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德庭
【摘? 要】國家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不斷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不斷加強資源整合、資源的有效利用。各地采取了合班并校、布局調整的重大舉措,讓小學生走上寄宿之路,需要學校調整管理模式,精細化管理,留住小學生的寄宿之心,保障小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達到育人的目的。
【關鍵詞】寄宿;管理;精細化;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35-0006-03
Let th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Keep the Heart of Boarding
(Anyang Township Central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REN Deting
【Abstract】In order to narrow the education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achiev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country has continuously deepened 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and has continuously strengthened the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resources. Major measures have been taken to combine classes and schools, and adjust the layout to allow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embark on the path of boarding. Schools need to adjust the management model, fine-tuned management, retain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boarding heart, and ensure tha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omplete their studies smoothl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people.
【Keywords】Boarding; Management; Refinem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近年來,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深入,教育格局也發生了新的變化,教育目標不斷更新和提高,教育任務也越來越沉重,科教興國事業顯得更加緊迫。國家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力度,不斷深化體制改革,在提倡教學理論與方法改革的同時,注重對教育格局進行調控和改變,為了實現資源整合和優質教育的有效利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實現教育均衡發展,教育部門根據各地現狀,采取了合班并校、布局調整的重大舉措。在農村,大批初中生并入城區學校就讀,而在原有的各教學點就讀的小學生則隨之并入鄉鎮中心學校集中寄宿就讀。小學生寄宿,給教育管理增加了工作難度,導致了不少問題,需要學校從宏觀出發,從微觀入手,精細化科學管理,才能促進學校工作全面正常運行,為學生的安全和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一、小學生寄宿存在的不便與問題
(一)小學生年齡小,不利于寄宿管理
較初中學生而言,小學生年齡小,身心發展相對不夠完善,自理能力低下,甚至有些小學生善未脫離父母或爺爺奶奶的嬌生慣養。在這樣背景下的寄宿生,管理起來難度相當大,增大了管理壓力,提高了管理難度。
(二)小學生寄宿缺少關愛
大部分農村小學生本身就是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嚴重缺少父愛和母愛。如今在學校寄宿,又隔斷了能夠撒嬌賴皮的爺爺奶奶等監護人,沒有了親情的陪護,在某種情況下顯得有些可憐。
(三)教育管理得不到家長的支持或理解
常言道:“家校不分家。”對學生良好的教育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合力。近些年來,廣大教師總結出一個規律: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后必定有一個優秀的家庭作為后盾,往往這樣的家庭對教育也是非常支持的。但是,隨著合班并校的舉措推行,部分家長不能正確地理解和認識,存在客觀和主觀的諸多不滿。再加上孩子比較小的思慮,往往會沒事找碴兒,社會上也會發起一些不良輿論,給學校管理和教育教學帶來了諸多阻力。
(四)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模式需要轉型
過去的初中生寄宿,學生年齡大,接受能力強,適應能力也強。管理上注重思想指引,進行勵志教育,管理趨于宏觀。但是小學生年齡小,各種行為習慣還不完善,不能主動適應環境和條件的改變,動手能力差,處處需要教師的指導,甚至幫助。所以學校管理更需要精細化,需要管理模式趨于微觀。換句話說就是要從細處著眼,重視精細化過程管理。
育人如行軍打仗,要穩住軍心。學校、教師要迎難而上,面對現實,應該讓管理變得更精細化,創建學生安心學習的環境,做學生的守護人,引領學生正確思考,明確方向,端正態度,健康發展。
二、為學生排憂解難,讓小學生守住寄宿之心
(一)教師做好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認清現狀,面對現實,樹立努力學習的志向,減少因寄宿而產生的心理負面因素影響。其次,教師要做好家長的心理輔導工作。教育的直接對象是學生,但是,家長的思緒會直接影響學生能否認同學校教育和安心在校寄宿學習之心。因此,學校極力地創建學生能寄宿學習的條件和環境,教師要積極引導家長了解學校的管理,解除家長的后顧之憂,給學生灌輸有利于學校教育的積極態度和思想。
(二)彌補學生缺失的關愛和親情
在親情的關愛下,孩子會感受到幸福和安全。突然間讓孩子離開父母、親人,寄宿在學校,一下子難以接受或不能快速適應。為了讓孩子安心在校學習,教師就要想方設法彌補學生因寄宿而缺失的親情和關愛,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首先,教師要時刻關注每個學生,了解其內心動態和一舉一動,完全掌控學生狀態。其次,快速成為學生的朋友或賴以生存的幫手,讓學生明白,離開父母住在學校里,教師就是他們的父母,有委屈可以找教師傾訴,有困難可以找教師解決。最后,教師付出真愛,去感化學生。愛是相互的,只要教師付出真愛,學生也會真心喜歡他。只要教師用一顆平常心、責任心去面對自己的學生,就能做到愛自己的孩子和愛別人的孩子一樣。
(三)改良生活條件,優化學習環境
管理好小學寄宿生必須解決好四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解決好吃的問題。學校要注重科學飲食,合理配餐,均衡學生營養,組織學生吃到可口的飯菜,培養學生不挑食、不剩飯、不浪費、吃得飽的飲食習慣,做好學生的飲食保障工作。第二,解決好睡的問題。住宿條件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校的生活質量,影響著學生的身心發展,乃至學習狀態。學校制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有效組織學生作息對學校整體管理工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學生小,要做到有規律的作息。第三,解決好學生玩的問題。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小學生特別愛玩,在學校寄宿也不能抹殺,因為他們還沒有養成良好而穩定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正是小學生思想、行為開始塑造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玩好。如:開展有意義的趣味活動、教育主題、各種競賽活動等,在玩中接納組織與管理,在參與活動中玩好、玩痛快。第四,解決好學的問題。學校管理終究要回到學習上來,因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結合課堂內外引導好學生學習,知識與能力并重,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四)架起家校溝通的橋梁
溝通便是為了理解和支持。面對小學生寄宿,家長存在顧慮,需要學校與家長密切溝通。一方面可以讓家長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可以解除家長顧慮;另一方面學校和教師也可以通過家庭的了解,更好地切合實際地管理學生。學校對學生的直接管理者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任務艱巨。
第一,定期開家長會。作為教師應該做好準備,借助家長會和家長交流學生在學校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充分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同時講清學校的相關要求,讓家長認識學校,全力支持學校的工作。作為家長,應該本著了解的目的,在家長會上捕捉一切有利于自己孩子發展和學習的信息,多了解孩子,為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做好充分的后盾保障,而不是抱著應付、擺樣子的目的參加家長會。否則家長會真的就流于形式了,沒有實際意義。
第二,召開個別家長會。班主任或學校的個別部門根據部分學生的共性問題,召開個別家長會。這樣的家長會目的性強,對于學校或班級的發展管理有著重要作用。如寄宿生中有部分學生周末放學時不能按照學校要求乘坐校車,而是乘坐“三無”車輛上下學,不符合學校的規定,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就需要召開個別家長會,進行專項解決。
第三,單獨談話。對于個別學生的問題,班主任采取單獨談話的方式,把家長請到學校,單獨解決。如:因為家庭問題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心理、特別突出的問題學生、學生寄宿的生活問題或通過電話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通過單獨談話來解決。
第四,家訪。對于有些家長確實存在困難,不能到學校和教師溝通的,或確實需要教師深入家庭考察了解的情況,班主任可以通過家訪的方式,進入學生家庭了解情況,主動與家長取得聯系,保障學生能更好學習、生活。
(五)教學生學會獨立
學會獨立的本領,是學生能安心在校學習生活的關鍵。首先,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思想意識。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怎么干。在家,學生都是在家長的呵護下,只知道享受,出現問題不知道自己解決,有很強的依賴性。在學校寄宿,有些問題就需要自己解決和處理,就算是求助別人,也應該知道找誰容易解決問題。如就餐中有學生把飯盆丟了或找不到,這樣的現象應該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部分學生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便束手無策。導致的結果可能是幾天吃不到飯,或是請來家長和學校糾纏等。但是會解決問題的學生會求助教師或在旁邊找找就能輕而易舉解決問題。其次,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適應能力就強,這種動手能力來自生活實踐。如簡單的清潔衛生,對于每個人來說應該是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但是家長慣著孩子,偏偏不讓孩子做這些事,甚至聽孩子在學校做清潔竟認為不合理,實則阻礙了孩子動手能力的發展,這樣的孩子適應能力會極差。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育變革是時代的要求、社會發展的趨勢,合班并校、布局調整,讓小學生走上寄宿之路也是教育的新需要,學校、教師、家庭有責任為學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保駕護航,創建環境。雖然有困難、多阻力,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群策群力,一定能留住小學生的寄宿之心,打造科學的管理方式,創建和諧的環境,達到育人的初心。
注:本文為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農村小學生寄宿精細化管理策略研究”(課題編號:GS[2020]GHB398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吳承斌.如何加強農村小學寄宿生的精細化管理[J].教師,2015(06).
[2]陳三六,王燕蓉.淺談如何加強農村小學寄宿生的管理[J].新課程研究,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