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樹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栽培歷史,屬于中國原生樹種之一。柳樹作為廣生態幅植物,具有極強的環境適應能力,無論是在平原及鹽堿地都能平穩生長。通常,柳樹平均壽命為25年,少數特殊品種甚至達上百年。因此,柳樹成為中國林業種植主要樹種。柳樹可防風固沙,還能美化生存環境,大力推廣柳樹種植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國西北地區柳樹種植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以期提升西北地區柳樹栽培質量。
1柳樹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
在中國,柳樹種植歷史悠久、種植面積廣闊、種植環境多樣,因此,柳樹病蟲害也呈現出多樣化、變異化、區域化特征,同時,中國柳樹病蟲害防治措施也逐漸科學化、規范化。
1.1柳樹腐爛病特征及防治措施
柳樹腐爛病造成柳樹枝干大面積腐爛,幼樹患腐爛病概率較高,發病初期從柳樹表面很難判斷染病情況,但柳樹表皮下可出現褐色、大小不一、干濕度不同的斑點,發病后期柳樹表皮受到外力作用容易下陷,樹干皮層已經重度腐爛,腐爛的表皮為黑褐色、呈粉霉狀。柳樹腐爛病具有再發性,發病后期樹皮上黑色或褐色的斑點易成為柳樹再次發病的傳染源。
柳樹腐爛病防治措施如下:第一,在柳樹腐爛病發病前可噴灑殺菌劑,提高柳樹抗逆性,常用的殺菌劑有惡霜菌酯、噻霉酮等,建議每半個月對柳樹主干與枝干噴灑1次;第二,應及時燒毀感染腐爛病的植株,在日常檢查中若發現表皮出現病斑,需及時刮除患病處,直至表面光滑后在患病處涂抹殺菌劑。
1.2柳樹潰瘍病特征及防治措施
柳樹潰瘍病通常發生在柳樹葉片上,是一種較為常見的柳樹病害。發病初期,葉片背面會出現黃色或綠色斑點,而后葉片上會出現淡黃色物質,在葉片上逐步隆起后形成凹陷與褶皺,后期病斑范圍持續擴大,病斑變為灰白色,凹陷與褶皺開始破裂。除葉片外,柳樹枝梢也會感染潰瘍病,枝梢染病后會出現淡綠色斑點,隨著病情惡化會逐步形成截面較大、顏色較深的枝梢裂口,后期病斑邊緣會擴大,末期融合成邊緣不規則的病斑。
潰瘍病病源一般存在于柳樹內部組織中,能夠越冬,并在第2年自然條件適宜的情況下繼續溢出病斑,具有較強的傳播性和潛伏性,能夠通過帶菌樹苗進行遠距離傳播。柳樹潰瘍病防治措施如下:第一,加強柳樹自身抗病能力,做好施肥補水工作,多施鉀肥,控制氮肥用量;第二,在秋冬季節徹底清理、集中燒毀已感染潰瘍病的枝葉;第三,可噴灑60倍液石硫合劑,在夏季柳樹葉片轉綠時噴灑900倍嘧菌酯百菌清。
1.3光肩星天牛特征及防治措施
光肩星天牛是一種常見的柳樹害蟲,危害楊樹、柳樹、榆樹等,受害植株樹干木質部分被逐步蛀空,最終整枝折斷或枯死。光肩星天牛危害覆蓋面積較廣,部分嚴重地區蟲株率高于50%,嚴重危害了柳樹樹干的正常生長。光肩星天牛一般1年發生1代或2年發生1代,在中國西北地區多為2年發生1代的品種,整個冬季幼蟲在卵內越冬,冬末春初開始活動取食,在初夏化蛹成蟲,成蟲后啃食柳樹葉片和枝干,會對柳樹生長造成嚴重危害。
光肩星天牛防治措施如下:第一,做好植物檢疫工作,防止光肩星天牛大量入侵,對已有光肩星天牛進行人工捕殺,將純種柳樹林調整為2種以上植被類型的混交林,改善成蟲環境;第二,挖出樹干內的光肩星天牛幼蟲,在蛀孔處涂抹殺蟲劑,樹干流出藥液時停止噴灑殺蟲劑,同時采取熏蒸、剝皮、高溫等方式引出并殺死現有天牛,阻礙幼蟲孵化;第三,在夏季化蛹成蟲時加強監控,提前噴灑綠色威雷等殺蟲劑,消滅肩星天牛大幼蟲。
1.4蚜蟲特征及防治措施
蚜蟲也被稱作膩蟲、蜜蟲,是目前最具破壞威力的害蟲之一,廣泛分布于北半球溫帶地區,對柳樹正常生長有嚴重不良影響。蚜蟲生長在柳樹嫩葉上,以大量群聚的方式吸取柳樹嫩葉汁液,影響嫩葉和嫩枝水分和光照條件,導致枝葉枯萎。感染后期,蚜蟲會使柳樹葉片僵化,枝干枯死。另外,蚜蟲會經腹管分泌出可快速硬化的防御液,這種黃色粘液會導致柳葉粘連,剛抽出的嫩葉也會遭到粘液的嚴重損害,導致柳樹無法正常進行光合作用。
蚜蟲防治措施如下:第一,在發現蚜蟲前噴灑藥劑,在高發期全面噴灑苦參堿乳油、桃小靈乳油、滅蚜松乳油等殺蟲藥物,在夏季可搭配使用氧化樂果溶液進行殺蟲,每半個月噴灑1次;第二,在秋冬季節將柳樹樹干涂白,防止蚜蟲產卵,同時及時修剪被蚜蟲侵害的柳樹枝葉,燒毀已受害枝葉,在春季發現少量蚜蟲時可使用刷子清洗或去除染病部位;第三,蚜蟲天敵為瓢蟲、寄生蜂等,在柳樹種植過程中可培育蚜蟲天敵積極開展生物防治工作。
柳樹作為中國種植范圍較廣的原生樹種之一,其病蟲害呈現出類型多樣、防治難度較高的特點。本文總結了柳樹常見病蟲害及防治措施,以期改善柳樹病蟲害防治現狀,做到高效防治、精準防治、科學防治。
(甘肅臨夏州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鄧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