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
關鍵詞:內蒙古 現代能源經濟 綠色 數字 創新
2018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作出“要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的重要指示,為內蒙古能源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機遇。三年來,內蒙古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戰略部署,全力推動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發布了全國首支現代能源經濟指數,成立了現代能源經濟研究院,能源綜合生產能力位居全國首位、總量超過8億噸標煤,煤炭產能達到13.04億噸/年,電力總裝機達到1.46億千瓦,其中新能源裝機5044萬千瓦,電力外送能力達到7000萬千瓦,成為全國最大的煤炭、電力、新能源供應保障基地,能源行業工業增加值、稅收、利潤均占內蒙古規上工業的一半以上。雖然內蒙古現代能源經濟規模較大,但產業布局還不夠合理,能源經濟發展高度依賴煤炭。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尚未形成規模化數字治理能力。能源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能源領域科研投入底數不清,專業技術人才相對匱乏。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的起步階段,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需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深入落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精準聚焦發展瓶頸,重點推進綠色、數字、創新轉型,全力做好現代能源經濟這篇文章。
一、綠色轉型: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推動能源綠色產消
“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對能源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發展提出更高要求。“十四五”時期,內蒙古能源要緊緊圍繞“減碳”目標,積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推進能源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用能模式。
(一)優化生產布局
科學合理布局能源產業是發展現代能源經濟的重要基礎。要堅持綠色發展,嚴守“三區三線”,推動自然保護區內煤礦全部關閉,草原核心區煤礦、風電、光伏到期退出。風電、光伏電站重點布局在沙漠、采煤沉陷區、露天礦排土場、沿邊地區。
(二)調整能源結構
發展新能源是能源產業綠色轉型的主要方式。內蒙古風光資源良好,要立足資源稟賦,發揮比較優勢,加快推動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將新能源作為電力裝機增量的主體,布局一批千萬千瓦級新能源項目,推廣分布式風電開發和分布式光伏建設,推動新能源倍增發展。二是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對于具備并網條件的新能源發電項目,按照“能并盡并”原則,保證優先并網。提高既有通道新能源輸送比例,推進綠電輸送通道建設,持續擴大綠色電力供應能力。
(三)加快重點行業綠色改造
煤電是我國碳排放最大的領域,內蒙古作為我國重要煤電基地,煤電清潔高效轉型任務繁重,需要多措并舉持續降低供電煤耗。一是深入開展節能減排,推進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實施超低排放電價政策,加強能源梯級利用,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二是按計劃完成淘汰煤電落后產能任務,加快淘汰關停投運年限長、能耗和排放不達標的小容量煤電機組。三是新建煤電機組全部采用超臨界和超超臨界機組,保障煤耗低、排放低的先進機組充分參與市場競爭優先發電。
(四)推廣能源生態治理
生態環境關系國計民生,要以生態優先為導向,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提高能源產業適應自然、利用自然和修復自然能力。一是推廣綠色礦山,新建煤礦全部按照綠色礦山標準規劃、設計、建設和運營,開展充填開采、無煤柱開采等試驗示范,普及煤炭綠色開采和清潔生產。二是開展光伏治沙,總結庫布其光伏治沙經驗,推廣“光伏+生態治理”模式,構建能源與生態協同發展格局。
(五)推進再電氣化
再電氣化是控煤減碳的重要途徑。“十四五”時期,要大力推進終端用能再電氣化改造,推動電能對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一是推廣電供暖,協調電網企業及有關部門,制定清潔取暖用電支持政策,開展民用散煤和工業燃煤鍋爐替代。二是推廣“以電代油”,擴大交通運輸領域電能替代范圍和規模,加快電動汽車充電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制定充電樁建設行動方案,保障新能源汽車用電需求。三是加快生產制造領域電能替代,在工業園區開展工業鍋爐、生產流水線技術改造,提升生產端再電氣化水平。
二、數字轉型:構建智能高效能源體系,提升數字治理能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開展能源革命,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對數字能源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當前,如何加快“云大物移智鏈”等信息技術與能源深度融合,建設智慧能源系統,推動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內蒙古現代能源經濟發展的關鍵課題。
(一)加快智慧能源基礎設施建設
推進傳統能源生產、儲運、消費等環節與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完善智慧能源基礎設施。重點加強能源信息通信能力建設,建設5G、光纖能源數據信息傳輸專網,推進通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提高能源信息網絡覆蓋面積。適度超前建設能源信息數據中心,豐富智慧能源大數據平臺、煤礦安全監管監察綜合信息化系統功能,實現能源全領域數據共享,各類能源資源可觀、可測、可控與靈活互動。
(二)推進能源系統數字化升級改造
基于現有能源產業基礎,推進能源產業數字化改造升級,打造智慧能源系統。一是推廣煤礦智能化建設。依托5G技術應用,推廣無人駕駛、智能開采工作面、數字化安全生產等技術應用。二是試點智能電網和智慧電廠建設。推進電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廣變電站智能化改造,探索集調度、交易、管理于一體的現代化智能電網。開展智慧電廠改造試點,充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深入挖掘電廠系統數據,探索集運維、物流、安全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智慧電廠管控模式。三是開展油氣管網數字化管理。推進已有油氣管線數字化改造,加強新建管線數字化運維,努力實現管網數字化管理、監測、預警、處置,提升氣化內蒙古水平。四是推動新能源產業與數字技術相融合,推進風電、光伏開發、運維、交易等全流程數字化管理,建立監測、評估、預警的系統性技術指標體系,提高新能源消納精度。
(三)實施智慧能源典型示范
在優勢地區和重點行業開展典型示范將有助于加快能源數字化轉型進度。一是打造能源數字化轉型綜合示范基地。發揮區域比較優勢,實施能源數字化轉型和智慧能源系統綜合示范。以智慧能源平臺為基礎,深化能源產業和宏觀經濟數據挖掘應用,建設數字化清潔能源外送基地、煤化工基地、工業園區、小鎮等典型示范項目,催生數字能源新生態。二是開展數字電網行業級綜合示范。重點推進智能輸電、智能變電站、智能配電網、虛擬電廠建設。引導負荷側智慧用能發展,建設電網儲能設施,建立需求響應機制與平臺,打造涵蓋“源網荷儲”全環節的數字電網平臺,促進電力數據融合貫通。以電網數字化支撐業務和服務數字化,提升智慧運維和精細管理水平,創新信息增值服務、定制化服務和精準服務新模式,支撐能源智慧決策和行業創新發展。
三、創新轉型:提升能源科技創新水平,塑造現代能源經濟發展新優勢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十四五”時期,內蒙古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緊跟世界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加大能源創新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升級傳統產業,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提升能源產業創新發展效能,促進能源發展創新轉型。
(一)提升能源科技創新能力
強化能源科技創新頂層設計,完善科技創新激勵機制,理順能源創新管理體制,提高能源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和裝備制造水平。制定實施自治區能源科技創新五年行動計劃,推動科研院所、高校、能源企業科研力量優化配置和資源共享。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能源創新聯合體,承擔自治區重大能源科技項目。健全能源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加強人才梯隊建設,培育一批能源科技領軍人才與創新團隊。
(二)推進先進技術研發應用
堅持戰略需求導向,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加快解決關鍵技術瓶頸。一是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提高煤炭就地轉化率和精深加工度,重點推進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精細化學品等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擴大煤制甲醇、煤制天然氣等優勢產業規模,推動“一煤獨大”向“蒙煤獨好”轉變。二是推進關鍵領域創新應用。加強氫能、儲能等重點領域裝備自主創新,重點突破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制造瓶頸。在煤炭勘探開采、電網智慧運行、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領域,推廣一批應用成熟技術,試點一批有待驗證技術,攻關一批趨勢技術,加速能源技術創新成果的轉化、應用、推廣。
(三)推進創新示范工程建設
按照統籌優化、集成創新的思路,打造能源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現代能源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一是開展風光資源開發利用創新示范。依托能源產業園區,推廣示范一批風光高效發電創新項目。發展風機制造、光伏制造,加快形成裝備自主成套能力,提升全產業鏈發展質效。二是開展氫能創新示范。試點新能源制氫,推進氫能裝備生產制造。適度超前、科學規劃和建設加氫設施,在公共交通、環衛、物流、采礦等領域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加快氫氣制取、存儲、運輸、應用一體化發展,推動能源產業向氫能等綠色能源邁進。三是開展儲能創新示范。在風光資源條件好、應用需求大的地區,開展源網荷儲、風光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試點示范新一代電網友好型綠色電站、源網荷儲一體化綠色供電、源荷互動綠色數據中心、電網側儲能應用等配套項目。示范應用電化學、壓縮空氣、光熱等大規模儲能項目,構建能源產業綠色增長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