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廷 王乾宇 孫江男 王玉萍
摘要:完美主義心理是當代大學生常見的一種心理狀態,當代大學生因個人成長環境,教育環境等多種影響因素,為自身設立過高標準,而對自身及對他人的過高標準會導致個人社交關系敏感,與其相交的個體也更容易感受到完美主義心理帶來的壓力,致使個體與周圍人的相處出現問題,逐漸產生社交焦慮及錯失焦慮。
關鍵詞:完美主義 社交焦慮 錯失焦慮 定量分析
一、相關概念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而社會交往則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狀態重要因素之一。過往大量研究證實: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也對大學生整體心理健康水平有著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因學歷優勢,80%的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前,往往自我感覺良好。但進入大學后,部分大學生會因環境及個人條件等情況,形成心理落差。自我導向型完美主義者及健康完美主義者能快速適應環境及條件落差,迅速調整心態,避免完美主義心態帶來的不利影響。但功能障礙型完美主義者及社會性完美主義者往往無法適應這種心理落差,也無法適當的調整自身標準,其心理健康水平會因此下降,甚至因此誘發其他神經性心理疾病。
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的主要表現為:對自己標準要求過高,甚至不切實際,對細節十分重視。社交焦慮表現為個體對人際交往和人際處境的不適應,患有社交焦慮的個體在與人交往時,往往會出現不舒服,不自然,緊張甚至恐懼的情況,甚至會伴有臉紅,出汗,心慌等生理癥狀。
錯失焦慮癥是移動社交媒體不斷發展后,出現的一種心理焦慮狀態。在移動社交媒體高速發展的現代社會,人們總是習慣性地長期反復查看移動社交媒體,以此持續了解他人及社會的狀況,從心理上暗示自己與社會和他人保持著緊密聯系。在此基礎上,個人對信息的需求和獲取已進入到強迫狀態,錯失信息帶來的焦慮不斷加劇,個體開始從害怕無法獲取足夠多的信息變為害怕錯過信息,這種心理狀態被業界專業人士定義為“錯失焦慮癥”。
二、研究方法
(一) 被試
本研究主要采用數據定量分析法,被試對象主要為某普通高校四個年級的100位不同專業學科的學生。筆者在研究中,使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對被試對象進行問卷調查,以年級為單位,分發100份問卷,經過回收篩選,最終獲得88份有效問卷,有效問卷率為88%。本研究被試對象的平均年齡為18—23歲;樣本中男生40人,女生48人,大一20人,大二22人,大三23人,大四23人。理科生38人,文科生50人。
(二)使用工具
1.交往焦慮量表(IAS):該量表主要用于評定被試個體的社交焦慮傾向及程度,該量表共15題,量表采用5級評分制。個體總評分越低,社交焦慮程度則越低,反之則越高。該量表效度優良。該量表Cronbachα系數較高,為0.82,85%的量表條目與總分相關較高,相關均值為0.45。
2.完美呈現量表(PSPS):該量表主要用于評定被試個體的完美主義心理程度及狀態。量表共27題,以7點計分法為標準,量表條目內容主要包含三個維度:掩蓋不完美分量表,呈現完美形象量表,呈現個體對缺點暴露害怕程度及特質量表。在本量表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其中,掩蓋不完美分量表與總分相關度最高。
3.錯失恐懼癥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該量表主要用于評定被試個體的錯失焦慮水平。量表共計16條目,采用5點計分制,量表測試從4個主體維度出發,具體包括:個體心理動機,個體對事件認知冬季,個體行為表現以及個體情感依賴狀態。個體得分越高,代表錯失焦慮癥越嚴重。在本次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數為0.86。
4.統計方法:主要使用SPSS22.0統計軟件,主要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統計,獨立樣本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等。
(三)結果
1.各量表得分情況:在本次研究中,被試個體的社交交往焦慮量處于中高等水平,個體完美主義處于中等水平,被試個體不完美分量表得分普遍偏高,被試個體錯失焦慮程度處于中高等水平。
2.差異研究結果:不同性別的被試個體各量表得分無明顯差異,不同學科的被試個體各量表得分無明顯差異。
3.相關研究結果:被試個體完美主義量表得分與社交交往焦慮量表得分呈明顯相關;被試個體掩蓋不完美量表得分與社交交往焦慮量表得分明顯相關;被試個體害怕不完美分量表得分與社交焦慮量表得分明顯相關;被試個體完美主義量表得分與錯失焦慮量表得分顯著相關,被試個體掩蓋不完美量表得分與錯失焦慮量表得分顯著相關,被試個體害怕不完美分量表得分與錯失焦慮量表得分顯著相關。
三、結語
性別差異未對大學生的完美主義心理,社交焦慮及錯失焦慮狀態產生明顯影響,主要因為現代社會男女生活學習狀態相似,社會地位也趨于平等。雖然傳統文化文化對男性要求更高,但女性在社會學習生活中也需承擔不小于男性的壓力,且男性也逐漸在適應社會標準的同時,享受了社會給予的便利,他們從中獲得認可和支持,心理壓力及情緒沖突自然也得到了緩和。
不同學科性質的大學生在各量表得分上無明顯差異,可能與如今大學生的學習環境有關。網絡的高速發展讓大學生更容易接觸了解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文科生和理科生除了自身專業學習外,所接收的信息出現大量重復和交集,各學科學生的專業背景逐漸被模糊,完美主義心理狀態及社交焦慮,錯失焦慮水平也無太大差別。
而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之所以與社交焦慮,錯失焦慮程度顯著相關,可能是因為當大學生個體存在完美主義,對自身要求過高,害怕在他人面前呈現不完美形象時,個體將更加重視自己在社交活動中的一舉一動,在此基礎上便會形成社交焦慮。完美主義心理致使個體對自身要求過高且十分重視細節,被完美主義心理影響的大學生個體欲在社交中展現自身完美形象,自然會更加重視能與他人產生聯系的信息獲取,一旦個體信息獲取不及時或錯過相關重要信息,完美主義心理便會讓個體產生自我懷疑,并隨之產生錯失焦慮及社交焦慮。
本研究分析結果能充分表明:大學生完美主義心理與社交焦慮及錯失焦慮狀態及程度顯著相關,完美主義心理對以上兩種焦慮狀態存在明顯影響。
參考文獻:
[1]胡巧紅..大學生接納、人際關系與社交焦慮的關系[D].廣西師范大學,2011.
[2]朱江..大學生成人依戀、完美主義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