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萍 龔 雪 洪艷艷
江西省景德鎮市中醫醫院婦產科,江西景德鎮 333000
痛經是女性常見的月經不調類疾病,主要表現為下腹墜脹、惡心、嘔吐、下腹脹痛以及手足厥冷等,其中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最為常見。有研究顯示,貪食生冷食物、起居不慎、經期淋雨均可能引發該疾病[1]。部分患者在月經前兩天會出現下腹不適或者疼痛,經期開始時才會出現劇烈疼痛,會嚴重影響女性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2]。目前臨床治療原發性痛經多采用非甾體抗炎藥,但其療效具有一定局限性。隨著中醫療法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其優勢也越來越明顯,目前已獲得廣泛認可。口服溫經湯是治療痛經的常見中醫治療方法,聯合穴位貼敷是可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3]。基于此,本研究選擇景德鎮市中醫醫院收治的77 例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就溫經湯與穴位貼敷聯合用于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進行探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4月~2019年10月景德鎮市中醫醫院治療的77 例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奇偶數分組方式分為參照組(38 例)和治療組(39 例)。參照組患中,年齡20~44 歲,平均(29.67±2.65)歲;病程2~14 個月,平均(8.65±2.14)個月;平均月經周期(30.52±3.74)d。治療組中,年齡19~24歲,平均(29.45±2.47)歲;病程1~15 個月,平均(8.85±2.07)個月;平均月經周期(30.41±3.57)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景德鎮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家屬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制定的原發性痛經的診斷標準;②患者語言功能、聽力功能正常;③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患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婦科疾病者;②正參加其他臨床試驗患者;③過敏體質者;④合并嚴重器臟功能損傷疾病者;⑤有穴位敷貼治療禁忌證[5];⑥治療期間采用其他治療方案。
參照組給予患者布洛芬緩釋膠囊(中美天津史克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3 g×20 粒,生產批號20170525)治療,患者每次出現疼痛癥狀后服用,每次口服400 mg,每天1 次。治療5 個月經周期。
治療組采取溫經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溫經湯配方:吳茱萸、桂枝、肉桂、阿膠、甘草、清半夏各6 g,炮姜10 g,酒當歸、川芎、牡丹皮、麥冬、丹參、黨參各15 g,路路通20 g,白芍30 g,經血量少、血塊色暗患者,另加益母草20g,腰酸劇烈癥狀患者另添加杜仲20 g,瘀血腹痛癥狀患者另加五靈脂、蒲黃15 g,用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服用[6]。穴位貼敷:月經前3 d開始進行貼敷,取患者雙側三陰交穴、關元穴、十七椎穴、雙側地機穴6 個穴位,將消炎貼貼于所選穴位,經凈后停止使用,每天1 次,每次5~8 h,治療5 個月經周期。
①痛經癥狀[7-8]。借助COX 痛經癥狀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痛經癥狀進行評估,共包括18 各項目,主要評估痛經程度、痛經時間,采用5 級評分法評估,0 分表示未見不適癥狀,1 分表示出現輕度不適感,2 分表示出現中度不適感,3 分表示出現重度不適感,4 分表示出現非常嚴重的不適感。持續時間:0 分表示無,1 分表示持續時間在3 h 內,2 分表示持續時間在7 h 內,3 分表示持續時間在24 h 內,4 分表示持續時間>24 h。②前列腺素F2α 水平。采集患者外周血5 mL 進行實驗室檢測,測定前列腺素F2α 水平。③臨床療效評估[9-10]。治療后癥狀積分下降程度≥80%,停藥后未復發表示顯效,癥狀積分下降程度≥50%,身體不適癥狀好轉,用藥后可繼續生活工作表示有效,未滿足以上要求即表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痛經時間評分、痛經程度評分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評分均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患者的痛經時間評分、痛經程度評分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痛經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痛經癥狀評分的比較(分,±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痛經時間評分治療前治療后痛經程度評分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治療組t 值P 值38 39 31.20±2.65 31.01±2.28 0.338 0.368 24.88±1.34*20.41±1.15*15.722 0.000 20.96±2.63 20.47±2.17 0.893 0.187 17.12±1.06*14.78±1.02*9.872 0.000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前列腺素F2α 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前列腺素F2α水平均低于治療前,治療組前列腺素F2α 水平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列腺素F2α 水平的比較(g/mL,±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前列腺素F2α 水平的比較(g/mL,±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參照組治療組t 值P 值38 39 21.63±3.45 21.25±3.33 0.492 0.312 18.20±1.77*15.62±1.40*7.104 0.000
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原發性痛經是女性常見疾病,多屬本虛標實之證,其中最常見的證型即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該疾病占婦女痛經50%以上,其主要發生于月經初潮后的年輕女性,且未婚未育者居多[11]。中醫認為,該疾病發病原因主要包括素體虛弱、情志不調、感受外邪等,主要發病機制為氣血運行不暢,因此中醫強調求因治本,溫同為治療的根本,溫經散寒、祛瘀止痛為該疾病的治療根本,配合養血調經施治[12]。
本研究選擇77 例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進行對比研究,一組給予西藥治療,另一組給予溫經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者的痛經時間評分、痛經程度評分低于參照組(P<0.05);治療后,治療組前列腺素F2α 水平低于參照組(P<0.05)。提示溫經湯聯合穴位貼敷治療可有效改善痛經癥狀和激素水平。溫經湯出自《金匱要略》,其中當歸、吳茱萸、肉桂為君藥,當歸性溫,可補血活血、潤腸通便、調經止痛,善止血虛之痛;吳茱萸性熱味苦寒,具有溫中下氣、散熱止痛以及降逆止嘔的功效;肉桂則可活血通經、散寒止痛的功效,以上三種藥物合用可通利血脈、溫經散寒、調理沖任[13]。川芎、白芍兩者為臣藥,合用可活血祛瘀、養血斂陰,行氣開郁而止痛。另黨參可健脾益肺、補中益氣。溫經湯具有行氣活血、散寒祛瘀的功效。穴位貼敷治療將消炎貼貼于三陰交、關元、地機等穴位,可通經活絡止痛、活血化瘀[14]。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92.31%高于參照組71.05%,提示溫經湯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賀冰[15]研究中對103 例患者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88.00%)高于對照組(62.30%),說明溫經湯與穴位貼敷治療效果更高,這一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溫經湯與穴位貼敷聯合用于寒凝血瘀型原發性痛經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優勢明顯,可有效減少痛經時間,緩解痛經程度,同時改善前列腺素F2α水平,有效提高臨床療效,可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