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苜蓿可提升土壤有機物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質,改良鹽堿土地,恢復土壤肥力,提高農作物產量。苜蓿營養價值較高,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及牲畜生長所需的氨基酸等。苜蓿可以有效改善土地退化的草場,推動畜牧產業發展,保證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在種植苜蓿后,可間種一些經濟作物或糧食作物,例如玉米、棉花等,苜蓿可有效提升間作作物的產量。但苜蓿的生長年限不宜超過6年,否則容易感染病蟲害,產量下降。本文分析了苜蓿的栽培技術要點,以期指導苜蓿種植業發展。
1技術要點
1.1選種
在種植苜蓿前,需選取合適的苜蓿種子。優良的苜蓿品種可有效提高苜蓿產量,并引入新型品種,通過雜交技術,培育出適合當地種植的苜蓿品種,如新疆大葉苜蓿、北疆苜蓿及阿勒泰雜花苜精等,提升種子品質。另外,還需要檢查種子的精度、發芽率等。
1.2選地
苜蓿對于土壤的適應性較強,在沙地及平地中都可以生長。但苜蓿屬于直根系植物,其主根入土之后長度為6 m,因此,需選取土層深厚的土壤進行種植。苜蓿種子較小,一旦播種較深,會對出苗率造成不良影響;若播種較淺,會使種子失去水分,降低發芽率,導致苜蓿幼苗生長速度變慢,易受到雜草的侵害。在播種前,需對土壤進行深翻整理,然后再進行精細整地,為種植苜蓿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1.3播種
苜蓿在新疆地區可以多次播種,根據實際播種情況可分為春播、夏播、秋播、臨冬播等。播種方式有撒播、條播及穴播。播種量需控制在 30 kg/hm2。播種深度應保持為2 cm,一旦超過3 cm會導致出苗率下降。播種方式可以分為單播和混播等。新疆地區冬季較為寒冷,秋播時間過晚或冬播時間過早,都會對苜蓿幼苗的發芽率造成影響。因此,需要在8月中旬之前完成秋播,在9~10月完成臨冬播種。
1.4施肥
苜蓿相較于其他的植物,可以吸收更多的營養物質,充分利用土壤中的營養成分。苜蓿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成活年限較長,每年可收割2~3茬,產量較高。產量越高,從土壤中吸收的營養物質就越多,通過不斷收割苜蓿,會消耗土壤中的礦物質。因此,需及時補充土壤中的營養物質,科學使用化肥,提高苜蓿產量。在混播作物的同時施加基肥和種肥,提高苜蓿產量。
1.5灌水
苜蓿生長期間需要較多的水分,與掩護作物同時灌水。成熟苜蓿分支期和花蕾期屬于需水的臨界期,突然缺水會導致土地干旱,影響苜蓿產量。苜蓿生長苗期田間出水量不能低于65%,在分支期田間出水量不能低于45%,花蕾期出水量不能低于45%。因此,在苜蓿生長期內,每年需灌水5~7次,每次灌水量需控制在750~900 m3/hm2。
1.6病蟲害防治
苜蓿種植期間容易感染病蟲害,苜蓿常見蟲害主要有象甲和蚜蟲等,需采用對應的農藥進行防治。
苜蓿常見病害有白粉病、鐵銹病、黃斑病及露菌病等,使用粉銹寧可防治白粉病和銹病,通過噴灑0.1%CUSO4溶液可有效預防黑頸病。
種植人員需清理種植區域,去除雜草和病株,施加磷肥和鉀肥,提升植株抗病害能力。
預防菟絲子植物,應增強植物免疫力,選取優質的品種,實行輪作,徹底拔除患病植株。
總而言之,種植苜蓿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增加農作物產量,提升種植戶經濟效益。
[新疆富蘊縣庫爾特鄉農業(畜牧業)發展服務中心巴力恒別克·馬汗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