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飛/贛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鐘文平/贛州師范高等??茖W校教師

肖芳飛
“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盵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直非常關心教育,教育問題也是社會長期關注的熱點話題。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要求各級政府要貫徹落實各項“雙減”政策。針對“雙減”政策的落實,各級政府統籌協調、多方聯動,層層壓實責任,有序推進。我國政府的層級管理是中央、省、市、縣、鄉自上而下的,地方政府作為國家管理的末端,在社會治理和基層管理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特別是在國家政策的宣傳和落實方面,地方政府是擁護者、執行者、監督者和反饋者。地方政府作為落實“雙減”政策的主體,其行為直接關系到“雙減”政策的成效和教育事業走向現代化的健康發展。
“雙減”政策指出:“加強黨對‘雙減’工作的領導,各?。ㄗ灾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要把‘雙減’工作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ㄗ灾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點任務,結合本地實際細化完善措施,確保‘雙減’工作落實落地?!钡胤秸鳛閷嵤半p減”政策的主體,受制于當地的經濟文化和一定的人為因素,在政策推行的過程中,產生了較為明顯的偏差。
相較于早些年中央出臺的減負政策,此次“雙減”政策力度之大、影響之深,實屬空前。地方政府在接收到印發文件時,首先是對政策文件解讀,了解其內涵和要義,有針對性地進行工作安排和部署。而恰恰是第一步的解讀工作,各個地方政府就產生了偏差,從而影響到了執行與反饋。
1.對“雙減”政策落實力度的解讀偏差
從“雙減”政策內容中,能看出中央政府在出臺和推行過程中的決心與擔當。其中,“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大力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等,字里行間透露出對地方政府的要求,也是“雙減”政策落實力度之強、之深的體現。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對“雙減”政策落實力度的解讀過程中,卻出現了兩個方面的偏差。一方面是按照政策內容,加碼執行,嚴苛程度超過了試點地區。比如,治理校外培訓機構,不分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培訓,“一刀切”的現象比比皆是。更有甚者,干脆不再布置作業,徹底給了學生“自由”;另一方面,推脫敷衍,大打折扣。部分省份在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過程中出現了“檢查來了關門,檢查走了繼續營業”的亂象。
2.對“雙減”政策落實范圍的解讀偏差
關于“雙減”政策的落實范圍,在文件中已經有所指明。比如“雙減”針對的目標群體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并不包含幼兒園和高中階段的學生;“雙減”的目標之一是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而校外培訓負擔主要是指學科類的培訓負擔;“雙減”政策是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并不是單純地減少甚至是取消作業。因此,地方政府在解讀“雙減”政策時,出現了落實范圍的偏差。部分地區,對幼兒園和高中階段,也進行“雙減”,即所有的學生都“減”作業,更有甚者,還出現了沒有作業的現象。這種對“雙減”政策落實范圍的偏差,直接導致家長對政策產生顧慮,網上曾曝出某學校老師布置作業,其中一名家長反對,而班上剩余的所有家長都“要求”那位反對的家長帶上孩子轉學,不要耽誤其他的孩子正常練習、正常學習的事件。另外,“雙減”政策要求的是減輕學科類的培訓負擔,而有些地方政府卻把藝術類、特長類的校外培訓一并“減”,使學生不能滿足個性愛好的培養,更無法全面健康地成長。
地方政府是“雙減”政策在地方上的執行者與監督者,而“雙減”工作的目標是減少學生作業總量和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如何減少學生作業總量,怎樣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是擺在地方政府與相關部門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1.對減少學生作業總量的執行偏差
面對堆積如山的各科作業,中小學生苦不堪言,家長也深感無奈。以地方政府為主導,會同教育部門建立作業管理機制是“雙減”政策中有效減少學生作業總量的方法?!半p減”政策明確指出了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時間限度,讓老師們在布置作業時有據可依——“學校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可在校內適當安排鞏固練習;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比欢?,有些地方政府在減少學生作業總量的執行上,因對政策的解讀不同,在減少作業總量上顯現出不同的“標準”,在執行減少學生作業總量的操作上出現偏差。
2.對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執行偏差
從嚴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此次“雙減”政策的目標要求之一。地方政府在執行“雙減”政策對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整治時,有較大偏差。其中,學科類與非學科類在規范整治時,多地出現“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情況,地方政府“一刀切”的做法與“雙減”政策中“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各地要區分體育、文化藝術、科技等類別,明確相應主管部門,分類制定標準、嚴格審批”的要求相違背。此外,繼“雙減”政策之后,教育部辦公廳印發《教育部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明確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學科類和非學科類范圍通知》要求各地政府對各類培訓機構進行分類,精準識別培訓機構的性質與范圍,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規范校外培訓市場,防止地方政府的庸政行為。
一項政策能否落地、能否深入人心、能否真正地惠及人民群眾,關鍵看政策反饋。“雙減”政策目前產生的成效和評價,更多的是對政策本身的時效性和對根深蒂固的評價體系、教育制度的反饋。一些地方政府在解讀和執行“雙減”政策的過程中產生了偏差,同時也延伸到“雙減”政策的反饋。
1.落實雙減政策的成效不佳
因地方政府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存在偏離規范的行為,部分家長和學生對“雙減”政策推行過程中,產生了認識不同步、不到位的情況,沒能理解“雙減”的真正目的和意圖。而由教育部門牽頭組織成立的相關聯合執法部門在對校外培訓機構規范整治時,存在工作態度急躁和執法行為粗暴的現象,容易引發社會大眾特別是學生家長的不滿情緒,影響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和“雙減”政策的成效。
同時,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整治校外培訓機構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需要長期跟進并監督,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成效,因而很多家長和學生對“雙減”政策的時效性產生了強烈的擔憂。而地方政府在落實“雙減”政策時,不注重時效性與全面性,未能深刻地看到家長背后的擔憂,導致觀望的心態,產生了對“雙減”政策成效反饋不佳的結果。
2.落實雙減政策的評價不佳
“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盵2]目前,在唯中高考勝的評價制度下,基礎教育難以擺脫應試的傾向,學生的作業負擔很難減下來,對“雙減”的評價,反饋不佳。此外,對于“雙減”的目標和舉措,在治標不治本的情況下,大力推行減壓減負,恐怕很難讓更多的家長“真心接受”。而有些地方政府在對“雙減”政策的落實過程中(畢竟地方政府也是執行者)忽視家長的心理變化和真實想法,未認識到教育制度的滯后性,必然會對“雙減”政策產生負面評價。整治校外培訓機構相對容易,但直面教育體制改革才是社會大眾期望看到的,這也是緩解家長焦慮、減輕學生負擔的根源所在。
從辯證的角度看,因各個地方政府存在著經濟、文化上的差異,在落實“雙減”政策時會導致一定的差異,這種偏差是有序、不可控的;地方政府作為“雙減”政策的執行者,在推進“雙減”政策時帶有的傾向與主觀感情色彩,也會導致偏差的出現,而這種偏差是無序、可控的。如果任由這種無序、可控的偏差加劇、蔓延,勢必會對“雙減”政策造成抵觸,給社會治理帶來不必要的問題與成本。因此,減少地方政府落實“雙減”政策時出現的無序、可控的偏差,不但是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而且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一環,更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
“我國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教育體系,同時情況也非常復雜,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人民群眾教育需求也存在很大的差異?!盵3]因此,黨中央在制定“雙減”政策時,直面的是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的問題。而地方政府對“雙減”政策的解讀,直接關系到政策的執行和結果的反饋。加強地方政府對“雙減”政策解讀的精準性,是落實“雙減”政策的基本要求。
第一,地方政府須理解“雙減”政策的背景。當前階段,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仍然突出。一方面是學生作業負擔比較重,作業管理不夠完善;另一方面是校外培訓依然過熱,超前超標培訓問題尚未根本解決,培訓機構被資本裹挾,違法違規行為時有發生,嚴重威脅到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和教育生態環境。黨中央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雙減”工作作出了重大的決策部署。地方政府必須從政治高度上來認識和對待,擁護并支持“雙減”政策。第二,地方政府須緊抓“雙減”政策的宗旨和要求。黨中央出臺“雙減”政策的目標就是減輕中小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而地方政府在解讀的過程中,應緊緊抓住政策的核心要素,扣住“雙減”政策的宗旨和目標,這是加強地方政府對“雙減”政策解讀精準性的最主要的一步,也是有效落實政策的堅強保障。應以教育部門為首,組織會同其他相關執法部門,集體學習“雙減”政策的宗旨和目標,真正吃透“雙減”文件精神。第三,地方政府須研讀“雙減”政策的內容要求。研讀政策,是地方政府施政的前提和基礎。地方政府作為“雙減”政策的落實主體,在開展工作之前必須對政策全文進行仔細研讀,了解其中各個條款與各個類別的要求,明確范圍與力度,深刻理解教育部聯合相關部門出臺的配套文件。同時,掌握各項內容之間的關系與主次,辯證地分析學生、家長、教師、學校、培訓機構等各個相關主體的內在聯系,為“雙減”政策在地方的推行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方政府在落實“雙減”政策時的工作目標是,“在校內方面,使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作業布置更加科學合理,學校課后服務基本滿足學生需要,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在校外方面,使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全面規范,學科類校外培訓各種亂象基本消除,校外培訓熱度逐步降溫?!盵4]因此,在執行過程中,提升地方政府在落實“雙減”政策時的統一性,必須對標試點城市,管控內在的偏差。
第一,對標試點城市統一執行。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雙減”政策試點工作是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中央在推行政策之前選擇了九個城市作為試點地區,就是要針對治理中的難題,率先試驗,進行突破。各個試點城市勇于探索,為全國“雙減”工作提供了寶貴經驗、做好了優秀示范。所以,各個地方政府在落實“雙減”政策時,可對標試點城市的落實工作,借鑒推廣模式,參照執行標準,自覺統一到“雙減”政策的執行標準上來。第二,結合地方差異統一執行。我國幅員遼闊,行政區劃眾多,不同的地區因風土人情、經濟文化的差異,造成了地方獨具一格的特色。中央政策在執行、推廣時,要結合地方的特殊情況,有效地規避一些不必要的因素。比如,少數民族地區可以結合民族文化,為中小學生開展有當地民族特色的課外延時課程或周末興趣課程。地方的差異,并不影響“雙減”政策的落實。相反,統一執行還有助于豐富“雙減”政策的地方推廣工作經驗,為中華民族教育事業推向現代化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三,牢記政策目標統一執行?!半p減”政策施行以來,黨中央和教育部都陸續發文,對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動態進行及時指導。圍繞“雙減”的目標,地方政府應明確工作職責和工作范圍,要針對減少學生作業總量下功夫,并且還要以教育部門為主聯合公安、城管、消防、質監、住建等部門規范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嚴打超前超綱的教學培訓行為,維護家長和學生的合法權益。地方政府還應區別對待學科類和非學科類的教育培訓機構,在維護良好的教育生態環境的同時,也要保障學生和家長充足的學習空間和選擇,使學生健康全面地發展。
“雙減”政策的出臺與推行,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孩子的負擔、緩釋了家長的焦慮。但目前單一的評價體系、單一的成才選擇,已經造成了嚴重的教育內卷,以致出現繁重的作業負擔和火熱的學科類校外培訓市場。中高考教育體制改革勢在必行,而“雙減”政策的實施正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為后續消除頑瘴痼疾“打先鋒”?!耙媛鋵嵙⒌聵淙烁救蝿?,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建立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長效機制?!盵5]
第一,積極宣傳“雙減”政策。雖然“雙減”政策已經落實有一段時間,但還有為數不少的群眾對政策的內容和政策的目的不清楚,甚至還產生了一定的誤解。地方政府為了讓政策開花結果,真正地惠及孩子和家長,在落實“雙減”政策的過程中,須不間斷地向群眾宣傳并講解“雙減”政策,讓人民群眾真正了解“雙減”的意義,減少孩子作業負擔和減輕校外培訓負擔,為政策在地方上有效落實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第二,高效地提升教學質量。目前,唯分數論在社會上依然占據主流。要想讓孩子不再需要去校外培訓機構,就必須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讓孩子在學校能“吃飽”。因此,地方政府必須以教育部門為主導,健全地方學校管理規章制度,提升學生在校學習效率。學校要嚴格按課程標準零起點教學,做到應教盡教,高效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第三,擴大“雙減”政策的成效。地方政府推行“雙減”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眾多利益群體,也涉及眾多部門的職責,必須由地方黨委和政府高位統籌、各部門通力合作,才能確保各項舉措切實落地。地方政府不但要把落實“雙減”工作作為黨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的重點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列入到重要議事日程,而且還要強化督促檢查和宣傳引導,將落實“雙減”工作情況及實際成效,作為督查督辦、漠視群眾利益專項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職責督導評價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門、學校及相關責任人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問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