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鑫 王 媛
(昆明學院,云南 昆明 650216)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課程思政”為思政教育與專業課教育融合發展提供方向。課程思政是對高校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根本性問題進行的探索與實踐。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要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同向同行、協同發展。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習近平同志進一步指出,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挖掘每一門課程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方位育人。大學英語課程是我國高校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非英語專業本科生的公共基礎課程。2020年《大學生英語教學指南》進一步明確了大學英語課程的重要作用,站在國家戰略需求層面,指明大學英語能夠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撐,要求高校應充分認識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在立德樹人方面的時代價值。由此,高校需要將立德樹人內化在大學英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中。高校需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育人目標三維出發,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混合式教學模式下,高校要想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三維,必須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等內容。因此,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對于培養學生的國際視野與人文情懷具有重要作用?;旌鲜浇虒W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能夠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旌鲜浇虒W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要求教師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人才培養三維度入手,實施具體的教學活動。
大學英語作為一門語言課,具有媒介與載體雙重屬性。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在夯實學生基本語言技能的基礎上,應該引導學生利用批判思維看待英文承載的文化與價值。在這一過程中,大學英語教師應加深認識,轉變課程思政理念,融合大學英語與思想政治教育,增強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效果,發揮主導作用。其中,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主要指在大學生英語教學中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使中西方不同知識通過不同教學方式與手段進行全方位融合,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與科創精神。2016年,習近平同志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強調,高校應該主張教師先接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與指導者。這在無形中要求大學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時刻謹記英語課程育人總體方針與思政教育理念相一致,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成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同心合力的局面,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學生的思政意識。
習近平同志曾指出,要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與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融入高校各學科中。這一論述很好地描述了各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思政育人。具體到大學英語思政課程中,便是要求教師掌握具體的實施方式,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基本功。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在現有的教材中盡可能地挖掘與思政教育的結合點,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在潤物細無聲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有效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育人模式。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最終目標是推進思政教育與英語專業人才培養一體化發展。課程思政是所有專業對人才培養的共性要求。課程思政還要求不同科目的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在每門獨立課程中,課程思政沒有教學體系,無須與其他課程體系連接。也就是說,課程思政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自主性。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目前我國正在建立課程思政、專業思政與學科思政相應的體系。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加強課程思政與專業思政教學,將其提升到中國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層面。因此,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需要深入實踐教學,推進大學課程思政與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一致。
轉變教學理念、改進大學英語思政教學方法、深化實踐教學作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三個維度,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關系。其中,教學理念是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三維構建的前提,教學方式是具體構建手段,人才培養一體化是終極目標。
當前,大學英語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主要衡量標準,對于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阻礙。因此,高校英語教師應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具體來說,英語教師應根據習近平同志在全國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大會上的講話,在厚植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品德思想教育、增長知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養五個方面下功夫。首先,教師應提高思政教育能力,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問題。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挖掘英語課程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提高學生的政治思維與洞察力。其次,強化同心合理的育人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與英語專業的育人方向具有相同之處。因此,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三維時,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在課程思政教育中發揮關鍵作用,保持英語教學與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理念相統一,更好地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無形中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綜上可知,英語課程教師強化思政育人意識,是改變課程思政理念的基礎與關鍵。因此,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三維時,教師仍然需要按照國家要求,轉變教學觀念,落實大學英語課程思政。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需要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有效發揮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在轉變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推進人才培養一體化三方面的作用。首先,教師應接受再教育。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三維時,大學英語教師應加強學習,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意識,了解思政教育對于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思想性與人文性的重要作用。教師還應不斷提高專業素養與品德修養,逐漸提高思想政治教學水平。其次,挖掘大學英語思政元素。英語教師在具體備課中要融入習近平同志在不同會議上的講話精神,充分挖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學理念,通過思政教學理念重新認識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制訂合理的授課方案。最后,有機融入思政因子。在課堂教學中,大學英語教師應結合當代大學生的新特點,在講授知識過程中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強化學生的理想信念與思政意識。具言之,教師可通過課前挖掘、課中融入、課后加深的教育方式,扎實推進大學生課程思政育人教育模式,落實全員育人與全方位育人的教學機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理念的影響。另外,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需要打通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教學,實現大學英語知識與思政教育內容有效融合,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可利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激勵學生成為中國文化的傳播者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者,以契合新時代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育有效開展,課程教學內容優化。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積極利用媒體工具,精選與優化教學內容??衫镁W絡廣泛收集與大學英語課程相關的思政教育因子,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國外典型事件,如涉及學生理想信念、家國情內容時,教師可通過對比習近平同志中國夢的演講視頻與美國夢的演講視頻,深入分析中美兩國在政治制度方面的差異,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并堅定學生對社會主義的認同與自信。同時,教師還應利用移動終端,組織學生每天關注并學習“學習強國”中的閱讀學習欄目,積極利用傳播中國、英文播報等欄目引導學生在輕松愉悅中了解中外發生的典型事件,使學生在強化基本語言技能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培養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家國素養與情懷。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學需要積極利用現代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案例教學與項目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創造課程思政教育場景。針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可在英語閱讀中加入《中國日報》《21世紀報》中的優秀文章,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如此便可在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基礎上,讓學生熟知經典的學習事例,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與民族使命感。同時,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利用課前5分鐘,安排學生講述英文版具有積極意義的故事,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懷,實現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同時,教師還需要以課堂教學為平臺,巧妙融合思政教育與語言應用能力提升,全方位地培養英語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