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大學中,體育課程是一門必修的課程,然而目前大學生對于體育教育訓練存在的倦怠情緒已經(jīng)成為高校體育教學面臨的重要問題,如果不能幫助學生打消對體育訓練的倦怠感,影響的不僅是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對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也會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倦怠情緒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因此,需要對不同因素進行深入分析,找出影響大學生體育課參與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以此實現(xiàn)體育課教學效果的高效化,為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提供有效保障。
關鍵詞:大學生;體育學習;心理疲勞;產生原因;對策
美國心理學家曾將情緒定義為“情緒是一種積極的力量,具有組織、支持和控制行為的作用。” 美國學者戈爾曼認為,“情緒是一種有獨特思想的情感,它影響著人的心理和生理,控制著人的行為。”前蘇聯(lián)心理學家對情緒作了一般性定義:“情緒是人際關系或處世態(tài)度的體驗。”教育部門忽視了情緒,心理學領域也沒有充分考慮它的作用和意義。近幾十年來,對于情緒現(xiàn)象的內在機制揭露已經(jīng)加深。作為人們重要的心理過程,我們不僅要關注情緒的正負效應,還要關注對人類認知和行為的影響。戈爾曼提出了一種創(chuàng)新的概念:情商(EQ),而且有人在五個重要方面定義情商:自我認知、自我控制、個人刺激、觀察他人情緒、處理人際關系。情緒不僅是個人的心理現(xiàn)象,而且還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影響學生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學生成長過程中,情感特別豐富且有自己的特點,如制造浪漫、對事物充滿激情和創(chuàng)造性;他們也非常容易意氣用事,穩(wěn)定性和自我控制遠遠落后于成人;對學生而言,是非對錯、喜怒哀樂都是很容易受影響的。因此,學生應該試圖認識、控制和糾正他們的情緒,這類行為與其說是處理情緒,不如理解為管理情緒。學生情緒管理是控制和調節(jié)個人或群體情緒的過程。了解自己的情緒和他人的情緒,包括了協(xié)調、領導、互動和控制等活動。隨著情緒發(fā)展而演變,現(xiàn)代管理方法是:使用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維持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情緒管理方式取決于學生的成長過程、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和心理體驗,以及學生在人際關系中感受到的人生價值和情感結構的整體理解。學生的情緒管理控制要始終存在于教育活動之中,如果存在標準偏差無法保持良好狀態(tài),則要及時校正情緒,調節(jié)情緒的方式很多,例:運用幻覺來影響情緒、使用語言和行為干擾情緒、使用積極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激情,并以個人意志力控制情緒。此外,使用宣泄來控制情緒,說出心中感受,平息激烈的情緒;并用其他的情緒代替現(xiàn)有感受,以保持情緒不斷向好的方向發(fā)展;經(jīng)常鼓勵、認可自己,讓自己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換句話說,通過控制和調節(jié)情緒管理的作用。學生情緒管理的核心是“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一個重要的主體,要尊重、鼓勵、認可他們的一些情緒,幫助他們完善和發(fā)展自我,以及提高他們對情緒的理解。具體如下:克服情緒低落,保持樂觀態(tài)度;不斷激勵,培養(yǎng)學習過程中的自豪感,體驗成長的快樂;培養(yǎng)好的情感,充分體現(xiàn)人的價值。
現(xiàn)階段,很多大學生都越來越不重視體育課的鍛煉,對于他們來說,體育課并不是必須的,甚至在體育課程進行當中往往會產生一種消極的情緒,這種情緒嚴重的阻礙了體育課的發(fā)展,甚至也深刻地影響了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問題。大學生會產生這種對體育課消極情緒的原因有三點:第一是來自社會,第二是來自學校,第三涉及到大學生每個人自身的問題。從這三點來看,導致大學生普遍的對體育產生倦怠心理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不僅是大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并且涉及到社會和學校之間都存在一定的責任。本文分析出具體導致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產生倦怠的因素,這樣將很有可能在產生的原因當中獲取解決方法,從而有效地解決大學生在體育課程當中所受到的影響。
一、大學生體育學習中產生心理疲勞的癥狀
(一)大學生體育運動訓練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由于大學生在長期的體育訓練中,不能取得較為有效的體育訓練效果,長期下去就會對體育訓練產生畏難心理,潛意識逃避體育訓練,甚至產生即使訓練也不會取得有效進展的心理。在這一心理影響下,大學生在體育運動時難免會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不盡力訓練等現(xiàn)象,導致大學生的體育訓練效果不佳。
(二)體育課程安排不合理
可以明顯感覺到,目前大學從學校到教師對大學生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體育課程的安排設計欠妥,出發(fā)點只是為了完成課程目標。大學體育教育的課程安排較少,不能滿足大學生體質訓練的需求,或者安排的時間不合理,起到了反作用。
(三)大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情緒變化較大
大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心理疲勞會導致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與訓練動力大大降低,甚至會對自己的體育素質產生質疑,導致大學生在體育訓練中處于消極情緒中,更難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惡性循環(huán)下,大學生會產生自卑、厭煩的情緒,而且情緒較為不穩(wěn)定。
二、對策與建議
(一)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對體育訓練的認識
為了扭轉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不恰當認知,提高大學生的體育訓練參與度,打消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倦怠情緒,學校應該積極加強健康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體育訓練對提升自身身體素質的重要影響,并讓學生進一步意識到身體健康對于自己今后生活與學習的重要意義。因此,學校可以在校園內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活動,通過張貼海報、組織相關體育活動的行為逐漸吸引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參與感。此外,隨著與運動有關的綜藝節(jié)目的熱播,學校可以借助綜藝節(jié)目的強大影響力,組織學校師生進行當下大熱的“撕名牌”運動,通過全民參與,擴大健康教育的宣傳廣度,并以此加深大學生對于健康教育的認知深度,減輕對體育訓練的倦怠感。
(二)對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進行改革
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一般都是比較單一和單調的。這種教學方法深刻的阻礙了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興趣,所以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方法必須要得到改善。首先,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要教育學生對體育訓練產生一個良好的認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訓練的重要意義,而當學生不遵守體育訓練規(guī)則的時候應當產生一定的懲罰制度,這樣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地參與體育訓練。
(三)教師要改變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為避免學生在體育學習過程中產生心理疲勞,體育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計劃時,應當由簡及難,抓緊提高訓練的難度。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身體、心理素質等制動合適的教學計劃,避免給學生帶來心理壓力。另外,教師還應該適量避免重復性的訓練動作或者體育活動,盡量采用多樣化的體育運動。例如,在訓練學生的下肢力量和心肺功能,教師可以采取變速跑、跑走交替、倒退跑、追逐等多種形式。同時,體育教師還應該與時俱進,通過網(wǎng)絡了解流行的體育鍛煉活動。例如,前段時間較為流行的平板支撐、HIIT等,提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越野、爬山等活動同樣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動力,避免產生心理疲勞。
(四)理論教育與實踐運動有機結合
為了確保大學生能夠正確安全地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避免大學生進行運動鍛煉中的一些觀念與誤區(qū),大學體育教育應該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并且將理論知識和具體的實踐鍛煉有機結合起來。大學體育教育應該設置知識講授環(huán)節(jié)和具體運動環(huán)節(jié)。并且在每學期期末考試時,對大學生需要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考核,結合體育訓練成績,進行綜合測評。
(五)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
大學生體育訓練倦怠情緒的養(yǎng)成是社會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學校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想要減輕大學生的倦怠心理,就需要學校、社會與家庭聯(lián)合起來,共同為減輕學生的體育訓練倦怠情緒作出努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目前普遍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往往都存在懈怠的情緒,這種情況的產生是非常不利于社會發(fā)展的,而產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社會、學校、家庭以及大學生本身之間相互關系相互作用,產生了這種大學生懈怠體育訓練的情況。所以必須要讓大學生積極地面對體育訓練,改善大學生針對體育訓練而產生的消極態(tài)度,而進行改善的方法,就需要從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本身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制定一系列的改善方法,來有效地解決大學生懈怠體育訓練的情況。大學生在我國的社會發(fā)展當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而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社會發(fā)展,所以必須要改善大學生對于體育訓練的態(tài)度問題,只有大學生積極地面對體育訓練才可能有效地促進時代的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瓊娜.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排球運動員運動性心理疲勞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17.
[2]王添,陳飛飛,陸亨伯.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育學習心理的社會學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16,38(3):111-115.
作者簡介:
王季1986-01,男, 漢族, 河南鄭州人 ,鄭州鐵路職業(yè)技術學院 講師 碩士學歷 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