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基于龍獅運動的文化屬性和運動屬性,分析當前我國高校龍獅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存在問題,指出高校發展龍獅運動的意義,論述高校龍獅運動的完善策略及發展成效,提出提高領導重視度,提供資源保障;拓寬資金渠道,提供資金保障;規范課程教材,提供教學依據;強化師資隊伍,提供育才保證等做法,以推動龍獅運動在高校中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龍獅運動 高校 優秀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39-0162-03
龍獅運動是集政治、思想、文化、藝術、體育等為一體的運動,也是一種具有團結精神、強身健體、娛樂觀賞的傳統體育項目。龍獅運動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其不僅僅是一項娛樂活動,更是一項結合健身、競技的體育運動項目,在高校中開展龍獅運動有重要的意義。高校作為文化的重要傳播地,在龍獅運動的發展和保護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當前,龍獅運動在各地高校的體育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發展,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分析高校龍獅運動的發展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旨在推動高校龍獅運動的有效開展。
一、高校龍獅運動開展現狀
當前,部分高校開設有龍獅運動,但是不同的院校其龍獅運動的開展情況不同、學校的龍獅運動條件也不同,以致高校龍獅運動發展出現一定的差異化。筆者仔細分析高校的龍獅運動開展現狀,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師資配置不合理
從當前高校的龍獅運動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大部分高校的龍獅運動師資分配不合理,龍獅運動教學教師缺乏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大部分從事龍獅運動教學的教師缺乏豐富的專業工作經驗,只有小部分參與過專業教練員、裁判員的培訓,而且龍獅運動教學師資相對缺乏,從而無法滿足高校龍獅運動教學需求,難以促進高校龍獅運動的可持續發展。表1是對某地區20所高校龍獅運動師資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高校龍獅運動教學師資缺乏。
(二)場地器材受限
龍獅運動是一項集體運動項目,對場地的要求非常嚴格,龍獅運動的競技場地要求為18m×18m的平地,場地必須平整、干凈、四周至少1m內無障礙物,且要有至少8m的無障礙空間,對場地中器材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如搭建立樁、鋪設海綿墊等。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龍獅運動訓練的場地和器械有限,無法有效開展龍獅運動訓練,且也沒有合理制訂運動員的安全防護措施。
(三)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校龍獅運動教學的課程設置需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定,學生對龍獅運動感興趣,說明課程設置合理;學生對龍獅運動不感興趣,則說明課程設置不合理。在一些專業的體育院校中,設置有龍獅運動教學課程,大部分情況下可以滿足教學,但是在競技訓練教學課程上相對缺乏,以致大部分學生對龍獅運動的學習停留在理論知識及校級的比賽上,很少參與大型的國際性龍獅運動比賽,影響學生龍獅運動技能的提升。
(四)學校政策的限制
學校政策也是體現龍獅運動發展的一大因素,學校龍獅運動方面的政策包括經費投入、領導重視度等。雖然我國高校龍獅運動發展較早,但在龍獅運動中投入的經費較少,有時候需要學生自己掏錢,影響學生對龍獅運動的興趣和參與積極性。此外,學校領導的支持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龍獅運動的課時、器材等無法滿足龍獅運動課程和技能的學習需求。龍獅運動作為傳統運動項目,學校發展特色文化時應予以重視。以上述所調查的20所高校為對象,調查學校對龍獅運動開展的態度以及課程的設置情況,結果如表2、表3所示。
調查數據顯示,當前高校領導對龍獅運動開展的態度一般,大都認為龍獅運動可有可無,持無所謂的態度;在課程的設置上以選修課為主,學生無法充分學習龍獅運動的知識和技能,這些因素影響著高校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體育運動的教育教學成效。
二、龍獅運動在高校開展的意義
龍獅運動歷史悠久,從北到南,從城市到鄉鎮,每逢節假日、慶典盛事都可以看到龍獅運動,且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運動項目。龍獅運動富含文化精髓,是一項強身健體、傳播文化的體育運動,在高校中開展龍獅運動有重要的作用。
(一)具有教育意義
龍獅運動是一項傳統的體育項目,其蘊含著豐富的地方文化。在高校開展龍獅運動,可以使學生在龍獅運動中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龍獅運動是團體運動,可以加強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和團結協作,培養學生的識別鑒賞能力、團結精神。
(二)具有娛樂健身作用
龍獅運動是一項藝術文化豐富的運動項目,具有較大的欣賞性、表演性,在高校開展龍獅運動不僅可以娛樂學生的身心,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還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豐富學生的課余時間;此外,龍獅運動需要全面的套路動作和豐富的雙人、多人套路動作,可以強身健體。可見,高校開展龍獅運動具有娛樂健身的作用。
(三)具有文化傳承作用
龍獅運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了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具有不可替代的文化傳承作用。在高校中開展龍獅運動對推動文化發展、構建校園文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有積極的作用。
(四)提高競技水平
隨著龍獅運動的發展,全國大部分高校開設了龍獅運動體育活動,每年組織龍獅運動比賽,有效提高了參與者的競技水平,加強了國內甚至是與國外的技藝切磋交流,豐富了龍獅運動的競技內容,促進龍獅運動競技水平的提升。
三、高校龍獅運動發展的完善策略
龍獅運動是傳統體育項目,應對龍獅運動進行傳承和發展。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龍獅運動教學,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競技精神。針對當前高校龍獅運動開展現狀,制訂改善的策略,提供相應的保障,更好地推動龍獅運動在高校的開展。
(一)提高領導重視度,提供資源保障
在高校龍獅運動發展中,學校領導對龍獅運動的關注度和重視度,是龍獅運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龍獅運動人才培養和龍獅運動發展需要一定的政策傾斜和制度保障,龍獅訓練所需的場所、物資,龍獅課程的開發、龍獅訓練和比賽參賽,龍獅協會和龍獅文化傳承基地的建設等,都需要得到學校的支持。學校必須重視推進,配置合理的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建立系統、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外擴影響、內樹形象,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工作,才能不斷活躍龍獅文化,寫好新時代龍獅文化育人篇章。
(二)拓寬資金渠道,提供資金保障
龍獅運動的有效開展,需要有充足的、源源不斷的資金保障,不管是器材設施、師資隊伍、課程建設,還是日常訓練、參加比賽等環節,都要有一定的經費投入。一是高校要從學校每年的資金預算里固定拿出一部分支持龍獅運動,這是資金來源的重要渠道之一。二是憑借龍獅運動本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素和節慶娛樂功能,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背景下,積極拓展資金創收渠道,通過外出表演、比賽、巡演、開設培訓項目等方式,激發龍獅運動內生資金動力,這是保障龍獅運動發展資金的內生渠道。三是在外部社會環境方面,需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深入推進產教融合,爭取社會資源資金的支持,充分利用企業資源、社會資源發展龍獅運動。
(三)規范課程教材,提供教學依據
規范系統的課程教材,是龍獅運動人才培養和龍獅運動發展的有效支撐。因每所高校的實際情況不一樣,高校可根據本校的人才培養實際,設定人才培養目標、計劃、大綱和內容,開發具有地域特色、專業特色的教材,為龍獅運動提供系統、科學、規范的教學依據。此外,定期舉行和參加龍獅運動學術交流研討,相互學習,加強業務能力;在日常教學、訓練過程中積極發現問題、總結經驗,不斷補充和改進校本教材的不足,使龍獅運動緊跟時代發展,在保留優秀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四)強化師資隊伍,提供育才保證
師資力量是龍獅運動人才培養、龍獅運動發展的重要保障。目前,高校的師資力量相對薄弱,龍獅運動專業人才相對稀缺,高校需要積極想方設法配足、配齊、配強師資力量。一是從長遠發展計劃,開設龍獅運動專業,進行專業招生,系統培養專業人才。二是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的師資培養途徑,把教師送出去交流、參觀、學習、培訓,提升教師理論素養;同時把在龍獅領域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民間專業人員邀請進校,開展講座、教研、交流等活動,提高教師專業素質。三是拓展比賽平臺,加強校際交流,學校之間互相取長補短,齊頭并進,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四、龍獅運動發展成效
龍獅運動在高校中的開展受到的限制因素有很多,各個學校針對自己不同的限制因素進行剖析,研究解決對策,不斷提高育人成效,推進龍獅運動發展。本次研究中調查的20所高校,針對開展龍獅運動存在的困難進行分析和解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作者所在的單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經過近五年的不斷探索和改進,成為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會員單位、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舞龍舞獅分會會員單位、廣西學校體育衛生藝術學會龍獅分會副主席單位。目前,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是廣西唯一的大學生舞龍舞獅訓練基地和龍獅文化研究基地,是全國少數開展龍獅課程的高校,擁有廣西高校最大龍獅項目創新創業公司,實現了課程、協會、高水平運動隊、創新創業公司、基礎五級龍獅傳承育人模式,榮獲教育部提質培優典型案例,成為高校發展龍獅運動的典范。
總之,龍獅運動在高校中的開展,可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校企合作,培養學生的民族精神。高校要充分地發掘龍獅運動的文化價值,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下轉第166頁)(上接第163頁)針對存在的不足進行改進和完善,為龍獅運動的開展提供資金、資源等保障以及師資、人力資源支撐,以推動我國高校龍獅運動的發展,弘揚民族文化,傳承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駱歡,王重.廣東省高校龍獅運動的開展現狀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35).
[2]劉希坤,金忠林.貴州省高校龍獅運動的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15(3).
[3]田錫祥.龍獅運動在高校開展的現狀分析[J].運動,2018(20).
[4]程國海,王艷.地方高校舞龍運動開展現狀研究[J].武術研究,2018(3).
[5]劉姍姍.龍獅運動在北京地區高校開展情況的研究[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16.
[6]楊俊.貴陽市高校舞龍運動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D].吉首:吉首大學,2017.
注: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高職院校‘體育+民族’文化傳承的機制與路徑研究”(2021KY1300)
【作者簡介】朱懋彬(1984— ),男,廣西博白人,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民族體育、休閑體育。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