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娟
【摘? ? 要】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全面發展,尤其是學生在成長關鍵階段,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社會環境、學校教育局限、家庭教育弱化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出現自卑冷漠、嬌氣驕橫等心理。如何根據學生心理狀況有效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也引發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密切思考和探討。實踐中,我們需要加強隔代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發展特征的研究和分析,并采取極具針對性的心理輔導策略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推動素質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隔代家庭教育;發展特征;心理輔導;策略
中圖分類號:G78?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006-02
【Abstract】The level of student mental health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critical stage of growth, students are very vulnerable to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school education limitations, weakening of family edu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resulting in inferiority, indifference, arrogance and other psychology. How to effectively cultivate and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ir psychological status has also triggered close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among many educators. In practic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generational education, and adopt highly targete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education; Developmental characteristics;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trategies
伴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很多學生父母忙于生計,而忽略了家庭教育,導致隔代家庭教育現象十分普遍。而學生心理健康也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探討,尤其是學生展現出來的人際關系敏感、自卑冷漠、焦慮抑郁等心理,對學生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影響。本文聯系隔代家庭教育學生心理發展特征,對隔代家庭教育中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從開設課程、學科融合、心理咨詢、第二課堂四方面著手,提出幾點行之有效的心理輔導策略,以供參考。
一、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發展特征
隔代家庭教育下學生心理發展特征表現為:1.自卑冷漠。由于長期缺少父母陪伴,因此有些學生看起來十分冷漠,實際生活和學習中也表現出性格孤僻的特征,并且不喜歡與人交往,自己的朋友也非常少,即便是父母與之溝通也較為困難。若父母批評他們,他們就會向爺爺奶奶尋找安慰,甚至以不上學向父母示威。這種自卑、冷漠心理嚴重制約了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心理健康。2.嬌氣驕橫。隔代家庭教育下,學生一切事務都是由爺爺奶奶一手包辦,爺爺奶奶在實際生活中也十分溺愛孫子孫女,對其出現的錯誤也采取袒護態度,長時間發展下去,學生就會形成任性、自私心理,一旦出現不如意情況,就會對同學、家人肆意發泄脾氣,往往弄得家人和同學不知所措,這對學生人際交往、性格形成和未來發展也將產生嚴重的影響。3.焦慮抑郁,受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陪伴和教育的影響,一些學生自卑、內向的心理特征十分明顯,尤其是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期,學生一旦缺乏思想、行為上的引導,就會引發一系列心理問題。并且這一時期學生十分敏感,自身也存在許多疑問需要父母、教師從旁引導。但是實際情況是父母距離遙遠,爺爺奶奶更多只是關注穿暖和吃飽,對心理健康認識不足,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出現焦慮抑郁的情況,并嚴重威脅到身心健康發展。
二、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輔導有效策略探討
(一)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程
隔代家庭教育背景下,留守學生數量十分龐大,并且學生長時間遠離父母,出現心理問題的概率比較大。考慮到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時間比較多,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課堂,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了解到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識;針對學生存在的自卑、壓抑等心理,教師也能采取有效方法進行心理調節。實踐中教師也要嚴格遵循“全面輔導為主、精準輔導為輔”的原則,使心理健康教育落實到學生課堂學習中。同時還可以將全面輔導和精準輔導有效結合起來,一方面注重心理健康知識的講解,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引導學生運用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另一方面,開設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活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更加客觀地認識自己和他人,并在相互學習中彌補缺陷、排泄壓力和增強交往。
(二)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尤其是在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不斷深入滲透的背景下,新課改要求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必須側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效融合起來,可以促進這一教學目標更好實現。實踐中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和轉變教學方法,對學科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剖析,并將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滲透其中,使學生汲取到更多的心理知識內容,這樣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也會變得更加事半功倍。整個過程中,教師也要注意凸顯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并多多鼓勵、贊賞學生,以激發學生心理健康養成動力,并構建良好的師生、生生關系。
(三)注重專業心理咨詢
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心理咨詢室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心理疏導,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學校生活、學習和交往;針對學生出現的心理問題,也能在針對性的心理咨詢過程中了解真實原因,并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引導措施,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心理問題,使學生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實際開展專業心理咨詢工作,教師除了可以面對面進行,還可以采取電話咨詢、上門咨詢等方式進行。尤其是在完成考試后,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十分凸顯,這時候教師就可以對學生實施個別輔導,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考試,并提高對自我的客觀認知,甚至還可以向學生傳授一些自我疏導和合理發泄的方法,促進學生有效克服不良心理問題。
(四)優化第二課堂
對學生心理進行輔導,教師除了要把握好課堂主要陣地以外,也要對第二課堂引起高度重視,通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社會各種實踐體驗活動中,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整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和眼界也會得到延伸和拓展,學生對自身學習和生活出現的問題也能進行客觀全面的分析,同時學生社交范圍也會進一步擴大,對于積壓在心里的問題也會找尋到有效解決途徑;甚至隨著心理不斷強大,存在的一些心理問題也會自然消解,并朝著更好的方向邁進。實踐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對社會各項資源進行挖掘和整合,并通過組織多樣化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身實踐體驗中實現感知、情感和意志的全面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對當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導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通過開設專門心理健康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科教學深入融合、注重專業心理咨詢等方法,可有效改善隔代家庭教育學生的心理狀況,推動學生朝著健康、全面的方向發展。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家庭教育專項課題“隔代家庭教育的新特點、新趨勢及其指導策略” (課題立項號:GS[2019]GHBZX114)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魯玉琴.以積極情感為導向的農村特殊留守兒童隔代家庭教育的現狀研究[J].學周刊,2015(03).
[2]白玉.隔代教育背景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賾[J].成才之路,2019(34).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