國新型人才培養的時代任務。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高校國防教育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協同育人機制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教育工作,其兩者協同育人機制的高效運行也標志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一大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加的效果一定作用很大,將會為高校大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奠定堅實基礎,國防教育課堂也會更加充滿色彩。總之,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培養高素質人才,兩者之間有機結合,為學生建立堅定信念,產生民族自豪感提供了平臺,實現了各大高校人才輸出更高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