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正東
【摘? ? 要】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同時信息技術逐漸滲透到社會生活中的各個領域,其中當然也包括教育行業。若要使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大化地發揮其作用,那么,作為教師應當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使其不斷創新,使課堂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03-0121-02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oday's societ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t the same tim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gradually penetrated into all areas of social life, which of course also includes the education industry.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should recognize the positive rol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make continuous inno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eaching; Innovation ability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不斷完善的重要階段。因此,在這一時期的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發揮這一課程教學的優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強化對初中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將這二者有效結合,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積極思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是,就初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現狀來看,教師在培養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問題。對此,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則應當有所改變。本文就教師在明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應用教學策略進行教學作出了以下簡要分析。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轉變的必要性
(一)符合新課程改革要求
新課程改革后,《新課程標準》突出強調了教師應當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而將信息技術運用到初中階段的教育過程中,能夠改變傳統“填鴨式”教育的弊端,使教師立足學生的基本特點,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為中心,使學生在接受課堂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不斷完善自我。而這些便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符。因此,教師轉變教學方式尤為必要。
(二)提高學生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意識與學習能力,教師大可以轉變以往單純地為學生片面地講解知識點的教學模式。因為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量,但是卻無法讓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其自身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無法得到相應的培養。因此,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為學生呈現更為廣闊的思維角度,幫助學生更好地去思考,從而使學生發現相關課程的學習興趣,主動思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互動。
(三)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依靠自身知識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看似學生在認真聽講,但是課堂教學氛圍難免枯燥、乏味。因此,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中,進而使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一)使教師的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要想真正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發展,那么,教師作為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引導者,其自身必須具有一定的能力。同樣,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自身的課堂教學創新能力則必須得到提升。只有教師具有一定的創新思維,才能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逐漸形成一定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初中階段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教師的創新能力十分重要。
除此之外,教師應當明白,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以學生的根本特點為基礎,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模式,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使課堂教學氛圍得以活躍,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使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得到培養
就初中階段學生的自身特點而言,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教師的積極引導有利于學生的健康發展。而將信息技術教學應用到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等信息設備的聲音、圖片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同時,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下,學生自身的思維角度與思維模式便會得到有效發展,這更有利于學生面對教師的教學過程中積極思考、大膽質疑,從而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
三、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現狀
就當前初中階段的教育教學現狀來看,雖然教師將信息技術有效地應用到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部分教師卻錯誤地理解了信息技術教學的實質。
信息技術應用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更好的地習知識,可是由于一些教師對于信息技術認識的偏差與自身能力的限制,直接造成了其課堂教學完全依附于信息技術,忽略自身對學生的積極引導作用,也忽視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甚至教學課件中一些聲音的過度應用,使學生被與課堂無關的內容吸引,這非但無法發揮信息技術的積極作用,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影響了教師的課堂教學進度與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
正如上文中所言,信息技術在初中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應用,有助于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而要想使這一技術的利益最大化,便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首先應認識到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弊端,從而消除其不良影響,將信息技術與教師的教學過程有效結合,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合理應用課堂教學方法,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健康發展。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
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理念已經成為當前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要教學思想。那么,作為教師應當明確這一理念的實質,使自身由傳統教學形式下的主體地位逐漸轉變為課堂教學的主導者,積極地引導學生,有效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改變之前完全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狀態,使學生的課堂學習主動性得到激發,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而要想實現這一教學現狀,教師則必須轉變自身的角色,同時減少之前那種完全依靠“題海戰術”加強學生學習效果的方式,而應適當地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鼓勵學生自主探究、主動思考,使學生自身的發散性思維得到培養,從而促進其創新能力的提升。
(二)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如果教師完全按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便會逐漸失去對課堂學習的興趣,那么,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便無法實現,甚至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在相關的學習氛圍下積極地按照教師要求學習,使自身的學習效率得以提升。
(三)將合作學習法應用到教學過程中
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留出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間,使學生能夠在一定的空間與平臺上進行自主學習,而合作探究學習模式則能夠有效實現這一教學目標。因此,教師應當為學生布置一定的教學任務,對其加以引導,鼓勵其合作交流,從而使其創新能力得以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形勢下,信息技術已經在人們的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而這對教師的教學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合理運用課堂教學方法,從而真正有效地發揮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信息技術成為幫助學生有效發展的積極保證。
參考文獻:
[l]賈濤.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12).
[2]楊濤.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策略[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08).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