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燕紅
摘 要:物理學科知識是高中階段難度最大的一門學科,很多學生一提到物理學科就會畏懼,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不高,因此物理教師一直在努力研究高效的物理教學方法和手段。當新課改中將生活化教學理念引入課堂以后,物理知識變得豐富和生動起來,學生的興趣也與日俱增,學習效率也隨之升高。在本篇文章中,筆者將概述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以及如何實現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研究
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已經沒辦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培養成為了教師們關注的重點以及研究的難點。生活化教學方法是一種非常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將學科知識與生活建立聯系的教學方法。高中物理教師可以實現生活化教學積極展開活動,促使學生體會到物理知識的生活化意義以及生活化教學方法環節物理知識枯燥性的益處,同時促進學生高效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懂得如何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一、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意義
在最新一輪的課程改革進程中,生活化的教學理念得到了教師們的高度認可,是一種將理論與實際聯系到一起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而言是一種高效的學習方式,也是促進其綜合能力與素養提升重要教學途徑。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將知識點變得生動有趣,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物理學科知識點相對其他學科而言較為抽象,課堂教學活動以生活化的方式展開有利于學生快速融入其中,也有利于他們體會和認識到物理學科學習對于服務生活的重要性。此外,核心素養也是當下教育的熱門話題以及教師們共同追去的目標,高中物理教學生活化的實現,不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夠引領學生在解讀和分析生活化問題的過程中物理核心素養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
由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意義重大,高中物理教師結合生活化教學理念實現了課堂導入、教學以及實驗活動的生活化,具體體現了以下幾點。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就是導入環節,是教師們展開教學的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直接決定了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以及學習效率,因此導入環節受到了教師們的高度重視。傳統物理教學理念下,教師們通常會采用復習舊知或者直接講解新知的的方式導入課堂,形式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欲望。當生活化教學方法出現以后,高中物理教師們開始嘗試在導入環節實現生活化,以此促進學生在導入環節感受到生活的氣息,同時體會到知識的趣味性。
例如,學生在學習“靜電的防止與利用”內容時,高中物理教師一上課先提出問題:“為什么加油站工作人員在給車加油前要觸摸一下靜電釋放器?”學生立即結合之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回答。緊接著,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出一只鳥放到了連接到高壓電的金屬網制成的金屬鳥籠中,鳥兒安然無恙,教師繼續道:“如果將人放到籠子里會怎樣呢?”有的學生立即回答道:“也會沒事!”有的學生則指出鳥和人類不同,人可能會遇到危險。教師沒有直接將正確答案播放或者講解出來,而是展開了“靜電感應”教學,逐步將靜電感應、靜電平衡、靜電屏蔽等知識點講述出來,促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從靜電平衡的角度重新思考和解答剛才的問題,并且深刻體會到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的一些現象都與科學知識有著緊密關聯,進而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當導入環節以生活化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時,他們的學習欲望很高,想要深度了解和探究物理知識的動力也很強,為其課堂中認真聽講以及高效獲取知識打下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眾所周知,物理學科是一門關乎自然與生活的學科。當物理教學活動與實際生活脫離后,學生們難以體會到物理學習的快樂,也難以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意義。因此,當生活化教學理念提出后,高中物理教師立即進行了深入研究,并且迅速轉變教學策略,將物理知識回歸生活的過程中,促使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熟悉感并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也有利于學生課堂主人翁地位得以實現,使其主動參與話題的討論以及知識的探究,對其學習效率的提升也十分有利。
例如,學生在學習“摩擦力”內容時,高中物理教師一上課先拿著一個杯子走上講臺,問道:“同學們知道為什么老師手里的水杯沒有掉下去呢?”有學生立即將受力平衡的回答出來,教師借機又問道:“水杯受到了幾個力的作用呢?分別是什么?”學生將重力和摩擦力這一對相互作用力回答出來,為教師接下來展開摩擦力的講解奠定基礎。隨后,教師上演了推桌子的動作,剛開始用力較小,桌子沒動,到后來用力較大,桌子就動了起來,并結合此情境提出問題:“為什么剛開始我用力推桌子它不動呢?”學生仍舊將摩擦力的阻礙作用回答出來。當教師提問:“為什么后來桌子動了呢?”學生則表示推桌子的力氣大過了摩擦力。教師隨之引導學生分析了靜摩擦力存在條件、靜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滑動摩擦力大小相關的影響因素,促使學生逐步加深了靜摩擦力以及滑動摩擦力的印象。課堂教學活動的生活化使得物理知識以及物理課堂氛圍變得輕松和簡單起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隨之升高,參與物理知識討論的熱情也隨之升高,獲取物理知識的效率以及物理素養也隨之增強。
(三)實驗活動生活化
對于具有自然與科學探究性質的物理學科而言,單純的課堂講授難以促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科知識,也不利于他們物理學習效率的提升。實驗是物理課堂中必備的一種形式,也是促進學生高效掌握物理知識的關鍵所在,是同時也是教師們在課堂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一般情況下,物理教師會按照單一的實驗流程開展實驗活動,但是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創新性,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生活化方法與物理課堂融為一體后,高中物理教師也可將操作性較強并且具有趣味性的生活化實驗活動引入課堂,促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并且從生活化的實驗中發現更多科學知識,為指導生活打基礎。
例如,學生在學習“彈力”內容時,高中物理教師一上課先利用多媒體將射箭、蹦極以及跳水的圖片展示出來,促使他們通過觀察圖片中的運動聯想到“彈性”和“彈力”,進而為展開教學打基礎。緊接著,教師將學生分成了不同的小組,并給每個小組分發一根細鐵絲,鼓勵各個小組學生在感受鐵絲的彈性的基礎上設計出一個有彈力較大的物品。很多學生在小組討論過程中都能夠聯想到彈簧,并且想辦法制作出了彈簧。當學生完成制作以后,教師鼓勵他們用手按壓彈簧,并感受彈簧給手的作用力是怎樣產生的、研究其大小和方向,為后面學習彈力知識打下基礎。當講解“彈性形變”知識點以及后面探究“彈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等內容時,教師仍舊采取生活化的方法展開教學活動,以此促使學生利用身邊的事物展開實驗探究,并從中獲取的相應的物理知識點。在生活化的實驗活動中,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很高,動手能力和興趣也有所提升,為其掌握物理知識以及深入探究物理現象和規律奠定了基礎。
三、小結
一言以蔽之,在生活化教學理念下的高中物理課堂中,學生們能夠感受到物理知識點的趣味性,也能夠體會到物理知識與生活間的關聯性,進而全身心投入課堂學習氛圍中高效地獲取物理知識和能力。學生獲取物理知識的能力和效率提升后,他們的物理觀念、科學思維以及探究能力才會進一步提升,為以后學習以及科學研究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繼年.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 人文之友, 2019, 000(009):200.
[2]馬紅軍.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情境創設方法的探究[J]. 理科考試研究, 2014, 21(005):63-63.
[3]魏麗.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方式探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8, 000(001):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