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燕
摘 要:隨著時代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管理經營也走進了一個新的時代。當前社會環境下,企業的管理學成為企業管理者們深入研究的重點課程。在企業的日常管理中,激勵理論是重要的管理環節。其對企業的日常實踐與管理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日常管理中靈活運用激勵理論,可以充分地激發出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讓企業的生產邁上一個新的臺階。本文主要對激勵理論進行了簡要的描述,并對其在企業管理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進行了說明,希望能讓企業的管理者有所啟發。
關鍵詞:激勵理論;現代企業;企業管理
當今社會,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社會現代化的高速發展,各個企業的發展也走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想要讓企業適應新的環境,對其進行相應的現代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改革的具體落實方式應當是從管理層開始進行改進。通過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的改革,來讓企業逐步適應現代化的浪潮,從而讓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收益越來越高。在進行管理模式的改革時,對激勵理論的實際應用很有必要。人才的培養是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的關鍵,而管理模式種激勵理論的運用則能夠讓企業員工發揮出他們的潛在力量,進一步提升企業的生產力。[1]因此,如何靈活運用激勵理論,是現代企業管理中重要的一個環節。
一、什么是“激勵理論”
在傳統意義上,“激勵”是通過語言或行為的方式,對他人進行評價和表揚,從而讓其內在的動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激發,使其保持一種積極的工作狀態和行為模式,進而得到更高的工作效率,讓對方能夠向既定的目標更進一步地采取相應的行動。
激勵效應的核心由許多要素組成。其中,較為重要的是人的既定目標和期望水平,以及外部刺激和人為影響因素。既定目標,即是一段時間內受激勵對象工作的目標,可以是短期的小目標,也可以是中長期的長遠目標;期望水平,是指受激勵對象希望能夠達到的工作水平和質量,以及其希望受到的物質或精神回報;外部的刺激具體表現在語言,物質上的獎勵;整個激勵理論的實踐過程,最終期望達到的目標,是受激勵對象能夠以更高的工作效率,完成或超過其既定目標,并且滿足其內心的期望水平。
二、激勵理論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提升企業生產效益
管理層做出的一切改革,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企業能夠進行更好更快的發展,并且適應時代和社會的變化。在企業的管理中進行激勵理論的運用,其最終目的也必然是讓企業產生更高的效益。同時,企業的效益也是員工關注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直接關乎到員工工作和生活的穩定,是非常重要的外部影響因素。
在管理過程中運用激勵理論,其最終必然可以讓企業的效益得到相應的提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企業員工有著各自不同的性格和學習經歷,他們對待問題的看法和行動模式也各不相同。而激勵理論的靈活合理運用可以讓他們為了一個目標一起努力,通過激勵表現優秀的員工,可以讓這部分員工進行更加優質的工作,同時也能夠讓其他員工以他們為努力方向,進而讓整個企業的員工向相同的方向努力,使得企業獲得更好的生產效益,讓企業的發展離原定的目標更進一步。
(二)提高員工綜合素質
企業間的競爭中,人才的競爭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在人才的培養環節中,除了進行基本的培訓和人力資源管理,激勵理論的運用也是提高員工綜合素質的重要環節。通過運用激勵理論,可以讓員工擁有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加端正的工作態度。只要認真工作,做出效益,不僅能對企業有益,企業也會給自己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在這種激勵模式的工作環境下,員工會為了更加高效和高質量地完成工作而不斷提升自己的相關能力和專業知識,通過不斷學習讓自己變得更有價值。在員工中推進激勵模式的運用,對提升員工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幫助。
(三)提升員工團隊合作能力
在企業管理過程中,讓員工進行團隊合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很多工作都不是某一個員工可以獨自完成的,很多重要的工作也需要聽從多方面的意見,進行綜合考量之后才可以成功做完。因此,讓員工之間更加團結,是在管理模式中運用激勵理論的另一個重要因素。[2]通過對員工的激勵,給出完成目標后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可以讓員工為了一個目標一起努力。在這種激勵作用下,員工會自行探索最可行的行動方式,并對行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行探索和解決。在這種行為模式下,企業的工作能得到更優質的解決,企業的效益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如何在管理中運用激勵理論
激勵理論是企業提高生產效益和員工工作積極性的重要理論基礎,通過激勵理論的運用,可以讓員工以更加高效和自覺的方式進行相關的工作。當然,激勵理論的具體運用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將各方面因素都考慮進企業的管理模式中,最終制定出一套適合企業當前生產運營模式的激勵體系,才能夠最終實現企業上產效益的提升,實現管理體系的改革。
(一)做到公平公正
激勵理論的核心是對員工積極性的提升,其實現的手段是通過物質或精神上的獎勵和刺激。在這一過程中,做到公平公正是十分重要的。在某些企業中,部分員工在工作時間做工作以外的事,工作效率低下,卻在下班時間選擇加班,完成當天早就應當完成的工作。這部分員工卻受到了獎勵,這將會導致不公平現象的發生,其他員工也將紛紛效仿,企業生產效率大幅降低,最終面臨巨大的危機。這就是激勵理論運用不當所導致的,也是因為沒能做到公平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員工。
想要做到公平公正,需要企業領導者和管理層對員工的工作有充分的了解。員工的工作性質和工作模式不同,決定了他們需要受到的評價標準也是不同的。針對技術研發型人員,他們不是每天都能做出工作成果,但只要其工作在穩步推進,并且工作的進展符合企業發展的速度,那他們就應當受到獎勵;針對行政工作人員,他們的日常工作大都是重復的,只要他們能夠保持日常的工作熱情和工作態度,就可以受到激勵;對以追求業績為主的工作來說,按照業績給予相應的激勵,是最好不過的激勵模式。
(二)多種獎勵模式相結合
對于員工來說,其工作的直接目的就是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但是,想要員工進行長期的高效率的工作,單純只有物質上的獎勵是不夠的。對于一個人而言,精神建設也很有必要。因此,在進行激勵體系的建設時,不能忽視精神層面的獎勵,需要落實一種綜合的獎勵模式。例如優秀員工的評選,工作總結會議上的表揚,都可以讓員工得到強烈的認同感,讓他們對工作有更高的積極性。同時,物質的獎勵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滿足了員工實質的物質需要,才能讓員工有更高水平的追求。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二者缺一不可,是相互作用的,相輔相成的。
(三)多層次激勵模式
根據員工工作的內容不同,需要對其進行不同的評價和激勵方式。而對工作內容相同的員工,則需要采用分級的獎勵形式。這可以讓員工為了更高水平的獎勵而不斷努力。同時,這個獎勵的設置應當是切實可行的,而不是為員工“畫大餅”。通過這種方式,員工將會有更高的工作效率,為了追求更高的企業效益而積極奮斗。
結語:激勵理論是現代企業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企業的管理過程中,如果因為不想為員工付出更多物質和精神成本,而導致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下降,那么這將得不償失。相應的,設立合理的激勵體系,讓員工得到更多的認同感和物質獎勵,他們將保持并發展出更高的生產工作積極性,使得工作得到更優質的完成。
參考文獻:
[1] 蔡新秀. 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 2012(12):95-96.
[2] 蘆愛紅. 激勵理論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運用分析[J]. 現代商貿工業, 2018, 000(01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