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建宏
(青島酒店管理職業技術學院,山東 青島 266100)
旅游已經成了國民休閑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現在我國旅游正由觀光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模式轉變,旅游人員的服務在團隊旅游活動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旅游人員應該具備什么樣的職業能力,不僅旅游人員自身困惑,業界也困惑,沒有一個清晰的標準和通用的說法。即使在旅游院校,不同院校的旅游人才培養方案五花八門,培養的側重點和目標不一致。在教育過程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能力本位”“項目”等為導向的改革層出不窮,旅游教育界在人才培養和業界真實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
我國現行的教育制度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教學方法、頂崗實習、師資等方面都和旅游業發展的大環境不相適應。首先是專業的設置,本科院校一般開設旅游管理或者酒店管理專業,注重理論基礎的講授,缺少校內先進的社會實踐場所;職業院校旅游類專業設置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經營管理、研學旅行服務與管理、會展策劃與管理、郵輪乘務與管理、空乘服務與管理等專業。雖然職業院校的實訓場所總體要優于本科院校,但是目前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關于旅游的職業能力的理解存在爭議和分歧。其次是人才培養方案,關于旅游人才崗位的定位各個院校不盡相同,認識不統一,部分職業院校把職業技能和職業能力混為一談,重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忽視通用知識和職業品質的培養。三是課程設置上,目前部分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課程設置存在雷同化現象,培養技能的實踐課程比例較大,培養職業品質和職業素養的課程比例較小,有也是選修課程而且很少。四是教學方法,目前旅游教育中教學方法雖然有很大改善,各旅游院校改革教學模式,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部分院校還沒有改變以教師、課堂、教材為中心的教學觀,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第五是實訓和頂崗實習,頂崗實習是目前旅游院校比較薄弱的環節,頂崗實習質量和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廣度有很大關系,很多旅游院校在頂崗實習的制度、流程、經費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問題,存在不重視學生崗位實習和管理,把學生當做勞動力使用的現象,亟待改善。最后是師資水平,應該說目前旅游院校雙師型的師資隊伍比例越來越高,但是大部分旅游教師都是直接從院校招聘過來的,缺少社會實踐經驗和行業磨礪,即使有教師掛職鍛煉,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如果培養旅游人才的老師沒有行業實踐經驗,則很難理解行業和旅游類學生需要的職業能力。
首先旅游行業的社會地位偏低,社會輿論負面影響旅游從業人員提升職業能力的意愿。目前旅游從業人員大部分是大專和中專學歷,從事導游崗位工作的高學歷人才稀少,就業的門檻相對較低,真正把旅游當作一份事業來做的人很少。大眾對旅游群體存在一定的誤解和偏見,很多有經驗閱歷豐富的旅游人因為種種原因離開旅游崗位,導致旅游群體素質參差不齊。其次是自我感覺和游客的期望存在差異。從事旅游行業的人一般心理素質都比較過硬,充滿了自信,對業務處理信心滿滿,但是游客的期望和訴求是多樣化的,不是一成不變的,旅游無論考慮多細致,旅游行程總是充滿變數和不確定性,不同游客對旅游和旅游從業人員的期望不一樣,有的游客無理取鬧、故意刁難讓旅游人疲憊不堪,對行業產生倦怠。最后,旅游群體效應對旅游人的影響。從事旅游行業比較辛苦,事無巨細,需要付出艱辛的智力和體力,尤其是有的地區旅游淡旺季很明顯,在旺季很少有時間提高職業能力,即使要考評或者學習培訓也大部分是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這些和工作密切相關的,關于道德品質與人文素養,既不感興趣,又缺少學習動力。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旅游類專業都是實行一年的頂崗實習,無論學生到星級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區還是旅游電商、主題公園、郵輪公司、會展公司等旅游企業,一年的頂崗實習可以說是學歷教育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旅游企業在和高職旅游院校合作頂崗實習過程中缺少對實習生全員全過程的知識、技能、素養的全方位培養。首先,旅游企業用工態度和用工模式。旅游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支付給實習生的工資遠遠低于正式員工,但是實習生在適應了企業的崗位要求后,后續給旅游企業帶來的是遠遠高于自己回報的價值。一些旅游企業為了避免實習生實習期結束后就大量離開的實際,不會在實習生身上投入更多的教育培訓。其次,旅游企業獎懲導向。旅游企業對旅游的考核是以經濟利益和客人滿意度作為直接獎懲的,單純從經濟利益獎懲對實習生來說是一種負向激勵,不利于實習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最后,實習期對旅游行業的認知影響實習生對專業提升的積極性。很多旅游專業實習生回校以后因為在旅游企業不愉快的經歷或者繁重的一線工作徹底對這個行業望而生畏失去信心,有的學生實習期結束后直接離開這家旅游企業或者離開旅游行業。旅游企業的用工用人模式直接決定旅游人才的去和留,影響整個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
1.科學制訂人才培養方案
旅游類中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可以說是一個專業的章程,涉及人才培養的目標、人才培養的定位、課程體系和課程設置、師資安排等內容。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定位處于核心地位,也就是要解決旅游人才培養的三個問題:“旅游類學生職業能力是什么?”“為什么要培養旅游類學生職業能力?”“如何培養旅游的職業能力?”只有對人才培養目標和培養定位清晰了,后面的課程和教學才能很好開展和進行。
2.培養教師職業能力
師資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專業教師的綜合執教能力表現在教育教學理念、專業知識、信息化手段、教學方法、課堂掌控、學生管理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旅游院校旅游人才的師資都是理論厚實、經驗不足,很多專業教師缺乏到行業掛職和學習的動力,日常教學和行業聯系不緊密,行業的一些新業態和新動向不能及時反饋到教學中。盡管不少旅游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方案里面有兼職教師的比例,但在實際操作中大部分兼職教師以講座、沙龍的形式作為教學補充,不是教學主體的一部分,目前人才引進的體制限制了高水平兼職教師的加入。旅游院校應該拓寬人才培養路徑,一方面加大內部旅游專業教師的培養力度,通過行業掛職鍛煉、外出培訓進修、甚至企業兼職等手段鼓勵教師提高職業能力;另一方面對行業優秀人才破格選聘,補充一部分行業能工巧匠進入師資隊伍。
3.優化課程設置
目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結構課堂教學主要包含公共必修課、專業必修課(含實訓課)、專業選修課和公共選修課四大類。專業綜合實踐主要包括崗前準備、跟崗培訓、頂崗實習和畢業論文設計三個類別。課程體系一般包含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模塊,除了公共必須課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課程外,開設其他課程需要旅游院校的主管教學部門和各院系專業統籌規劃,根據旅游崗位群需要的職業能力重新構架,打破因人設課、因人開課的做法,特別是在專業課程方面更要以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為導向,整合各種各類資源,有的課程可以不同模塊不同教師上,通識課程直接通過網絡選修課程完成。
4.改進教學方法
探索適合旅游人才培養的教學方法,比較實用的有情景模擬法、案例教學法、現場實踐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探究式教學法、問題導向法、互動式教學法等。不同的課程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旅游講解可以通過VR 虛擬技術模擬在景點帶團的過程,旅游在帶團過程中各種應急問題的處理比較適合案例教學法,實訓踩線學習比較適合用實踐教學法,旅游帶團過程中的急救護理應該請專業的急救人員開展講座拓展和補充,技能課程可以通過實操訓練法,核心素養課程可以通過組織活動或者邀請專家講座等。目前信息化和智能手機的普及在院校旅游人才培養過程中提供了各種便利,各種信息化教學平臺在旅游院校得到了應用,可以實現學生線上線下、課堂內外隨時隨地學習的可能。
5.完善實訓實習
旅游類專業學生的實訓包括校內實訓和校外頂崗實習,比如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一般可以設計為校園講解、校史館(博物館)講解,在學校重大活動或者重要來賓參觀時提供校園旅游講解服務等,在校園講解方面可以依托旅游協會、旅游講解隊等校園社團完成,指導教師可以是旅游專業教師。酒店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可以在真實經營的校園酒店或者餐飲部門工作,指導教師可以是輔導員,也可以是專業教師。旅游管理校外實訓是旅游景點踩線,一般安排在旅游淡季進行,可以委托給當地合作的優質旅行社完成,校企共同設計旅游行程,聘請優秀畢業生帶團旅游。旅游類專業校外頂崗實習重點完善實習時間、實習流程、崗位安排、日常監管、薪資待遇、保險、在崗培訓、實習帶隊教師指導等方面,尤其是頂崗實習合作單位的選擇和專職實習帶隊教師的日常跟蹤管理是實習質量的有效保證。
目前部分大學生對自己和社會的認知都存在偏差和誤解,因此旅游院校從學生一入校就應該對每一位同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注重對未來適合從事旅游崗位的同學職業能力培養。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可以從職業定位、目標設定和實現途徑三個方面設計。職業定位是旅游崗位群;目標設定不同的旅游專業應該有清晰的定位,比如酒店管理崗位應該定位于培養未來酒店所需要的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導游專業學生從旅游等級來看可以分為初級旅游員、中級旅游員、高級旅游員;從旅游具體工作來看,可以分為地陪(全陪)旅游員、景點(博物館)講解員等。最后,實現途徑是圍繞旅游崗位群需要的職業能力對三年人才培養合理規劃。另外,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彌補學生旅游職業生涯規劃導師匱乏的不足。學校可以通過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設計實現校內外教學資源共享,比如中國大學慕課、愛課程、智慧樹、微課網、職教云等在線網絡平臺,都能免費獲取有關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方面的課程。
首先,政企合作方面。旅游院校的教師可以為當地文化旅游部門提供智庫,輸出標準,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比如旅游員的星級評定標準、職業技能大賽旅游大賽的流程和標準、景點景區(博物館)講解流程和標準。旅游教師可以參與當地旅游人才的提升工程,承擔各類旅游教育培訓工作。旅游院校可以邀請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參與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資源庫建設等。其次,校企合作方面。遴選一批優質的旅游企業作為合作單位,在師資培訓、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學生頂崗實習等方面發揮企業在旅游人才培養方面的作用,鼓勵學校教師兼職企業顧問,以各種形式提高教師的職業能力。通過專項兼職教師經費,鼓勵企業能工巧匠到學校授課,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也可以探索校企股份制共同辦學,激活校企辦學主體的活力和積極性。最后,校協合作方面。充分發揮協會在政府和企業之間的橋梁作用,加強在旅游行業標準制定,旅游教育培訓和旅游人才標準制定等方面發揮作用。高職旅游院校只有充分和政府、旅游企業、協會等深度融合合作,才能培養出更加符合旅游行業發展需要的人才。
高職院校旅游類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學校、政府、企業和行業協會共同努力,在人才培養體系、職業生涯規劃、多元化主體辦學等方面探索。因此,學校要在體制機制方面做好頂層設計;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緊緊圍繞旅游類學生職業能力所需要的知識、能力、素質教書育人;社會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業和旅游行業協會要為旅游院校提供資源和實踐實習平臺,為高職院校旅游人才職業能力培養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