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紅梅 吳素梅
【摘要】生涯教育在人一生的成長中必不可少。生涯教育是以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以職業生涯意識、職業觀、職業選擇決策力培養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教育。在初中開展生涯教育,有利于他們依據個人的愛好、優勢、能力來恰當定位自己將來的發展,能更好地處理來自社會和生活多種多樣的變化,培養學生抗挫折和應對失敗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心理課;生涯教育;課程反思
在高考新政推行后,各地都掀起了職業生涯教育熱潮,學校也開始有意識地在各學科中滲透生涯教育。在初中教育階段,部分學校將生涯教育課納入到心理健康課中,由心理教師負責課程的規劃和實施。從生涯教育課程實施后反饋的結果來看,生涯課程能顯著提高學生的生涯關注度,能啟發學生對未來生活的思考,對初高中生涯進行規劃,提高部分學生的生涯自主性,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執行自己的計劃,提升了自身的生涯管理決策等能力。
筆者作為本地區生涯教育課程的規劃和實施者,對在初中心理課中開展生涯教育的實踐活動進行了反思,總結了影響生涯教育課程效果的因素及改進課程的建議。
一、影響生涯教育課程效果的因素
1.來自課程實施者的局限
目前,在初中學段中,生涯教育的授課教師心理教師為主力群體,并非專業的生涯規劃師,本身缺乏系統的知識結構,只能通過國內外的文獻學習來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相對缺乏足夠的實踐經驗。從課程的設計到實施,我們借鑒國外和國內其它地區的經驗來進行,但每個地區、每個學校的學情都不一樣。比如,學生對生涯的認識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學生甚至是初次接觸生涯知識,我們在實際課程實施時,花了更多的課時在與學生討論職業,而在探索自我、調整自我相關內容上,深度不夠。
2.缺乏內部支持條件
學校并未設有專門的生涯課程,課程實施是利用每兩周一次的心理課來保障。而且心理課程還不完全穩定,心理課經常要為學校的一些活動做出犧牲,在初中緊張的授課進度下,要重新找回一個課時,也非常困難。因此,經常導致相連的兩個課時要隔一個多月才有機會接上,這對于體驗式的生涯課來說,帶來了斷裂的感覺,上課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3.缺乏外部支持條件
我國中小學生涯教育起步晚,目前為止,我國尚無全國性的中小學生涯教育指導政策文件。此外,地區整體推進的案例都很少見,只有浙江和上海等少數地區的教育部門出臺了關于中小學生涯教育的指導性文件,生涯教育基本停留在學校實踐探索層面。家長對生涯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企業對生涯教育缺乏有效支持,科研院校對生涯教育的研究關注度也比較低。
4.學生因素的影響
初中生處于不斷發展的時期,興趣、價值觀、性格等會發生變化,社會的發展也會造成行業和職業的不斷更新。生涯課程的內容體系非常豐富,七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也非常迅速,生涯課程的內容設計并未能恰好匹配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課程實施中我們發現,課程內容不夠新穎,不夠啟發性,學生的思維力遠遠超出我們的設想。
5.學業壓力的影響
初中生為了升入普通高中面臨著較大的學業壓力。根據教師對學生的觀察和訪談,大部分學生都疲于應對繁重的學習任務,把生涯規劃看作一個較低優先級的任務。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這部分學生所處的需求階段尚在完成學業、超過同齡人的“生存和安全需求”階段,遠遠未到對自身生涯進行規劃所對應的“自我實現需求”階段。我們推測學業壓力有兩個影響因素:
(1)學生生涯理念的缺失。學生未能使用生涯的視角,從多元角度看待自身的發展。因此,學生對職校及其對應的工作可能采用了不合理的、片面的認知,導致學生使用了幾乎全部的學習時間用于準備中考,而忽視了生涯規劃的在學生擇業、升學以及自我發展中的應用。這恰恰說明生涯規劃課程的重要性。
(2)家長的焦慮和家長灌輸給孩子的價值觀。學生家長可能也對學生采用了較為單一的評價方式,僅僅以能否取得較高的文化成績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并以此對學生的生涯發展產生預期。當面臨較低的普通高中錄取率時,家長變得更加焦慮并將焦慮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也不得不將學習時間全部用于文化課程,以應對焦慮。
二、改進生涯教育課程的建議
1.加強規劃,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涯教育體系
依據舒伯的生涯發展理論,他認為,人的整個一生都牽扯到生涯教育。發達國家涉足較早,一般從小學就開始,并且對各學段的教育目標和內容都有完整的設計?;趯Υ朔矫嬗谐渥憬涷灥膰业膶W習前提下,大力探究打造和我國特色相契合的中小學生涯教育系統,旨在幫助學生建構差異發展的動力系統和生涯路徑。
2.建立融合型的教育實施常態
實施生涯教育課最大的困難是師資和課時不足,這兩個問題的解決是落實和推進生涯教育課是關鍵。結合國內外的探索,將生涯教育的內容和目標與學科教學、德育心育主題課、社團活動課融合起來,形成課程融合型的教育常態將是主要措施。
同時,可以進行課程教學與學期特色活動的融合,例如,可以打造學校的生涯教育活動周或者活動月,集中進行生涯教育專項講座、生涯教育進出校園、生涯教育成果展示等活動,以引起對生涯教育的重視、拓展生涯教育的方式。
3.建設全員參與的生涯教育師資隊伍
僅憑規劃師以及生涯咨詢師隊伍來落實中小學生涯教育是無法獲取良好成效的。比如,法國的“未來生涯”教育動員所有教職人員積極參與,校長、指導委員會、主任教師、授課教師以及檔案管理員等都有各自明確的任務。因此,在師資隊伍配備上要樹立全員參與的意識,在隊伍建設方面要堅持普及培訓和專業培訓相結合的原則。支持有資質和感興趣的教師拓展生涯規劃師的學習,漸漸打造一批優秀的生涯規劃師。
4.家校企研合作,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的格局
美國國家生涯發展聯合會提到,對于青少年生涯發展的整個過程來講,家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作用顯著。日本通過一系列的文件、政策、法令,把學校、家庭、企業聯結起來。生涯教育不僅要在學校內部行動起來,更要引導家長、企業、社會團體、學術機構等的關注和參與,一方面,推動社會資源進校園、進社團、進課堂,另一方面,幫助學生走出校園進企業、進社會,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的格局。
三、總結
筆者首次在本地區組織實驗學校在心理課中系統地實施生涯課程,實驗校的授課教師課前都對生涯教育課程做了大量知識理論的準備,并結合社會新型職業發展方向和經典生涯發展理論,精心設計課程體系,課后根據課堂教學情況不斷總結反思,積累了豐富的生涯課程經驗與資源。實驗學校在生涯課程實踐中,拓展了學校校本課程的領域,提升了授課教師的能力與水平,同時,啟發本校學生對未來生活更多的思考,提升生涯管理決策能力。我們在獲得課程實踐成果的同時,也提煉了影響生涯課程效果的原因,基于此,提出了改進生涯課程的建議。我們期待在下一輪的生涯課程中,課程內容能設計得更豐富、教學的方式更多樣化,讓生涯課程更受學生歡迎,能為學生的長足發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