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康妮 張婷婷 董知恩 張玉林
摘 要:高校大學生的培養一直是高校及行業都時刻聚睛的熱點,當代大學生的培養須與時俱進,不斷適應國家、行業及社會要求。在培養過程中素質培養是關鍵環節之一,大學生的素質培養有多種途徑,且目前素質教育提升空間仍然寬廣。每種培養途徑都要求制定計劃來更好地培養大學生,本文探討基于大學生素質培養過程的流程設計來分析高校應如何培養一位合格的大學生,讓當代大學生成為國家的棟梁,培養社會主義人才。
關鍵詞:大學生;素質培養;流程設計
一、從起跑線開始培養
1. 迎新見面會
在大學生剛進入校園時,筆者所在學校為了能熱情、高效、有序、平安地的迎新同學們的到來做好了充分準備,讓新生安心,家長舒心,社會放心。筆者學校安排好迎新人員來迎接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安全的進入校園。
2.班級分配
當學生順利進入校園時,學校認真且細致地做好班級人員分配。為了創建一個文明班級,給每一位同學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針對每一個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本班的管理方案。進一步培養同學的自信心,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到班干部的競選之中。
3.軍訓
(1)增強體質,磨煉意志,軍訓能讓學生明白做人一定是會吃苦的,并且還會吃不少苦的,養成堅韌不拔的意志,在以后的學習中能積極面對和克服困難。
(2)為國家培養國防后備力量,軍訓的內容也和國防生初級訓練差別不大,這也是希望將來哪一天真的發生戰斗了,作為學生能有能力沖向戰場。
(3)提高學生的團結能力,大家都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希望能通過軍訓能讓大家互相了解、互相幫助、提高同學之間的團結互助精神。
4.知識的學習及素質的培養
進入大學不僅要接受專業知識的學習,還要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要想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就必須堅持黨的教育方針,使得大學生能夠做到德、智、體、美、勞等全面發展,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然而在現實社會中,部分大學生只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出發,追求知識的單一性和專一性,認為只要有個特長,就可以走遍天下。這種畸形的發展狀態是違背事物整體性原則的,也是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在這種形勢下,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加強教育,培養出大量的具有全面發展的高級專業人才。培養大學生良好的素質需要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提高。
二、提高綜合素質
1.提高道德文化素質:要培養良好的道德文化品質,大學生需要做到自知、自省、自律。首先要做到的是對正確對待自我的態度,一個恰當的自我態勢是謙虛的,而不是自傲。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認識自己是重要的也是困難的,一個人一生都是在自我認識的道路上前進著。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從自我反省開始總結。做到“慎獨”這就是自律。這就是提高文化素質的小方
2.提高專業素質:專業素質主要指大學生的本學科、本專業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以及自我學習能力。當今社會,絕大多數工作都需要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常言道:“故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萬丈高樓從地起,從大學校園這個小型社會跨步到真實社會這個大染缸去摸爬滾打時,前期你或許能夠憑借短暫的記憶專業知識獲得一點甜頭,但到后期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時候,畢業生就會發現因為沒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遇到瓶頸。沒有過硬的專業知識與能力,求職者每走一步都會萬分艱難。而培養大學生的專業素質,前提是專業知識,要求學生就要好好地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知識學習與時俱進,學好學精,要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其次,更要廣泛的閱讀,拓寬其他方面的知識,因為知識都是有聯系的,都是相互匹配的。
3.提高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現代大學生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心理素質的好壞,決定學生做事的成敗。《心理素質的養成與能力訓練》一書中說:“心理素質教育是個體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個體成長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其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在培養大學生的流程中必須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訓練,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筆者引用《心理素質決定成敗》中有句話:“心理素質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更是使一個人富有一生的資本”。大一時,剛脫離父母的照顧面對新的學習、生活與組織環境很是不適應,大二大三期間有生活與學習上的問題,大四時,面臨即將畢業找工作的壓力。這些問題會讓心理抵抗能力較差的學生產生心理疾病。因此為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筆者認為在培養時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組織學生學習心理相關知識的學習,這有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此外可以加強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學生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而且在團隊協作中增強心理素質能力提升的獲得感。
4.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強壯的身體支撐,有再大的能力都無法施展抱負。進入大學第一課,便由軍訓教官指導。大學軍訓,既能磨煉心性培養艱苦奮斗,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又能強生健體增強組織紀律,養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在校學習期間,時不時還會舉辦趣味運動會,來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
5. 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1)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當代大學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動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國家也無比重視大學生的創新教育,每年都有許多創業創新大賽。如: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匯新杯”新興科技+互聯網創新大賽、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等。為千千萬萬大學生開發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要在有形和無形中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參加各種創新創業大賽為有形,無形是老師在授課時的知識拓展,隨后引導學生進行散發思維思考,完成舉一反三,要讓學生學會多方位思考問題,而不是單一的做接收機器。
(2)堅持思維的獨立性:對于需要獨立思考這一學習重要性,中西方難得的意見同一。英國牛頓曾說:“思索,繼續不斷的思索,以待天曙,漸近乃見光明”。而中國偉大教育學家孔子也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生中存在過于信任老師的情況,對于老師講解的內容只管全盤接收,自己不做思考,或者有的時候是發現了錯誤,但腦海中老師是不會講錯的想法又讓他放棄“掙扎”。此習慣導致當代大學生也很少有或是愿意去獨立思考的。為糾正這錯誤習慣要從一開始進行,大多學校都有開設相關的課程、舉辦有關的活動,以此培養大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
6. 提高大學生的社會人文
(1)建立完善人文課程:學校教學部門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意識上做到對人文科學的正確認識,扭轉人文科學當前的弱勢地位。在課程設置方面應做好充分的調研,對于專業課程設置到精細化,再增加人文輔助課程,保證學生充分了解到社會人文知識。
(2)加強文化教育:一個好的環境,會潛移默化的改變一個人,借助高校對校園文化的重視,來推動整個社會重視人文素養氛圍的養成,讓人文素養及更多更好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并發揚光大。
三、 畢業及實習
1. 畢業論文設計
經過大學四年的學習,學生已經清晰地認識了自己,可以將對自己大學的總結寫進畢業論文中,深度地剖析自己。
2. 專業知識培訓
在學生離開大學的校園,初步進入社會中。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單位,在進行實習中,我們會對學生的專業知識進行復習與培訓,讓學生掌握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在一步進行崗位培訓,實習,到正式工作。
四、結語
大學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使大學生學到專業知識和掌握專業技能,更重要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怎樣面對挫折,怎么適應環境,以及怎樣運用自己的一技之長立足于社會。我們的方案恰巧從學生這一教育主體入手,讓教師主導從學習環境、身體素質、專業知識、創新能力等方面培養學生,讓當代大學生畢業后成為國家的可用之才。
參考文獻:
[1]楊大秋,劉曉南.高職鐵道通信專業人才培養流程圖設計.(J)電子制作,2015,(4Z).
[2]李滔.大學生就業能力和教育策略研究綜述.(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9(26).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四川? 綿陽? 62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