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規劃綱要提到,“十四五”時期,北京將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減排降碳,在國際應對氣候變化交流合作中彰顯負責任大國首都形象。對此,規劃綱要做出了前瞻性規定,比如,系統建立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和排放總量初步下降的“雙控”機制。據業內專家介紹,北京通過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提高了重點排放單位的減碳意識。規劃綱要還對PM2.5和臭氧污染協同治理做出了明確敘述,“十四五”時期,北京將以治理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為抓手,聚焦機動車、生產生活、揚塵等領域,減少污染排放,實現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
1月28日上午,中國首個可再生能源“碳中和”智慧園區認證儀式在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亦莊智慧園區內舉行,北京綠色交易所向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頒發了碳中和證書。此次碳中和認證由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授權的第三方認證機構,按照ISO14064-1:2006標準對園區進行溫室氣體排放核查。根據核查報告,在園區2020年自發自用電量不計入碳核查范圍的基礎上,其他所有與溫室氣體排放相關的生產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總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合11,937噸二氧化碳當量,在購買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核銷所排放全部溫室氣體后,整個園區實現碳中和。
山西省能源局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該省光伏領跑基地裝機規模達到400萬千瓦,居全國第一。作為中國能源大省,近年來,山西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推動能源供給由單一向多元、由“黑”向“綠”轉變。截至2020年底,該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570萬千瓦,其中,光伏裝機1309萬千瓦。山西省計劃以晉中、呂梁、長治為重點,加強重大項目培育和產業鏈招商,打造光伏制造全產業鏈生態體系。2021年,山西將延伸新能源產業“全鏈條”,推廣各類“光伏+”綜合利用,包括探索各類光伏開發利用的商業模式,因地制宜開展光伏與建筑、交通、農業、林業等行業融合發展等。

2020年,云南全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45萬億元、增長4%。以水電、風電、太陽能等為主的綠色能源,成為云南第一大產業。2020年,云南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1%;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5.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3.5%、7.9%。過去5年,云南世界一流“綠色能源”“綠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張牌扎實推進,綠色能源成為第一大產業。2021年,云南省將全力推動產業強省建設。具體而言包括打造“中國鋁谷”和“世界光伏之都”,綠色鋁硅產值突破1000億元等。
浙江將擴大清潔能源消費,加快電動汽車推廣使用,計劃至2025年,建成智能公用充電樁達5萬根左右,自用充電樁25萬根以上。為堅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要求,計劃到2025年,浙江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將從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24%,煤電裝機占電力裝機比重從目前的47%下降到42%。為實現計劃目標,浙江將加快結構優化,構建清潔低碳的現代能源供給體系,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實施“風光倍增工程”;同時著力綠色轉型,構建節約高效的現代能源消費體系;著力推動能效提升,對標能效國際先進水平,大力推廣綠色低碳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加快未來社區建設,打造多能集成、節約高效的低碳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