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鋒
遼寧省鞍山市長大醫院耳鼻喉科,遼寧鞍山 114005
過敏性鼻炎為耳鼻喉科發生率較高的一種變態反應疾病,主要是由于機體在接觸變應原后導致鼻粘膜非感染性炎性病變。目前,臨床對于該病的治療尚未研究出有效根治的方法,多以避免接觸過敏原、免疫治療、手術以及藥物等治療手段進行控制[1]。而藥物治療則是臨床應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治療方式,多數患者在藥物治療后,鼻塞、流涕等癥狀能夠得到較好的控制[2]。但不同藥物臨床治療效果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地氯雷他定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其在抗炎上具有較好的效果,但單獨運用療效有限。而曲安奈德鼻噴霧劑直接作用于患部,具有清炎、抗過敏的功效。故本次研究選取122 例過敏性鼻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究曲安奈德鼻噴霧劑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的效果。
選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遼寧省鞍山市長大醫院就診的122 例過敏性鼻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61例。對照組中,男39 例,女22 例;年齡20~70 歲,平均(52.15±12.34)歲;病程3 個月~5年,平均(3.02±1.25)年。研究組中,男36 例,女25 例;年齡19~67歲,平均(50.64±11.58)歲;病程4 個月~4.5年,平均(2.89±1.3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患者經臨床檢查顯示鼻粘膜異常,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鼻塞、流涕以及鼻癢等癥狀,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的相關診斷標準[3];②病程≥3 個月;③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參與研究前2個月內接受過其他藥物治療者;②對本次研究藥物過敏者;③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④合并肺結核或其他嚴重臟器疾病者。
對照組:口服地氯雷他定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20092,生產批號C190467)10 mg/次,1 次/d。
研究組:給予患者地氯雷他定聯合曲安奈德鼻噴劑治療,其中地氯雷他定用法用量與對照組一致,將曲安奈德鼻噴劑(昆明源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190,生產批號20190606)充分搖勻后,噴于患者鼻腔內,每個鼻腔2 撳,約220 μg,1 次/d,注意在應用曲安奈德鼻噴劑治療時,指導患者需要將頭擺正,避免頭位不正而影響黏膜對藥物的吸收效果。
兩組均連續治療4 周為1 療程,治療1 個療程。所有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均避免接觸過敏原、維持清淡飲食。
比較兩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治療前后癥狀積分改善情況及白細胞介素-4(IL-4)、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的變化情況。
療效評價標準[5]:經治療后患者流涕、鼻塞等癥狀消失且3 個月內未復發,即顯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3 個月內復發次數≤3 次,即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出現加重情況,即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IL-4、IL-10采用ELISA 法進行檢測。癥狀積分[4]:評估患者流涕、鼻塞、鼻癢、噴嚏等癥狀,采用4 級計分法,無=0 分、輕=1 分、中=2 分、重=3 分。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研究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1.80%)高于對照組(78.69%),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IL-4、IL-10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IL-4、IL-10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IL-4、IL-10 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4、IL-10 水平的變化情況(ng/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IL-4、IL-10 水平的變化情況(ng/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IL-4治療前治療后IL-10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n=61)對照組(n=61)t 值P 值75.23±6.12 76.08±6.54 0.31>0.05 32.05±4.51*48.46±5.17*3.42<0.05 28.65±5.11 28.09±4.27 0.22>0.05 16.24±3.46*22.38±3.58*2.57<0.05
治療前,兩組患者流涕、鼻塞等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流涕、鼻塞、鼻癢及噴嚏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治療前,且研究組的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癥狀積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流涕治療前治療后研究組(n=61)對照組(n=61)t 值P 值2.13±0.41 2.09±0.38 0.11>0.05 0.70±0.12*1.24±0.21*3.56<0.05鼻塞治療前治療后鼻癢治療前治療后2.07±0.37 2.09±0.34 0.09>0.05 0.81±0.14*1.44±0.25*3.48<0.05 2.20±0.36 2.18±0.37 0.14>0.05 0.74±0.15*1.38±0.28*3.39<0.05噴嚏治療前治療后2.16±0.30 2.13±0.32 0.12>0.05 0.77±0.21*1.52±0.30*3.27<0.05
過敏性鼻炎作為Ⅰ型變態反應,其主要是在變應原的刺激下,促使IgE 特異性抗體生成并與鼻腔粘膜、表層嗜酸性細胞結合,導致鼻腔毛細血管擴張、腺體分泌增加、嗜酸細胞浸潤,進而引起以組胺為組的鼻粘膜過敏反應[6]。該疾病的病因較為復雜,如環境因素、遺傳因素、過敏原、飲食營養因素等,臨床主要表現為流涕、鼻癢以及打噴嚏等,病情遷延難愈、呈反復發作。有研究發現,年齡為18~39 歲、居住于城市、本科或以上學歷人群發生過敏性鼻炎的概率較高,而導致過敏性鼻炎IgE 特異性抗體構成比最大、濃度最高的過敏原是矮豚草蒿過敏原,因此,臨床治療應當以控制過敏原為主要原則,以減輕患者的機體炎癥反應。當前,藥物治療是控制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而地氯雷他定是臨床治療該病常用的藥物,其具有抗組胺的作用,在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中具有較好的效果[7-8]。
本研究結果顯示,單一口服地氯雷他定與聯合曲安奈德鼻噴劑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療效比較,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1.80%)高于對照組(78.69%)(P<0.05),結果提示曲安奈德鼻噴劑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的療效顯著。過敏性鼻炎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多種炎癥因子參與,其中IL-4 作為由IgE 合成的特異性誘導劑,其能夠對IgE 介導的免疫反應產生促進的作用,使得黏附分子以及淋巴細胞不斷增值。而IL-10則能夠產生炎性介質,促使分泌亢進并誘發黏膜水腫,從而促使病情加重[9]。為此,降低過敏性鼻炎患者IL-4、IL-10 水平,是改善患者炎癥、促進病情改善的關鍵。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治療后,研究組患者IL-4、IL-10 水平均較對照組低(P<0.05),提示曲安奈德鼻噴劑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過敏性鼻炎,其抗炎效果優于單純地氯雷他定治療。其中,地氯雷他定作為第三代抗組胺藥物,在進入人體后很快能夠達到峰值,可有效抑制白細胞介素分泌與合成,起到抗炎、抗過敏的效果,但單一用藥療效有限[10-12]。而曲安奈德鼻噴劑作為皮質固醇類藥物,通過鼻腔噴藥,能夠最大程度發揮藥物效益,該藥物能夠對參與疾病發病、發展的炎性因子產生抑制的效果,從而進一步減少炎癥介質釋放,促使白細胞水平降低,最終發揮抗炎、抗過敏的效果[13-14]。故而,通過將曲安奈德鼻噴劑與地氯雷他定聯合治療過敏性鼻炎,對控制患者炎癥、促進疾病癥狀改善具有積極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比兩組治療后患者癥狀改善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流涕、鼻塞等癥狀積分均小于對照組(P<0.05)。潘聰[15]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采用曲安奈德鼻噴霧劑聯合地氯雷他定治療后,鼻塞的癥狀積分為(1.01±0.15)分、鼻癢為(1.11±0.20)分、流鼻涕為(1.05±0.23)分,本研究中的研究組的癥狀積分與之相似,由此能夠證明,曲安奈德鼻噴劑與地氯雷他定聯合用于過敏性鼻炎患者治療中,有助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在過敏性鼻炎患者治療中,運用曲安奈德鼻噴劑與地氯雷他定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炎癥反應,緩解其臨床癥狀,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