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杰
(吉林市人民醫院,吉林 吉林 132001)
由于醫院中醫療器械明顯不足,為了滿足醫院的醫療器械需求,醫院選擇外來醫療器械予以解決,但由于外來醫療器械具有流動性,價格也不便宜,樣式多種多樣,其滅菌質量無法確保,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外來醫療器械在醫院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因此,在臨床工作中,醫院消毒中心應加強對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1-2]。外來醫療器械進入醫院的時候,我院消毒中心要對這些外來的醫療器械進行再次處理,主要是進行再次的清洗、包裝、消毒滅菌和供應工作。近年來,疾病種類不斷增加,所需的醫療器械的種類也多種多樣,涉及的醫院科室也很廣泛,使用的頻率很高,因此,對外來醫療器械的再次消毒滅菌至關重要,如果消毒不徹底會導致嚴重后果,供應物品不完善可能影響診斷與治療,因此,做好消毒中心的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要嚴格按照規范執行,完善相關制度,職責分明,進一步保證外來醫療器械質量。風險管理是社會組織或者個人用以降低風險的消極結果的決策過程,是一種綜合性很強的管理模式,包括對風險的各方面進行評價,使用最小的成本將可能發生的風險和潛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良好的控制[3-4]。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間消毒供應中心內外來醫療器械12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研究探討醫院內外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的風險管理,現總結如下。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間消毒供應中心內外來醫療器械12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62例。對照組:醫療器械62例,均是骨科外來器械。觀察組:醫療器械62例,均是骨科外來器械,對比兩組信息結果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消毒管理,對外來醫療器械給予常規維護、保養及清洗滅菌。
觀察組給予風險管理,具體如下。
2.1 對風險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培訓
對風險管理工作人員進行全面綜合培訓,對工作人員進行詳細講解,讓工作人員全面了解外來醫療器械進到本院內的所有處理過程。
2.2 醫療器械風險管理
外來醫療器械進入本院后,有本院的工作人員進行接收,接收的時候要嚴格核對單據,要特別注意查看單據,避免發生遺漏的情況;外來醫療器械入院核對準確后將信息錄入電腦,建立全面電子檔案,非常有利于器械風險管理;外來醫療器械還要進行滅菌和消毒,處理時應小心謹慎,避免器械受損。
2.3 清理和包裝
外來醫療器械使用后要嚴格進行清洗,滅菌和回收,因此,采用風險管理的方式實施清洗滅菌的工作人員要熟悉消毒全過程,并且所有的流程必須按照標準規范去執行,通過培訓后工作人員對器械結構的熟悉程度大大提高,在進行拆洗時要避免清洗對醫療器械造成損壞,特別要注意一些細節,要對咬合面、齒關節等位置格外注意,清洗時候要將相同器械放在一起清洗,對醫療器械一一核對后進行包裝。
2.4 檔案管理
將外來醫療器械逐一進行打包,打包后要再次進行檢查,記錄后將對所有的醫療器械進行分類,建立詳細的電子檔案,并設置管理權限,方便后期管理。
2.5 使用評估
醫護人員在使用外來醫療器械時要格外注意,防止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
第一,對比分析兩組醫療器械的不合格率。
第二,對比分析兩組醫療器械的臨床使用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表進行統計分析外來醫療器械的臨床使用滿意度,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第三,采用本院自制的問卷調查表對比分析兩組工作人員消毒知識及操作技能的掌握度,分值越高,表示掌握度越高。
關于醫院內外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的風險管理的資料數據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工作人員消毒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度運用t檢驗,以(±s)表示;兩組器械的不合格率和臨床使用滿意度運用x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不合格率更低,兩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醫療器械的不合格率比較(n,%)
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臨床使用滿意度明顯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器械臨床滿意度比較(n,%)
管理干預后,觀察組的工作人員消毒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比較(±s,分)

表3 兩組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消毒知識 操作技能實施前 實施后 實施前 實施后對照組 62 82.23±3.10 91.15±2.18 81.51±2.43 92.37±2.58觀察組 62 82.21±3.02 96.37±2.19 81.31±2.26 97.51±2.14 t 0.9254 14.2674 1.3258 15.1539 P 0.2231 0.0000 0.2541 0.0000
近年來,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生活環境和習慣發生轉變,與此同時,很多疾病的發生率不斷增加,醫院現有的醫療器械已無法滿足醫院的正常運營需求,為應對這一現象,醫院引入各種的外來醫療器械,在很大程度上實現資源共享。但外來醫療器械有較大的流動性,極易出現消毒滅菌不合格等情況,安全性較差,因此,加強對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是消毒供應中心工作的重要內容[5-6]。
近年來,消毒供應中心對分外來醫療器械的管理一直是消毒供應中心的“痛點”,如何對外來醫療器械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是研究的重點方向,也是消毒供應中心的重要工作目標[7-8]。風險管理是一種新的管理模式,風險管理通過采取相關措施,降低甚至避免風險事件發生,確保安全生產。很多潛在的風險是不能控制的,風險總是存在的,在臨床管理工作中通過風險管理采取各種措施減小風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或者把可能的損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避免在風險事件發生時帶來難以承擔的損失[9-10]。本次研究中消毒供應中心在外來器械管理工作中應用風險管理的效果十分顯著,運用過程中規范消毒流程,進而提高外來器械消毒質量,工作效率也被顯著提高。本次研究隨機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7月期間消毒供應中心內外來醫療器械124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研究探討醫院內外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的風險管理,數據提示觀察組患者的不合格率更低,觀察組臨床使用滿意度明顯更高,觀察組的工作人員其消毒知識及操作技能掌握度更高,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分析管理是一種非常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具有很高的優越性,值得大力推廣運用。
綜上所述,醫院內外來醫療器械消毒滅菌的風險管理的運用效果十分顯著,可明顯降低包裝不合格率,還能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且醫護人員在臨床使用過程中的滿意度很高,是一種非常科學合理的管理方式,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