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子,晁孟華,劉麗英
(1.廣州商學院管理學院,廣東廣州511363;2.廣東工業大學材料與能源學院,廣東廣州518006)
實踐教學是物流專業課程體系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由認識實習、課堂實踐、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等構成,是將課堂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能力的一個重要過程,也是利用社會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領域、向課堂外延伸的過程。其中,認識實習能促進學生對物流知識領域從模糊感性認識到系統理性認識的轉變,一般安排在大學一年級的第二學期開設。通常的教學活動包括企業參觀、企業調研、實訓基地實習、見習基地學習等。通過這些教學活動,使學生了解物流企業的組織架構、運作流程、崗位設置及工作職責等知識內容。
人才培養方案中大學一年級基本都是公共基礎課程,學生還未接觸到物流專業課程,因此物流專業認識實習是連接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橋梁,關系到學生能否對物流專業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是否有強烈意愿深入到物流領域中。然而,目前各高校雖對課堂實踐、頂崗實習、畢業設計的工作非常重視,但是卻忽視認識實習的重要性,而且認識實習教學過程中也存在其它一些問題,所以有必要對物流專業的認識實習進行探討和研究,制定能夠達成認識實習目標的教學策略。
有些院校采取學生到相關企業實操的認識實習方式,有些院校安排學生進行企業參觀、專題講座[1]等,但這些常用的認識實習方式都存在一些問題,總結如下:
(1)認識實習的方式和結果無法實現認識實習教學的目標。物流認識實習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物流的各種工作崗位、工作職責和物流業務等內容,為接下來的專業課程學習打下深厚的基礎。但實際上認識實習方式往往是到單一企業參觀或實踐,例如到快遞企業的分揀崗位實操實習,結果是學生僅對分揀崗位有了較好的認識,并沒有了解物流相關的其它崗位和角色,因此該種實習方式無疑存在片面性。學校希望安排學生到不同類型的企業進行認識參觀或實踐,但現實又沒有足夠的符合認識實習要求的企業供學校選擇。由此可見,單一企業單一崗位的認知和實踐無法達到認識實習的教學目標。
(2)認識實習的認知結果存在片面性。物流專業認識實習過程中,往往安排學生到某個固定崗位實習或參觀,崗位比較單一。而且學生的視角不同、關注點不同,難以通過認識實習對專業有全面的了解和認識。另外,學生對認識實習的目標比較模糊,興趣不足。因此認識實習的結果具有片面性,無法達到對物流全面認知的認識實習要求。
(3)認知實習的考核手段單一,缺乏有效的牽引。目前物流專業認識實習的常用考核手段是對學生輸出的實習報告進行評閱考核,這種考核手段是對輸出結果的考核,是一種定性的主觀考核,但是無法有效檢驗學生實習過程的認知情況,也無法有效評估學生對物流專業的整體認知結果和對物流管理專業的認可程度。同時,大多數的實習教師都是強調輸出實習報告的重要性,往往忽略了對學生認知過程、整體認知、認知目標的有效牽引,由此會造成學生錯誤的理解為只要輸出了實習報告就完成了認知實習的課程。
(4)落實合適的校外認識實習的企業困難。對于實習企業既要具備一定的規模、良好的企業文化、高效的組織流程等軟實力,又要有先進的物流設施、設備等硬實力,還需要具備開闊的物流視野,同時愿意接待學生的實習工作,這樣的企業是非常難以落實的,更何況物流管理涉及的范圍比較廣,在一家企業中完成全覆蓋是基本不可能的。同時,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對于企業來說是不增值的活動,企業除了要安排相應的員工進行接待、講解外,還要承擔一定的不可控風險,由此造成很多企業不愿意接納學生實習。因此,實習企業的選定給授課教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最終的結果往往是退而求其次,只要是有意愿接待學生的企業就可以,而不再考慮其它方面是否滿足認識實習的要求。
鑒于物流專業認識實習存在的問題以及認識實習的重要性,需要探討物流專業認識實習的實施策略。為實現認識實習的教學目標,可以實施以下策略:
(1)建立參、訓、講、研相結合的認識實習體系。物流認識實習是對物流的整體實習、全面了解,因此在實習的過程中要多種模式和手段并行,建立系統的認識實習體系。①參:是指參觀,到企業的物流一線去參觀企業的具體運作過程、認知企業的設施設備、實踐物流的操作作業等內容;②訓:是指實踐操作、模擬的實訓,一方面能夠與物流的一線人員一起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標;另一方面通過場景的模擬完成實訓的內容;③講:有三個方面:一是實習企業的員工講,主要展現的是物流企業的組織架構、運作流程、業務操作等內容;二是實習教師講,主要體現的是實習的目標、要求、著重的實習知識點;三是實習的學生講,主要的內容是實習計劃、實習過程的所見、所得。④研:主要由兩個方面:一是研討,需要實習教師組織企業相關人員、學生一起進行研討,研討的主題可以是遇到的問題,也可以是對物流發展趨勢的展望等方面;二是調研,所見的內容可能存在不夠全面的問題,需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由學生通過圖書館的資料、企業的網站宣傳、專業的物流網站介紹等,進一步了解與物流相關的知識。
由以上四個方面建成認識實習的物流認知體系,四個方面相互作用、共同促進,進而達到對物流知識體系的全面認知。
(2)建立雙軌制的認識實習平臺。以往的物流認識實習平臺都是由學校統一安排制定教學目標的,實行的是單軌制,但是這種方式會造成與企業的實際需求脫鉤,因此應建立雙軌制[2]的認識平臺,即一方面校方根據教學大綱制定的認識實習計劃和目標;另一方面由企業根據長期培養的機制和企業的目標需求,建立符合實踐型、專用型人才的實習目標。如此兩個方面相互結合,使學生達成所學即為所用的人才培養目標。建立雙軌制的實習平臺還需要校方與企業建立長期的校企合作機制,將企業的員工需求模型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有機結合。
(3)以學生為中心,加強學生自研能力的培養。物流專業認識實習要采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教學模式,在實習的過程中學生應多看、勤思,教師不斷的引導學生實習的方向,以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自研能力。例如,對物流設施設備的實習,無論在企業或是在實訓室,實習到的設施設備畢竟是有限的,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調研當前先進國家物流設施設備技術的發展狀況,以此擴展知識領域和自我研學的能力。
(4)改變傳統考核方式,將過程與結果考核相結合。傳統的認識實習考核采用的是實習報告加出勤的考核形式,不能有效的衡量學生實習過程成果,在考核的過程中增加學生的實習共享價值、實習的主動性、自研能力、組間的相互評價結果等考核項,這樣有利于對實習的過程評價,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提升實習教師的指導能力,打造“雙師”共同培養模式。為滿足學生對物流業務全方位的認識實習,安排的實習任務涉及多個領域,例如設施設備、電商物流、快遞、貨代等,所以對指導教師的要求比較高,而且指導教師不僅要能夠指導學生理論認知,同時還需要對工作實踐有一定的了解,因此需要指導教師在不斷的豐富理論教學的基礎上,還需要在企業中去實踐鍛煉,達到“雙師”的標準。同時,為使學生能更好的了解企業業務,與校企合作企業共同安排具有豐富企業經驗的員工作為校外指導教師,校外指導教師可以在企業內進行實習指導,也可以采取講座等形式加強學生對企業的實際業務的認知。
認識實習能加深學生對物流專業的認知,增強對物流專業的認同感及后續專業課程學習的熱情。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物流專業認識實習的研究。本文總結了物流專業認識實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參、訓、講、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以及雙軌制教學平臺的認識實習培養體系,并且明確認識實習應由具有“雙師”資格的教師指導完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自研能力的培養,并增加過程考核,以此實現學生全方位、全體系、主動自研的人才培養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