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羽 曾志

【摘 要】本文闡述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的重要性,分析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存在的問題,提出提升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能力的對策建議:將預防工作從周期性實施轉變成日常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監管能力;學生賦能,形成角色轉換;加強心理建設,樹立正確價值觀。
【關鍵詞】大學校園 公共突發事件 安全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9-0126-02
當前,公共安全事件是社會重點關注問題。大學校園作為人口密集型和管理自治度較高的社會元素,在整個社會結構中屬于一個特殊且重要的社會集團,在公共突發事件防范和處理上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將大學公共突發事件帶來的影響和損失降到最低,對校園工作的正常運行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近年來發生的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進行收集和整理,針對現階段大學應對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存在的問題以及防范方式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和防范建議。
一、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的重要性
近年來,公共衛生事件、社會安全事件、事故災難等公共突發事件在世界范圍內不斷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形成巨大危害,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學是知識群體高度聚集的場所,其安全穩定備受社會關注。當前大學中還存在處置公共突發事件的意識不強烈、管理制度不健全、機制不暢通等問題,導致在公共突發事件發生時威脅師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影響學校的安全穩定和辦學秩序,甚至會造成大范圍的恐慌,引起社會動蕩,影響社會的安全穩定。提升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能力,是減少各類高校突發公共事件及其損失的現實需要。
二、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的類型
通過對大學校園發生的公共突發事件進行分類,大致有如下三種情況(見表1)。
(一)人為產生的校園突發性的安全事件
火災是校園高發的公共安全事件之一,僅2020年就發生多起校園火災事件。如2020年9月上海大學3號宿舍樓發生火災,2020年9月成都理工大學宿舍樓失火,2020年9月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宿舍樓失火,2020年10月廣州大學生活區失火等。經過事后對事件分析發現,校園的火災多發于較為老舊的學生宿舍樓和生活區,主要是學生違規用電造成的失火,如使用大功率電器、吹風機、電火鍋等。此類事件發生的學校雖然都有相應的用電管理措施和監管,但是無法對所有學生形成全方位的監督,安全隱患難以完全杜絕。
(二)衛生及飲食安全類事件
衛生及食品安全類校園公共安全事件也屬于校園高發事件。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流行傳染病,流行病的發生往往是階段性的,初發階段不易被發現或容易被忽視,一旦暴發速度快、范圍廣且難以控制。作為人口密集的校園,防控更難。另一類是飲食安全事故。飲食安全事故更多的是因為人為失誤或監管不力。如2020年9月廣西南寧學院有24名學生嘔吐腹瀉,分析事件是因為原材料質量監控不到位,食堂管理不到位造成。
(三)學校治安事件
大學生心智仍未成熟,血氣方剛較容易沖動。相比初高中學校,高校發生聚眾斗毆情況較少,較多的是因為私人沖突和男女交往關系造成。盜竊行為的產生不只因為經濟困難,有些家庭條件較好的學生因攀比和虛榮心也進行盜竊。同時,網貸近年來在校園流行,網貸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有心理問題、社交問題、家庭問題等。網貸的流行是因為互聯網貸款平臺的興起,平臺的規范程度和監管力度參差不齊,加上學生的財務管理意識薄弱而產生。由于校園針對網貸的防范未形成規范化,很多學校未找到較好的管理辦法,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此類事件,這會對學生的經濟、身體、心理產生影響,甚至會引發刑事案件或自殺事件。
三、提升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安全防范能力的對策建議
(一)將預防工作從周期性實施轉變成日常工作
現階段大學多將公共突發事件預防工作作為周期性工作。多數學校僅在每學期或每學年針對某項內容組織一到兩次培訓。這是遠遠不夠的。應將預防工作從周期性實施轉變為日常工作,這對提升大學校園公共突發事件的預防能力非常必要。學校可以將安全教育與教學相融合,結合課程特色融入安全教育元素。例如。電氣類的課程,可將宿舍用電安全事故處理等進行融入,開設安全教育必修或選修課程,并且將課程有規劃地安排在每個學期,同時建立情景模擬式的考核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可以將安全意識的培養貫穿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使學生和教職工都可以作為主體進行參與。在突發性事件來臨時能夠反應更及時,應對也更加有效率。
(二)完善管理制度和提高監管能力
1.校園管理制度的制訂與更新
目前,一些學校的管理流程和規章制度的更新處于停滯狀態,甚至存在一套管理制度使用數年的現象。建議學校按照自身情況,更新管理制度,建立有針對性的安全管理制度。例如,開放式校園需要針對交通和校外人員管理等方面,著重建立管理方法;沿海高校則需要將公共突發事件管理制度的重點放在應對強暴雨、臺風等自然災害方面。總之,管理制度的建立不應生搬硬套一種模板,各學校應根據自身條件和所屬環境建立符合學校實際的校園管理制度。
2.加強監管和培訓
監管工作的不足導致規章制度落實不到位,同時也是大多數安全事故發生的源頭。要對監管人員進行定期培訓,建立考核制度和責任制度。以校園食堂為例,學校食物中毒事件多因食品供應原材料的問題所造成。監管人員必須掌握食品檢驗、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學校則有必要定期為監管人員安排相關培訓。對食堂工作人員和食材管理,可采用定期檢查和突擊檢查的方式進行監管,對供應商資質進行定期審核、對菜品進行留樣,對工作人員要采取有效的獎懲制度,定期進行學生評價,了解存在問題并積極解決,以提高監管效果。
(三)學生賦能,形成角色轉換
學生是學校公共安全事件管理的主體,傳統的校園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下學生是被管理者的身份。大學生有自主理性思維,且具備相對成熟的思考能力,學校可以對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培訓或心理建設,使學生從被管理者轉變成為協同管理者,將安全管理從禁止學生行為,轉變成讓學生理解原因主動避免危險。同時對學生進行賦能使其參與到校園安全建設中,在整個過程中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學校的主要工作則轉換為判斷學生的動態,安全防范知識的傳遞、接收學生訴求的民主監督工作,讓校園中每一個角色都成為公共突發事件的有效防范者。
(四)加強學生心理建設,樹立正確價值觀
大學生面臨感情、學習、社會關系等方面的精神壓力,容易因為心理問題而做出錯誤甚至偏激的行為,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造成校園安全管理隱患。針對大學生心理問題,學校應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學體系,配備專業的教師并完善心理學課程,建立心理疏導室,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開通解決問題的渠道。同時,學校應正視網絡信息,大學生是使用互聯網較為頻繁的群體之一,網絡已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獲取信息途徑,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指引,提升大學生對各類信息的是非分辨能力。如“校園貸”問題,多因大學生存在攀比心理,在借貸方面缺乏實用型消費觀念和個人信用觀念,沒有意識到個人征信對未來發展的重要影響。針對這種現象,學校應設立相應的工作小組,定期開展學生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加強案例分析教育,建立學校、家庭互助合作的預防機制。
總之,大學作為人員密集場所,在公共突發事件中應做好應對,降低影響,保障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不斷提升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大學公共突發事件的預防和應對是建設和諧校園中的一項長期的工作。完善和改善應對措施,建立完整的應急機制將是大學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姜婕. 校園應對公共突發事件的策略[J]. 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0(6).
[2]陳詩含.公共突發事件下全員共建的應急機制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22).
[3]孫艷.校園公共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框架研究[J].安全,2020(9).
[4]吳彤群.校園食堂管理現狀及改革研究[D].徐州:江蘇師范大學,2017.
[5]楊海莉.校園食堂安全監管評價體系探討[D].南京:南京農業大學,2012.
[6]李夢雅.基于心理所有權的領導授權賦能行為與員工建言行為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5.
[7]潘昊.大學生校園網貸消費問題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20.
[8]朱春梅.大學生校園貸款的現狀分析與防范策略[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1).
[9]宮志峰.關于預防和處置高校公共突發事件的思考[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6).
[10]馬新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安全管理措施分析:評《安全心理與行為管理》[J].中國安全生產科學技術,2021(5).
[11]李偉.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大學,2021(21).
注:2020—2021年度柳州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研究青年課題“公共突發事件校園安全應急管理機制提升研究”(20DSL25)
【作者簡介】王浩羽(1994— ),男,廣西柳州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教師,助教,研究方向為汽車市場營銷;曾 志(1982— ),女,廣西柳州人,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汽車工程學院學生科長,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