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自明
摘 要:本文針對近年各地頻發森林火災的現狀,列舉了森林火災給生態環境造成的巨大危害,分析了形成森林火災的主要原因,結合工作實際探究了森林火災的預防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森林火災;生態環境;預防措施
引言: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瀘沽鎮發生重大森林火災致使31人遇難;2020年3月30日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又發生重大森林火災受災面積1000余公頃,致19人死亡(新華網、中國網)。經統計2019年我國發生森林火災2345起,受災森林面積13505公頃,美國加州山火受災面積10.2萬公頃,造成20萬居民緊急撤離;澳大利亞森林大火過火面積達到1000萬公頃,造成33人死亡(新華社)。這些頻發森林火災帶來的重大財產損失與環境影響,再次警醒我們正視森林火災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危害,積極探索森林火災預防措施。
一、森林火災嚴重破壞生態環境
(一)毀壞森林植被,打破生態平衡
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它肩負著國家生態安全,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據測算1公頃森林一天大約能消耗1噸二氧化碳釋放0.73噸氧氣,相當于1000人一天吸入的氧氣量;它還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以及美化環境的巨大作用;更具有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木材及林副產品促進經濟發展的巨大功能。但形成期較長抗破壞能力差,在南方地區一片森林的形成要40-50年,在北方或干旱半干旱地區形成一片森林要100多年,可是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就會把幾十上百年森林毀于一旦,生態環境將受到嚴重干擾而失去平衡。
(二)破壞水源環境,造成水土流失
森林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的關鍵要素,譽為“綠色水庫”;據測定,每公頃森林可以涵養降水約1000立方米,在蓄水能力上,林地平均最大蓄水能力比荒地大30-40倍,天然林是人工林的3倍左右,所以森林既是一項產業,也是水庫、錢庫、糧庫,還能夠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實現生態環境良性循環。經國家林業局統計:森林生態系統每年可以減少(固持)表層土壤量為171.2萬噸,按照表層土20厘米土壤容重1.3g/cm3計算,相當于阻止了658.5公頃土地退化,可以保持土壤N元素7875.4噸,保持土壤磷元素975.86噸,鉀元素24824.62噸,固定土壤有機質385.21噸。
如果森林被燒毀,造成林地裸露,將失去森林原本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會引起水澇、干旱、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三)燒死珍貴動植物,破壞生存環境
森林火災不但可以直接燒毀植被資源還會燒死野生動物,據報道2019年澳大利亞森林火災直接燒死野生動物有4.8億只,其中考拉種群數量可能減少一半,幾乎燒毀了澳大利亞東南部所有森林風景區;森林火災燒毀了野生動物棲息地,縮小了它們的生存空間,斷絕了它們的飲食來源,將直接影響人類的生命安全,據部分專家論證:現在危害全球的“新冠病毒”就與因森林火災破壞蝙蝠生存環境有關。
森林火災還會破壞野生菌類生長空間,燒毀林下菌種。享有“中國松茸之鄉”的四川雅江縣林區中就有豐富食用野生菌,如松茸、雞樅菌、盧菌、虎掌菌等珍貴菌種,菌類發展不僅是當地老百姓的產業更是他們耐以生存的生活來源,前幾年雅江縣的密溪溝發生森林火災,造成大面積的森林被毀,森林火災過后這些菌類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不會生長,直接影響當地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與生活質量,“沒有青杠林,哪來菌子山”就是當地火災后的真實寫照。
森林火災對自然強大破壞力,告誡我們應當迫切正視森林火災危害,認真分析積極應對,預防為先科學施策,以最大限度保護森林資源安全。
二、森林火災的主要成因
(一)自然火災
是指由某些自然現象中所引發的森林火災,主要有以下兩種:
1.雷擊火
雷擊火是自然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源于閃電以強大的電流擊到樹木引起林區植被燃燒形成的森林火災,這種森林火災主要發生在夏季強對流天氣,2018年、2020年發生在四川省宜賓市清溪溝的森林火災都是這類情況。
2.自燃
由于林區枯枝落葉或其它可燃物堆積較厚,當具備燃燒條件時就會發生自燃,蔓延形成森林火災。
(二)人為火災
人為火災是人類進入林區疏于火源管理而引發山火的森林火災,主要有以下幾種:
1.生產性用火
主要發生在春耕和夏播時節,老百姓為便于開展農業生產工作,會在林區邊緣燒灰積肥或焚草燒秸,將周邊植被引燃形成森林火災。
2.祭祀用火
主要發生在春節、清明節等傳統節日,老百姓有進入林區進行上墳、祭祀燒紙錢、放鞭炮的習慣,往往會引發森林火災。
3.野外用火
是指先關人員疏于防火意識進入林區吸煙、野炊、狩獵等違法行為引發的森林火災。
4.輸電線路引發
當穿越林區的輸電線路在大風、雷電等情況下會產生火花或接觸林木容易造成森林火災。
雖然造成森林火災的原因多種多樣,但經統計人為原因占80%以上,是有效預防森林火災的主要對象。
三、森林火災預防措施
森林火災具有突發性強蔓延速度快、地形復雜交通不便和燃燒猛烈破壞能力強的特性,一旦發生將不利于撲救,雖然我們無法預測和制止自然火災,但人為森林火災是可以預防和避免的,主要有以下工作措施。
(一)加強生態意識宣傳樹立全民防火意識
1.森林防火是群策群力的工作,需要政府積極引導,廣大群眾全員參與,全社會樹立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思想上建立一道防火線,做到防范于未然。
2.注重林區宣傳,采用刷寫標語、張貼橫幅、樹立宣傳牌等方式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將森林防火意識警鐘長鳴。
3.堅持進入校園宣傳森林防火知識,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更是知識的全面接受者,采取進校園宣傳環森林防火知識的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森林防火意識水平,還能以“小手牽大手”的模式,有效監督學生家長在林區隨意用火的陋習,起到森林防火現實意義。
4.開展警示教育,拍攝森林火災警示教育片在各類媒體平臺播放或組織林區老百姓觀看、宣講森林防火處罰案例等方式開展現身說法以案教人,對僥幸者以震懾,維護法律的尊嚴,使老百姓知法守法恪守森林防火相關規定提高森林防火整體水平。
(二)嚴控火源管理保障森林平安
1、增加林區巡查頻率,嚴厲制止在林區燒灰積肥、上墳燒紙、燃香求佛的行為發生,一經發現嚴厲制止,并依據相關法規條例進行處罰。
2、嚴控火源進入林區,科學設立森林防火檢查崗,加強林沿宣傳防火知識,倡導鮮花祭祖,文明祭祀形式,嚴控火源檢查,堅決制止帶火進山的行為發生。
3、建立森林防火防范機制、健全森林火災的預案,一旦發生火警,做到有警必出,出警必勝,將火情打小打了,最大限度維護林區安全。
(三)規范輸電線路安裝落實巡查機制
1、進入林區的輸電線路首先須設計規范并建設達標,對不規范的線路進行整改,對裸露線路進行絕緣化處理同時安裝防護與監控裝置,有效防止森林火災于未然。
2、在輸電線路和變壓器下開設防火隔離帶,將輸電線路下的植被全面清除形成空地,空地距離應保持在10-15米寬度,保障林區防火的絕對安全。
雖然火災無情,但大部分森林火是能預防的,只要人人樹立森林防火意識,切實做到火源不入山,森林火災就不會發生,生態環境才會到有效保障,我們的生活質量才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