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有為

快消品銷售,大家常常說“銷量都是壓出來的”。這話放在前些年的增量時代,完全沒毛病。可如今,已然到了存量時代,銷量豈能一“壓”了之?
君常見,壓庫壓薄了利潤,壓亂了市場,壓出來大量臨期(或過期)貨,壓倒了一眾品牌,壓垮了不少商家。盡管如此,壓庫移庫的故事每年仍然在快消企業“上演”,哪怕效果一年不如一年。
如何才能給“壓庫”減減壓呢?概括來說,就是要正本清源、守正創新。也就是要從根本上整頓,從源頭上清理,在恪守正道的同時,探尋新的思路與方法。具體來說,可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壓貨一般指長期或階段時間內占壓資金、無法及時銷售、占據庫存、不能產生利潤的商品。壓貨無外乎這樣幾個目的。其一,為銷售旺季做庫存準備,防止物流滯后帶來的斷貨、缺貨。其二,通過擠占渠道,防止競爭對手搶奪網點。其三,通過庫存和資金雙重壓力傳導,激發渠道商自主銷售。其四,通過企業內部銷售激勵,促成市場開發。此外,還有處理企業滯銷品、重大營銷推廣活動等等。目的不同,壓貨的方式、方法也就不同。壓貨是把雙刃劍,企業不能盲目地為了銷量,不顧及市場實際一味地壓貨。要通過明晰壓貨的階段性目的,來探尋不同的壓貨方法與路徑。
壓貨的對象,不外乎渠道和終端網點。僅僅壓貨在渠道,沒有終端網點分銷的壓貨,純粹是移庫。有了眾多終端網點的壓貨,大規模消費才成為可能。因此,壓貨之前,要專門對渠道情況進行盤點。客戶總的基數有多大?核心客戶又有多少?近年來核心客戶的銷售額變化多大?核心客戶的推新能力如何?核心客戶的業務重心有沒有轉移?終端網點的開拓與留存怎樣?所在區域競爭態勢變化?總之,要對重點渠道逐一梳理,情況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壓貨精準。功能相對完善的企業,對于涉及的內容還可更細化,變成常規的制度設計,2—3個月更新一次,為市場決策提供可行性參考。
通過對重點渠道的盤點,可以發現渠道的現狀是殘缺不全還是羽翼豐滿。對于渠道的七零八落,必須深挖緣由,著手渠道修復。是市場遺留問題沒解決,還是價格上沒利潤,還是業務人員無作為—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拿出切實可行的措施,讓渠道看到信心,愿意與企業共患難。修復是一方面,更要科學評估,適度拓展渠道的廣度、深度與精度。譬如,針對部分快消行業,頭部企業瘋狂封鎖常規終端網點,時下火熱的社區團購是不是可考慮介入,繞開炮聲密集的封鎖,嫁接社區團長資源,用生鮮的剛需捆綁企業產品來為我所用,或許是一條路。再則,在渠道多元化方面,跨行業尋找融合點,利用好的、新的觸點(線下和線上)。在終端市場,一定是誰與消費者距離越近,誰越可能與消費者建立關系,通過關系的建立,設置營銷鏈接,創建新的營銷渠道。
快消品的常規渠道,未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都將發揮主渠道的效能。由于20世紀50、60、70年代渠道商的市場意識作祟,渠道的發展急需與時俱進。20世紀80、90年代作為新生代的渠道商迎來高光時刻。其間,難免有新舊渠道斷層。這時,部分有眼光的企業可以改造有網絡資源又缺乏變革的老一代渠道商,也可整合有沖勁迫切希望做大做強的新一代渠道商。通過渠道聯姻利益聯盟的方式,迅速強化渠道根基,廠商融合發展,讓壓貨等變成聯盟體的自覺行動。聯盟體的合作,以充分調動原有渠道商的積極性為原則,以有序推進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為準繩,明晰責、權、利,在逐步摸索中完善,再規模復制,完成對渠道的掌控性改造。
壓貨除了講求時間節點的選擇、壓貨力度的大小、壓貨頻次的多寡、壓貨產品的搭配外,更要注重壓貨方案的設計。通常的訂貨會、送電瓶車、抽旅游獎等,客戶見得多了,吸引力就減弱了。而直接送本品又等同于死路。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的信息差越來越少了,怎么辦?一些專為廠家提供促銷品的公司應運而生了。譬如小電器類、科技產品類等,價格不透明,在天貓或京東上標高價,作為價格標桿,讓消費者知悉價格,專注對接有需求的企業,企業采購往往1—2折拿貨。常見的有智能洗手器、廚房凈水器、空氣凈化器、55度降溫杯等。企業設計的時候,分渠道層級嵌入壓貨方案之中。壓貨套路,要求新求變,喂飽渠道的欲望。當然,也得注意,高附加值的促銷品,不能作價變現,更要給壓貨對象找一個“大力度”壓貨的理由,不能自圓其說就沒效果了。
動銷才是壓貨的命門。大量的壓貨之所以壓得產品臨期或過期,甚至渠道崩盤,都是動銷不暢惹的禍。為此,在壓貨之前,要樹立動銷先行的觀念。動銷是涉及面廣,單純靠壓貨解決不了。動銷的對象有渠道商動銷、終端店動銷、消費者動銷、組織動銷等。組織執行不力、渠道商不配合、終端不推介、消費者不理睬,再好的動銷策略也無濟于事。動銷的核心策略,主要有產品組合動銷、價格組合動銷、渠道組合動銷、其他組合動銷等。產品是動銷的天然媒介,選取壓貨產品至關重要。對于壓貨的核心產品,要考慮動銷遇阻的預備方案,是區域調劑消化,還是改換渠道消化,還是搭售處理,還是同專業的臨期貨處理平臺包銷等,都要預案在先,不是臨陣磨槍,亂了章法。特別是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當下,傳播碎片化甚至說粉塵化,壓貨信息的傳播,更考驗企業的業務人員。要從單一“陸軍”,變身成“海、陸、空”多棲部隊作戰,傳播要真正助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給予壓貨減壓,不是不壓貨,而是適度壓貨、良性壓貨,讓壓貨輕裝上陣。壓貨除了考量壓貨產品組合、壓貨政策力度、壓貨針對對象、壓貨時間節點、壓貨頻次等外,更要上升到企業的一種戰略,用系統思維來組織應對。當前隨著一物一碼技術的應用深入,可以提升壓貨的針對性和精準性,適時備貨、補貨。對于部分尚未啟用一物一碼的傳統中小企業,可以啟用前置倉,將產品移至重點市場圈位。企業端口前移,統籌規劃與調劑。與其一味渠道移庫形成“腸阻塞”,不如企業主動移庫,精準洞悉區塊市場需求、競爭狀況、渠道動向、消費態勢等,把壓貨、壓庫的工作納入戰略高度來運營。
綜上,企業做到了這幾個方面,才能為壓貨切實減壓,輕裝壓貨也才成為可能。
作者:快消品行業資深營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