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偉光 陳振榮
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廣東茂名 525000
作為一種急診科常見的呼吸道疾病,急性呼吸衰竭以死亡率高,發病急為主要特點。該病導致患者意識模糊、昏迷等癥狀[1]。中樞神經肌肉疾患、氣道阻塞、呼吸道感染為該病主要并發癥,可抑制患者呼吸,造成機體缺氧,嚴重者出現二氧化碳潴留或氣體交換障礙,若不及時進行有效治療,對患者生命造成威脅[2]。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療中,氧氣有效供給至關重要。無創正壓通氣(NIPPV)是將患者與呼吸機通過鼻面罩相連,改變傳統將氣管切開或行氣管插管的通氣方式,提高治療的安全性。為探討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診治療中應用NIPPV 的價值,特選取收治的116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比較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廣東省茂名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16 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58 例。對照組中,男33 例,女25 例;年齡50~80 歲,平均(70.45±7.31)歲;其中合并重癥哮喘24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2 例,重癥肺部感染22 例。試驗組中,男36 例,女22例;年齡50~80 歲,平均(69.35±7.42)歲;其中合并重癥哮喘26 例,充血性心力衰竭10 例,重癥肺部感染22 例。兩組的性別、年齡及合并癥狀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知情同意書被患者及家屬簽署,且經過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3]:①確診急性呼吸衰竭者;②存在呼吸頻率過快、呼吸困難等臨床癥狀者。排除標準[4]:①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②意識模糊,無法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進行常規對癥支持治療,具體方法為祛痰、氧療、支氣管擴張劑、營養支持及調節電解質、水平衡等。同時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按時測量患者呼吸頻率、血氧飽和度、心率等。在此基礎上試驗組進行NIPPV 治療,具體方法如下。采用Bi-PAP 呼吸機(澳大利亞,Resmed),模式設定為壓力支持通氣和呼氣末正壓通氣兩種。醫師通氣治療前向患者說明,取得患者配合,患者半臥位,以合適口鼻面罩掩蓋口鼻并固定,接通輸氧管,氧流量根據患者呼吸衰竭的程度不同做相應調整,使經皮脈搏氧飽和度≥90%。設定吸氣壓力初始值為6~10 cmH2O,待患者完全適應后,設置壓力支持通氣保持15~20 cmH2O,氣道峰壓力≤35 cm H2O,潮氣量≥7 mL/kg。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對呼氣末正壓進行上調,確保在吸氧濃度<60%情況下,血氧飽和度≥90%。若患者血樣指標及癥狀有所改善,可更換面罩為鼻導管吸氧,使患者能咳痰、飲水及進食。
①臨床療效[5]。治療后,患者血氣指標、呼吸困難等癥狀均無改善為無效;患者血氣指標、呼吸困難等癥狀均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血氣指標恢復正常,呼吸困難等癥狀消失為顯效。治療總有效率=(有效+顯效)例數/總例數×100%。②各項指標。比較治療前后,兩組的二氧化碳分壓(PaCO2)、氧分壓(PaO2)、血pH值、心率(HR)及呼吸頻率(RR)指標。③死亡率及呼吸機肺炎的發生率。比較兩組的死亡、出現呼吸機肺炎的發生率。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n(%)]
兩組治療前的PaCO2、PaO2、血pH 值、HR 及RR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PaO2及血pH 值高于治療前,PaCO2、HR 及RR 值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PaO2及血pH 值高于對照組,PaCO2、HR 及RR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試驗組的死亡率及呼吸機肺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急性呼吸衰竭特點為起病急、進展快,短期內使患者呼吸功能失代償,出現呼吸性酸中毒及嚴重缺氧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若不及時治療,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8]。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臨床常選擇機械通氣輔助治療,分為有創和無創兩種[9-10]。NIPPV 操作簡便,其將呼吸機與患者通過面罩相連,使建立人工氣道對肺部造成損傷減少,使咽喉功能得到較好維持,患者易接受[11-13],有助于改善機體各項指標,已廣泛用于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療[14-15]。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的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PaCO2(mmHg)PaO2(mmHg)血pH 值HR(次/min)RR(次/min)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對照組治療前治療后58 77.54±8.31 44.45±4.19*52.91±8.29 79.89±10.98*7.22±0.04 7.35±0.03*32.08±8.08 21.66±6.19*123.57±21.28 101.34±21.58*58 t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P 兩組治療后比較值76.55±9.28 58.47±6.31*5.362 0.001 53.28±8.31 63.61±7.95*7.362 0.000 7.23±0.03 7.26±0.03*5.396 0.001 32.08±8.09 26.53±8.69*5.193 0.001 124.26±24.11 113.88±21.72*10.362 0.000
表3 兩組死亡率及呼吸機肺炎的發生率的比較[n(%)]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相關指標均有改善,且試驗組改善更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的死亡率及呼吸機肺炎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在急性呼吸衰竭急診治療中應用NIPPV,具有顯著療效,降低死亡率及呼吸機肺炎發生率,各項指標得到改善。
綜上所述,急癥中應用NIPPV 治療急性呼吸衰竭,療效顯著,患者死亡率、呼吸機肺炎發生率低,相關指標及臨床癥狀改善明顯,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