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迅速,農村產業結構不斷豐富,村鎮企業蓬勃發展,農民生活水平和消費觀念日新月異。但是,經濟發展也帶來一定的污染問題,生活污水處理問題對新農村建設產生嚴重影響,限制了農村地區可持續發展。
目前國內大多數鄉鎮地區沒有建立固定的垃圾場與污水處理廠,甚至沒有垃圾桶。生活垃圾隨處丟棄,污水隨機排放的情況十分常見。隨著農村的城市化進程加快,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產生的垃圾也越來越多。許多農村地區對垃圾的處理方式,就是當垃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將其直接焚化,但是,垃圾燃燒所產生有害氣體不僅污染空氣與水源,而且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大麻煩。大多數農村地區洗滌和廚房用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溝渠,嚴重影響村莊環境,造成水質受到嚴重影響,不利于農村生態建設。
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土壤環境,增加農作物產量,提高農產品質量。但是,大多數農民對如何合理使用農藥物和平衡肥料知之甚少,也無法根據作物種植方法和土壤營養條件進行土壤測試,濫用農藥化肥現象頻發,不僅化學肥料和殺蟲劑有效性不高,而且還會發生土壤、水體和空氣污染。
農村地區主要進行農業生產,化肥和農藥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嚴重河流污染,土壤營養成分嚴重失衡酸化,地下水重金屬污染,水土環境質量呈下降趨勢。
農村飼養牲畜和家禽數量眾多,一些飼養場分布在河流兩岸,牲畜糞便沒有經過相關處理直接排放到溪流和溝渠中。大多數農場都未安裝污染處理設施,沒有進行畜禽糞便處理。同時,沒有管理制度和法規限制,用于消毒和糞便管理的污染防治設施還不完善。
由于土地資源限制,大多數畜禽養殖場面積不足,導致糞便資源利用不佳,無法完全處理掉牲畜排泄物。大量畜禽糞便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周邊居民生產生活條件影響較大,城鄉飲用水源受到影響。
農村地區積極發展畜牧業,并通過加大育種力度和不斷擴大養殖規模來促進畜牧業發展,提高生活質量。但農村地區畜牧業發展特點是規模化水平低,主要通過家庭單位進行養殖繁殖,總數量大且范圍廣,許多畜禽的繁殖都是在農舍內或河流附近完成,導致畜禽糞便排泄。畜禽糞便造成土壤、空氣和水的污染,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并阻礙農村環境污染管理。
農民對生態環境意識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因此仍然存在堆積垃圾現象。生活中危險廢物、玻璃瓶、飲用水罐、不可降解的農用塑料袋直接排放或沉積在村莊溝渠中。大量生活垃圾在大雨中直接沖入河道,造成病毒和細菌的傳播,溢出液體會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使農村生態環境惡化。
農村地區對垃圾處理的意識較差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基本設施不完善,導致村民將生活垃圾任意堆放,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溝渠中,污染物滲入地下、土壤和河流中,對農村地區居民日常飲用水造成危害。
近年來的環保工作更側重于城市工業污染的預防和控制,農村地區水體污染問題沒有引起廣泛關注,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控制力度不足。農村居民受傳統生產和生活方式影響,對環境保護和治理重要性和緊迫性缺乏了解。在調查中,大多數村民認為環境保護工作與他們無關,環境保護不會對其生活和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在這種環境治理氛圍下,農村居民參與意識低,農村環境污染控制效果較差。
村級政府職能部門是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第一負責人,一些村莊在市級主管部門指導下建立環境保護機構,但監管機構人員不足,職能和界限不明確,環境保護設施不完整,不能充分履行環境保護職能和職責,農村政府職能部門與農村環境保護要求之間仍然存在明顯差異。此外,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機制在監督層面還不夠完善,監督工作缺乏必要數據文件和基本技術手段,農村環境污染主要發現仍取決于公眾舉報。缺乏監督是農村環境綜合管理面臨的重要問題。
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中大多針對城市環境污染,針對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法律法規較少。由于農村環境與城市的實際情況差別較大,在解決農村水體污染問題上,操作難度更大。而且,現行法律經常對環境污染處以簡單罰款,導致破壞水體環境行為犯罪成本較低,不利于保護農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農村環境保護和治理體系的不健全,造成環境污染治理滯后,加劇了農村生活污水污染問題。
人工濕地具有出水水質好、生物安全性高、污染物去除力強、建設和運行成本合理、管理方便等特點,已被廣泛用于惡臭水體處理中。農村污水中存在動物糞便、農藥殘留等物質,應用人工濕地技術可有效改善農村水質(表1)。
人工濕地根據其結構可分為地表濕地和地下濕地。地表濕地可通過微生物分解有效去除有機物,并通過過濾和沉淀有效去除懸浮物。地下濕地分為水平地下和垂直地下濕地。水平濕地是指從填充床一端流入污水并從另一端流出凈化后水體,而垂直濕地是指污水從填充床表面垂直流入底部并通過擴散和植被轉移進入深層填料區域。濕地中的植物可吸收水體中氮和磷,并實現反硝化和除磷效果。植物根部促進氧轉化并增加填料氧含量,可促進濕地快速分解污染物。
當前農村地區通常將垂直地下濕地和水平地下濕地結合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硝化和反硝化能力,達到更好的脫氮效果。人工濕地投資少、節省電力、運維成本低,特別適合在農村地區廣泛使用。濕地建設成本和處理成本低于污水處理廠,每噸廢水運行成本僅為0.15 元。污水經過人工濕地處理后,污染物大幅降低,可作為農業灌溉水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缺水地區灌溉問題。

表1 人工濕地技術應用數據
活性污泥利用好氧細菌及其原始生物吸附、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機物,最終促進有機物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表2)。利用活性污泥吸附有機物凈化污水,其吸附能力強且快速。活性污泥生化作用必須在有氧條件下進行,在此過程中,細菌利用有機物分解后獲得的能量和營養形成新原生質體,從而使細菌逐漸生長并分裂,培養并激活細菌,促進細菌吸收分解污染物。

表2 活性污泥處理技術應用數據
人工水生植物凈化技術基于生態健康的河流,使用仿生水生填充物。仿生水生填充物根據河流水生植物和材料設計,具有較強耐污染性、耐腐蝕性、彈性和柔韌性。河流中有機污染物可通過微生物生存活動進行分解氮和磷,同時利用河流中原始生物植物通過自然濃縮功能形成生物膜(表3)。在一些污染嚴重河流中,水生植物無法正常生長。這時人工水生植物可代替天然水生植物,為細菌生長和生物膜形成提供良好環境。

表3 人工水草技術應用數據
綜上所述,農村環境污染治理項目關系到新農村建設的順利實施。當前農村水體污染形勢日益嚴峻,農村水體污染問題迫切需要得到治理。本文通過農村水體污染現狀的調查與分析,總結了農村環境污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農村水體污染治理的建議。以期促進農村地區居民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建設生態文明鄉村,實現新農村綠色可持續發展,促進農村生態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