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進行揮發性有機物的收集過程中,可采用容器收集的方法,將樣品收集到summa 容器中,然后通過一系列的USEPA 技術取樣等手段,將極性和非極性物質分別用TO-14 和TO-15 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與收集,進而完成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程序。除了用summa 容器外,還可用冷凝袋等容器進行收集,不僅成本低,而且操作簡易。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收集有機物樣品的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氣體泄露,出現浪費樣品的問題。
固相微萃取與傳統的收集技術有著明顯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收集環境檢測中的揮發性有機物的同時,能實現集成的收集和濃縮的過程。由于儀表的主要結構中包括萃取探頭和手柄,因此能自動采集樣品和測量環境中的揮發性有機物,固相微萃取方法不僅能有效提升揮發性有機物的收集效率,而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人力資源,促使測量結果更加準確與高效。
在收集揮發性有機物的過程中,吸附方法相較于其他方法更加簡單和易用,因此成為我國最常用的檢測方法之一。由于吸附的過程較為簡單,使用固體吸附物在進行有機物的吸附時實質上也是一種氣體的收集,有些吸附物需大量的有機物來吸收,且吸附率不會發生任何變化。其中應用最廣泛的吸附劑是活性炭和tenax,tenax 由于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是最為常用的吸附劑。另外,與其他吸附劑相比,tenax 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即使是將它置于高溫環境下,也不會發生任何的變化或化學反應。因此,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收集工作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TVOC檢測類別及檢測方法見表1。

表1 TVOC 檢測類別及檢測方法對比
GC 指的是氣相色譜儀,一般而言,它都會和NPD、ECD等檢測器結合使用。如果其沒有和上述幾個檢測器使用,而是將質譜當成檢測器,那么它就成為了單級質譜GC-MS。GC 是分離裝置,無法獨立使用,需要加上檢測器才能正常工作。GC和GC-MS 被廣泛應用于揮發性有機物檢測中,其不僅檢測率高于一般檢測方法,而且其檢測的結果高度準確,不存在誤差,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效率。在檢測過程中這種檢測方法還能夠檢測未分離的有機物,因此,它還可以高效完成物質的揮發性測量任務。另外,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GC 和GC-MS 技術也在不斷地優化,最低測量濃度已經降到0.2~0.6mg/m3。通過大量的實驗表明,這種揮發性有機物的測量方法能促使檢測物保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進一步提高檢測結果的精準性。
高效液相色譜分析又稱為HPLC 分析法,其分析流程是將儲液瓶中的溶劑通過泵吸入到色譜系統中,經過輸出過程,在通過流量和壓力測量后,進入進樣器中。樣品經過進樣器注入到色譜柱中,分離后再進入檢測器。檢測的信號會通過數據處理設備的處理后,形成色譜圖。廢棄的液體進入到廢液瓶中。HPLC 主要改變的是流動的相極性,從而促使樣品在最佳的狀態下實現分離。HPLC 方法在逐步優化中又結合了現代自動控制技術,不僅提高了自動化測量水平,而且高效完成了檢測樣品的要求和任務,促使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結果更加準確。
在進行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過程中,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會直接影響到樣品檢測數據,從而導致所得結果與實際數據間存在明顯的偏差。因此,為了保證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必須將異樣數據全部排除在外,然后對剩下的數據進行有效分析。對于剔除的或無效的數據,應當再次展開樣品檢測,對其進行重新檢測,這不僅能保證檢測數據的科學性,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數據檢測的精準性,從而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機物采樣的誤差主要指的是開展環境檢測工作前對樣品進行采樣,但由于在此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所得數據存在異常。產生誤差可能是由于檢測人員的操作不當,或是受儀器影響。例如,未能按照相關的執行標準落實彎頭位置的采樣,或是在采樣過程中,風速不確定,從而直接影響到風量的計算,進而影響到樣品檢測的排放濃度,導致檢測數值與實際數值存在很大的差異,也有可能是由于采樣過程中,其污口出現斷面問題,使得檢測濃度相較于水域檢測而言,會高出很多,進而使得檢測數據出現偏差,無法真實有效地反映出樣品檢測的實際問題,這也會為后續改善措施的制定帶來一定的難度。因此,為了減少誤差,應當在進行采樣后,不得立刻對其進行檢測,檢測過程必須在實驗室中展開。另外,還應當積極落實樣品的儲運措施,盡可能保證樣品檢測數據的客觀性。具體注意事項如表2 所示。

表2 揮發性有機物注意事項與頻次
加強對環境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力度,保護環境的同時,也要對檢測和分析揮發性有機物樣品檢測流程提高重視,從而有效改善人們居住的環境。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水平不斷提高,逐步優化了樣品的檢測方法,例如GC和GC-MS、HPLC 方法等,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環境的保護力度。但是,在進行環境中揮發性有機物的檢測過程中,還應盡可能減少樣品采樣的誤差或減少樣品檢測的誤差,從而真正意義上提高揮發性有機物檢測數據的精準性,為后續工作的開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