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長、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在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時代,在七中實驗學校奮力拼搏“第二次騰飛”的關鍵時期,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學年。俗話說,新學年,新起點。那么,我們應當以什么樣的追求和姿態去開啟新篇章呢?
“氣”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靈魂,古人認為萬物皆由“氣”構成,后來“氣”的涵義更多地指向人的精神境界。《老子·四十二章》認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強調陰陽二氣相互交沖、相互激蕩而達到均衡的和諧狀態。孟子較早地把人的精神狀態和人格修養視為“氣”,提出“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孟子·公孫丑上》)。朱熹則進一步指出,“道義在人,須是將浩然之氣襯貼起,則道義自然張主”。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指出:“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他認為天地之間有一種正氣,正是靠這種正氣,才有萬物生生不息。由此可見,為人必須講“氣”,“氣”存則人存,“氣”強則人強,“氣”佳則人佳。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慶祝大會已結束,但偉大的建黨精神永遠激勵著每一位中國人,習總書記的親切勉勵和深情寄語鼓舞新時代青少年學子要以長志氣、硬骨氣、蓄底氣的追求和姿態奮戰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征程上。
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成都冠城實驗學校)以“培養具有中國靈魂和國際競爭力的現代人”為目標,鼓勵和引導廣大七實學子把“小我”置身于國家強盛和人類和平的宏大事業中,來成就“大我”。因此,學校提出了“大氣、骨氣、爭氣”的校箴,具體內容是:
大氣:要有心懷天下、造福桑梓的人生境界
骨氣:要有人格獨立、氣節高雅的德性境界
爭氣:要有追求卓越、創新精進的生活境界
不管是習總書記提出的“志氣、骨氣、底氣”,還是七中實驗學校提出的“大氣、骨氣、爭氣”,都是表明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廣大青少年學子,要以“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為追求和動力,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務實作風,頑強拼搏,開拓進取,以實際行動和卓越才華去書寫合格答卷。
蘇軾一句“腹有詩書氣自華”告訴我們,必須精神充盈豐滿、人格高尚完美、才華廣博厚實,我們才能“氣自華”。那么新時代青少年的志氣、骨氣、底氣從何而來?很顯然,要力戒俗氣、躁氣、惰氣、嬌氣。當下青少年存在“佛系”思想、“躺平族”、“飯圈”怪象、“網紅”亂象等錯誤認識和混亂現象,不利于甚至嚴重阻礙廣大青少年長志氣、硬骨氣、蓄底氣。“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廣大青少年處于“拔節孕穗期”,要認識到正確價值觀和理想信念在價值引領和內容供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自覺、主動、堅決地抵御消極文化的侵蝕和誤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偉大的“建黨精神”“延安精神”“紅船精神”“鐵人精神”“雷鋒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都是我們應當傳承和發揚的精神,是我們健康成長的“精神之鈣”,是我們抵抗腐朽墮落思想和消極陰暗意識的“定海神針”和“火眼金睛”。
“中國夢是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我們是在追求和奉獻于“中國夢”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夢想,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然而,夢想不是天降的,也不是天成的,夢想是在奮斗中實現的,所以“有夢想,有機會,有奮斗,一切美好的東西都能夠創造出來”。青少年學子要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抱著“幸福是奮斗出來的”的決心,不畏艱險,不懼困難,敢于奮斗和勤于奮斗,不斷積累知識,增長才干。成都七中實驗學校(成都冠城實驗學校)提出“五自立人”生長教育的育人體系,主張“德育上自治,智育上自學,體育上自強,美育上自樂,勞育上自立”,就是立足于培養學生自立自強、自治自律的精神和能力,增強“志氣、骨氣、底氣”,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七實學子要實現“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抱負,就要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即先要“自立”方能“立人”,在“立人”過程中實現“自立”,這就是“夢自圓”的要義所在。
“氣自華”方能“夢自圓”,期望所有七實人長志氣、硬骨氣、蓄底氣,以“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的追求和姿態,堅定理想信念,善于擔當作為,不斷砥礪前行,成為志氣遠大、骨氣充盈、底氣厚實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最后,祝各位老師事業有成,愛心育人!祝各位學子學業進步,身心并健!祝學校穩步發展,廣育英才!祝偉大祖國繁榮昌盛,傲立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