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發展,科技水平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使得各地的城鎮化、工業化建設進程加速。經濟的持續發展,導致國內電力、煤炭、石油等能源需求量增加,加劇了能源的消耗,為人類生存環境帶來了較大的挑戰。
若選煤污水內含有懸浮物,則其水質為中性,礦化度、總硬度比較低。懸浮物主要包括:微小粉塵、巖塵、煤塵等。含懸浮物選煤污水的礦化度比較低,懸浮物的含量比較高,水體處理工藝為混凝、沉淀、過濾及消毒等。混凝原理在于,可以促使水體內產生重、大且強的礬花后沉淀。
若礦水為酸性,其pH 值一般在6 以下。導致酸性礦水產生的原因在于,采煤過程中原本的還原環境,轉換成了氧化環境,在開采過程中,煤礦內的硫鐵礦出現了氧化反應,產生硫酸,導致水體內的pH 數值下降,水體腐蝕性較強,會腐蝕設備與管路,危及工人健康。酸性礦水排放之后,影響土體的酸堿度,加速土壤的板結,導致地表水的酸度上升,影響水內生物的共存。
煤炭行業缺乏科學的污染減排標準,且體系與制度并不完善。科學的污染減排體系應包括行業污染減排管理標準、技術標準與指標體系與考核體系等內容。由于開采地區、方式存在差異,煤礦能耗差異也較大。由于目前未能形成科學且合理的指標體系,導致污染減排處于被動地位。傳統的開采方式,未能考慮可持續發展,加劇了資源的損耗與浪費,使得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目前煤礦企業遵循的是“渠道經營、以煤資源為主”的發展機制,導致多種環境治理問題與能耗問題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煤炭企業污染減排工作矛盾比較突出,嚴重制約著污染減排工作的開展。近幾年,煤炭企業迅速發展,但由于缺乏科學的規劃,導致很多污染大、能耗高的項目在化工、造紙、建材及治金行業內廣泛開展。雖然這些項目的發展和建設促進了煤炭行業發展,但是無法滿足節能減排的要求,加劇了煤炭企業污染治理難度,為煤炭企業帶來了全新的問題與挑戰。
受政策、技術與設備影響,煤炭行業的執行效力較低,且其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嚴重制約著煤炭企業污染減排工作的開展。主要表現為:①國家出臺了加速高能耗行業結構調整的相關指導意見,但是意見具體實施并不明確,且覆蓋面不全面,意見執行效力較低,導致煤炭企業具體應用缺失。②產能提升與技術裝備改善本身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且涉及方面比較廣泛,需要完備管理機制的支持,但是目前行業規范比較欠缺,導致煤炭企業污染減排工作很難深層次地開展。
在進行污水治理工藝流程選擇過程中,要遵循相關標準和原則,實現整體優化。要按照煤礦區域內的水質特性,結合當地環境的基本條件,選擇切實可行、經濟且合理的處理方案,經過全面技術與經濟方面考慮,選擇最佳工藝。
在對回用水的處理過程中,要遵循相關原則,主要包括:既確保工藝技術與工業設備的可靠性,又要從經濟學角度出發,降低運行費用;管理要滿足便捷、靈活的要求,擴大自動化控制工藝范圍,降低勞動強度。煤礦污水處理工藝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煤礦污水治理工藝流程
煤廢水處理系統包括:煤泥沉淀池、電子絮凝器、中間水池、煤水提升泵、多介質過濾裝置等。本文主要介紹電子絮凝器與多介質過濾裝置。電子絮凝器主要是朝水中通入電流,將水中懸浮的污染物及乳化狀污染物打破,電流進入水中后,產生的電能,可促使物質之間產生化學反應。在這反應之下,水中的各類物質處于最為穩定的狀態。一般情況下,在這穩定狀態下,能夠形成固態的物質,借助分離技術可以將其去除。多介質的過濾裝置內,選擇的是碳鋼濾罐,在濾罐罐體內部與外部均涂有聚酯保護層、環氧樹脂層等。在進行該裝置過濾清洗過程中,不會損壞濾罐,可以保障濾罐的完好性,濾罐的使用壽命較長,能夠避免二次堵塞情況的發生。
在生產過程中,煤礦會產生污水,這些污水的成分比較復雜,且色度比較明顯,水內的毒性較大,水質含有較多的油脂成分。通過實施物化預先處理,可以將一些污染物質去除,將油脂成分減少,如此可以將后續治理工作負擔減輕。在開展物化預處理過程中,一般使用的是隔油、沉淀及氣浮等手段。為有效地將油脂去除,煤礦企業一般會選擇隔油法、氣浮法等,可以結合使用,兩道工藝的前后應用,能夠有效回收油脂,且加速回收油脂的利用,提升污水的利用率。隔油法一般包括:重力分離型、凝結過濾型、旋流分離型等。氣浮法一般分為溶氣氣浮、擴散氣浮和電解氣浮等。
混凝沉淀:混凝沉淀法指的是,在生產過程中加入混凝劑,比如:鋁鹽、鐵鹽、聚鋁、聚鐵和聚丙烯酰胺等,通過適當地調整酸堿度,能夠促使污水內的懸浮物質在混凝劑的作用下,全面聚集,受到重力作用沉淀,能夠促使固液分離。這一方案的應用,可以促使污水內的固體物沉降,水與固體物產生分層,能夠促使水變得澄清。下沉的固體物質,經過回收可以繼續利用,能夠將固體顆粒回收,可以將污水濁度與色度降低,全面將煤礦污水內的有害物質、有毒物質及污染物去除,能夠提升煤礦污水的可回收率、可利用率。
3.4.1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的表面積為800~2000m2/g,活性炭本身的吸附能力較強,一般采用的是連續式固定床吸附方式與操作方式,活性炭的總厚度為3.50m。過程中產生的廢水選擇的是自上而下的過濾形式,過濾速度控制為4~15m/h,接觸時間為30-60min。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活性炭內吸附了大量的吸附物質,一般吸附飽和將會導致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喪失,使用該技術要及時更換活性炭。
3.4.2 硅藻土吸附
硅藻土本身是將單細胞的低硅藻遺體堆積,并形成巖石形狀,在成巖作用之下,形成多孔性的生物硅質巖。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形成硅藻殼壁,擁有很多的微孔,且多級,量大,孔洞排列有序,結構穩定,性能較好,耐酸性強。由于孔洞容積大于表面積,因此整體吸附能力較強,能夠將1.5~4 倍自身重量液體產生的1.1~1.5 倍油分吸收。負電位特征吸附能力比較強,能夠將大量的正電荷吸附,使用硅藻土制作而成的吸附塔,吸附作用、篩分效應較強和深度效應都較強。該技術的應用,能夠實現深度與有效處理。
深度處理技術主要包括:超濾技術、反滲透、膜處理等,該處理技術本身是一種科學的工程預處理技術,能夠將廢水內的污濁物與有機物去除。反滲透處理技術借助的是反滲透膜的支持,能夠通過溶劑(一般使用的是水)截留離子物質、小分子物質,可以提升選擇的透過性,能夠將膜兩側的靜壓力轉換為動力,以此實現液體混合物的分離,產生相應的過濾膜等。在污水處理過程中,該技術的應用,可以將COD 降低,可以有效地將COD 脫除,實現一次性脫色、脫鹽,全面保障水的品質。
選擇何種手段有效地推進煤礦污水治理、貫徹污染減排工程是國家及煤礦企業面臨的關鍵問題。后期煤礦污水治理過程中,需要及時改善污水處理、轉變工藝流程、創新技術手段,提升節能減排水平。要加大監管力度,做好工藝執行工作與技術執行工作,確保污水的有效治理。提高煤礦污水治理水平,貫徹節能減排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