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捷序
《弱鳥如何先飛》一文,是198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到當時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之一的福建寧德擔任地委書記后,利用2個月時間,同地區幾位領導同志調研了閩東九縣的基礎上寫下的隨感和思考,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認識解決貧困地區發展問題的經典之作。文中,他將閩東比喻為“弱鳥”,提出樹立“先飛”意識,并親自制定“飛洋過海”戰略,勾畫了“羽翼豐滿”的藍圖,為當時閩東發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前進方向。30多年后的今天,我們重溫《弱鳥如何先飛》,有助于我們更好穿越歷史,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感悟習近平總書記深沉的使命意識和強烈的擔當精神,從中汲取精神偉力,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奮進新征程的實際行動。談四方面學習感悟。
從“‘先飛’意識”,學習感悟總書記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辯證思維
總書記在文章開頭“‘先飛’意識”一節中,針對閩東“老、少、邊、島、貧”的實際,一針見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擺脫貧困的關鍵,地方貧困,觀念不能“貧困”,思路不能“貧困”。要求黨員干部群眾都要來一個思想解放、觀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講一講“弱鳥可望先飛,至貧可能先富”的辯證法。這一偉大的思想轉變為后來閩東后發趕超,實現從“擺脫貧困”到“多抱幾個金娃娃”的華麗轉身,注入了強大動力,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
回望寧德,觀照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到治國理政突出位置,提出“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實現1個億貧困人口脫貧,對世界減貧進程作出重大貢獻。這些都是總書記運用辯證思維認識解決中國貧困問題形成的重大實踐成果,與他當年提出的“先飛”意識一脈相承、一以貫之。我們要學習總書記這種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辯證思維,堅持勇于創新,破除因循守舊、慣性思維,善于調查研究,善于破解難題,做黨的好參謀、好幫手、好同事,更好發揮新型政黨的制度優勢,扎實履行參政黨職能。
從“飛洋過海的藝術”,學習感悟總書記推進改革、擴大開放的戰略思維
總書記在“飛揚過海的藝術”一節中,針對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形勢,指出要向外飛,在國際市場上經風雨,在商品經濟中見世面。要根據閩東實際情況,摸索出一條與之相適應的路子,并提出擴大開放,“硬”的缺少些條件,可以多講“軟”的,做好軟環境建設的文章,比如簡化手續、降低費用、改善服務質量,“一個窗口,一個圖章”等。這是總書記當年最早提出關于審批制度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創新理念。正是在他這種大膽改革、擴大開放的思路引領下,閩東發展步伐不斷加快,從貧困落后走向欣欣向榮。
回望寧德,觀照現實。黨的十八大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打出一套漂亮的“組合拳”,比如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建設自貿區、共建“一帶一路”等創新舉措,極大增強全社會發展新活力。我們要學習總書記這種全球視野、勇于改革、開放合作的雄韜偉略,胸懷“兩個大局”,不斷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九三學社人才智力密集的優勢,持續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力,為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超越、建設更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福建貢獻積極的力量。
從“怎樣豐滿羽翼”,學習感悟總書記因地制宜抓產業發展、持久精準抓脫貧致富的經濟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在“怎樣豐滿羽翼”一節中,全面系統闡述閩東發展經濟的思路。在產業政策上,他提出“農業、工業兩個輪子轉”。一是抓大農業,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二是明確閩東發展的動力在于工業,工業要正確處理速度和效益的關系。對脫貧工作,強調要打持久戰,要有明確的脫貧手段,無論是種植、養殖還是加工業,都要推廣“一村一品”。在民族工作上,他提出立足點在于發展經濟,只有把經濟搞上去,才有可能談民族的真正平等。正是總書記當年的精準施策和經濟思想的引領,閩東發展一步一個腳印,一張藍圖干到底,并按照總書記“多抱幾個金娃娃”的熱切囑托,引進落地時代新能源、上汽集團、青拓集團、東南銅業等產業龍頭,生產總值邁上2000億元臺階,多項指標增幅領跑全省。
回望寧德,觀照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研判,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并提出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是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和國內外經濟形勢,總書記提出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正確前進方向。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總書記當年在閩東提出的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思想,與時俱進、不斷發展豐富,最終形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我們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經濟思想,圍繞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積極服務并深度融入新發展格局等議題,深入開展調查研究,用好政黨協商、政協協商等平臺,積極開展協商議政工作,努力做好服務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文章。
從“鴻鵠之志”,學習感悟總書記從嚴治黨、終生為民的初心使命
總書記在文章最后“鴻鵠之志”一節中,嚴肅提出,從嚴治黨、為政清廉關系到改革開放的成敗,始終是我黨的生命線。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寧德工作期間,他把清理干部違規建房問題作為懲治腐敗的突破口親自抓,決心得罪領導干部兩三千人,也不得罪三百萬寧德人民群眾,充分體現了他人民至上的從政理念。清房行動結束后,當地群眾給予“共產黨的老作風又回來了”這一極高的評價。
回望寧德,觀照現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大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這場偉大自我革命,以“得罪千百人,不負十三億”的堅定決心,持續正風肅紀,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推進反腐敗斗爭,贏得了黨心軍心民心,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為之一新。“得罪千百人”體現了總書記對腐敗現象的深惡痛絕、對反腐肅貪的無畏無懼,“不負十三億”體現了他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境界。我們要學習總書記廉潔奉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持黨的領導,不忘合作初心,落實廉潔自律各項要求,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把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促進民生改善作為履職重要著力點,協助黨委政府解決好人民群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不懈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福建九三的一份力量。
(作者為全國政協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常委、九三學社福建省委主委)
責任編輯:尚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