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莉
(陜西地礦第一地質隊有限公司,陜西 安康 725000)
1952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地質部的成立,各省便先后成立了地質局及基層地勘單位—地質隊,隨著基層地勘單位的成立,地質科技檔案室及地質科技檔案亦形成。
地質科技檔案是地質工作者經過長時間探索和整理、總結并已歸檔具有真實的、可信的地質科技文件材料。為了掌握基層地勘單位紙質地質科技檔案情況,為基層地勘單位紙質地質科技檔案保護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性依據,筆者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基層地勘單位的29806件原本地質科技檔案進行了調查、統計、分析,調查結果表明早期形成的地質科技檔案紙質載體質量普遍較差且呈多樣化,如稿紙載體、薄膜紙載體、重磅紙載體。
1)文本紙質地質科技檔案現狀。紙質地質科技檔案的質量是隨著我國造紙技術的發展而不斷改善提高的。兩千年前基層地勘單位形成的地質科技檔案底字類的報告、總結等載體基本為稿紙書寫而成,其他文本載體也多為薄、脆的書寫紙、手工紙及少量的麻紙,地質科技檔案載體質量整體相對較差,且無電子版。特別是七十年代前形成的地質科技檔案文本多為手工紙,隨著時間的推移紙質中的雜質因化學變化形成各種色斑、發黃、變脆,使紙張的耐久性下降,加之日常的借閱、查閱造成機械破損,如缺角、撕裂、磨損等,年代越久遠,情況越嚴重,其中紙張發黃、變脆的現象最為突出,而紙張的耐久性下降是影響科技檔案壽命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早期的地質科技檔案字跡書寫材料不規范,科技檔案書寫材料中主要有碳素墨水、2H鉛筆,少量的藍黑墨水、純藍墨水和圓珠筆字跡,據調查顯示,在字跡的耐久性能上以炭黑為色素通過吸收或結膜形式固著色素的字跡耐久性能最好,以染料為色素的且不管以何種方式固著色素的字跡耐久性能均較差,固有以圓珠筆、純藍墨水等染料為色素書寫的地質科技檔案字跡已出現涸褪、擴散、蛻變等現象。

字跡消退情況

嚴重破損情況
2)薄膜紙圖地質科技檔案現狀。薄膜紙亦稱為硫酸紙,主要用于描圖、曬圖和印刷制版使用。本次調查單位的薄膜紙圖主要形成于1961年—1986年。繪圖人員用碳素筆將圖繪制在透明的薄膜紙(硫酸紙)上,經過重氮鹽曬圖達到復印或復制的目的,此法成本低廉、效率高,因此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基層地勘單位被欣然采用。薄膜紙質較脆,易產生硬折痕,故不能對折,需卷放在特制的圖紙柜里,而地質工作項目部的環境、條件不具備保存卷放圖件,故該類介質地質科技檔案僅限于在科技檔案室查閱,不可借閱,嚴重影響其在生產中的利用。另外,隨著保管時間推移,薄膜紙已發生不同程度的老化、脆化,加之部分人員在查閱過程中的不當操作造成多數薄膜紙圖已發生破損、折痕斷裂。
3)蘭曬圖地質科技檔案現狀。蘭曬圖是薄膜圖經重氮鹽曬制從而達到復印或復制目的產物。是利用重氮化合物在堿性條件下,和各種酚類及他們的璜酸類等染料中間體作用,生成不溶性偶氮類色素,從而曬制出藍色的圖紙。在曬制過程中為了使重氮鹽蘭曬圖紙具有一定的穩定性,會在曬圖紙感光液中加入酸性物質,酸性物質對紙張的損壞起著催化作用,造成紙質纖維老化破損、易脆。另外重氮鹽藍線條的色素屬于燃料,與紙張結合方式屬于吸收,因此字跡耐久性差。尤其經過四五十年時間的保存和利用后紙質光滑度下降、紙張變毛,字跡出現不同程度的擴散、褪色,甚至模糊不清。
4)重磅紙圖地質科技檔案現狀。本次調查單位的科技檔案中重磅紙圖件主要形成于1965年—1976年,重磅紙張堅挺厚實、定量較大,質地緊密強韌,紙面色質純度較高,厚度約為0.8mm,多用于重要項目的礦區示意圖、構造示意圖、地層對比圖、地層柱狀圖、地形地質圖等重要圖件。
重磅紙介質圖件因紙張厚度、硬度較大,不宜折疊,需卷放于特制的檔案柜內,因此該類圖件目前還存放在早期特質的木質檔案柜內,雖然科技檔案庫房管理是按照檔案管理相關規范嚴格操作,可以改善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發育,但木質柜子利于各種微生物的衍生和繁殖,生物的存在讓紙張受到迫害,圖件已出現污損、黃斑、皺痕、變形,邊角毛化、破損情形等。
紙介質地質科技檔案作為長期應用的地質科技檔案介質,具有真實性、原始穩定性、長期性、證據性等特質,更是有著重要的憑證作用和利用價值,需要有效的長期保存。因此,在信息時代下紙質檔案的管理、利用、再生顯得尤為重要。針對以上基層地勘單位紙質地質科技檔案現狀提出以下建議:
1)提高各級領導對地質科技檔案工作的認識,切實支持地質科技檔案工作,強化資金支持,更新設備設施,促進地質科技檔案管理數字化、信息化。
2)不斷提高地質科技檔案管理工作人員專業技術素養和責任心,使地質科技檔案管理者不僅是保管好現有的科技檔案,更要積極思考如何“低成本高成效”搶救、修復破損、字跡消退等具有重要利用價值的科技檔案,確實做到檔案服務于科研、生產、建設工作。
3)地質科技檔案管理工作者要恪守紙質檔案的管理規范,嚴格執行地質科技檔案管理條例,密切關注紙質檔案保護新技術的發展動向,吸取地質科技檔案管理、使用和保護的新思想、新技術,并融入到檔案管理工作中,最大限度地提高紙質地質科技檔案的使用壽命。
4)對出現色斑、發黃、脆化、老化和字跡擴散、消退、模糊不清及機械破損造成的缺角、撕裂、磨損等現象且具有重要價值需要頻繁使用的紙質地質科技檔案盡快進行數字化,并逐步實現地質科技檔案全部數字化、信息化,既保證紙質檔案的原始依據性、真實性,又提高了地質科技檔案的利用價值。
5)對于薄膜紙圖、重磅紙圖不便借閱類型地質科技檔案全部進行數字化,采用雙套制管理,即同一內容的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并行管理,既方便查閱、借閱、利用,又可以保障紙質檔案自身價值的 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