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金霞
(吉林市人民醫院體檢中心,吉林 吉林 132001)
人體甲狀腺是極為重要的一個內分泌器官,通過甲狀腺系統合成甲狀腺激素,維持體內血壓、血糖、血脂的動態平衡,調節體內代謝[1]。甲狀腺激素會刺激EPO(促紅細胞生成素)基因表達、促進系祖細胞增殖,從而維持正常的紅細胞生長速度[2]。反之,甲狀腺功能出現異常,則會直接引起脂代謝的紊亂,繼而甘油三酯、膽固醇等異常,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近些年來,雖然經濟快速發展下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但人們的生活及工作節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臨床亞健康群體逐漸壯大[3]。亞臨床甲亢是近年來逐漸被意識到的一類隱匿的疾病,它是指血清FT3、FT4正常,TSH異常降低,而患者無明顯相關癥狀和體征的一種狀態。有學者總結這類亞臨床疾病的共同特點是在血清學或影像學中被發現,臨床表現不特異,這類亞臨床疾病有相當比例發展為臨床疾病或引起其他危害。近年來在健康人群中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亞甲亢癥狀,并且發病年齡趨于年輕化。伴隨近些年,亞臨床甲亢逐漸增多,這種隱匿性疾病的潛在危險不可小覷,此時FT3(游離三碘甲狀腺原氨酸)與FT4(游離甲狀腺素)正常,患者也未出現相關癥狀與體征,但TSH(促甲狀腺激素)出現明顯降低趨勢[4]。現就我體檢中心亞甲亢狀態下女性體檢者與正常女性體檢者的血液學檢查指標進行對比分析。詳細報道如下。
選擇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間來我體檢中心進行體檢且甲狀腺功能異常而確診為亞甲亢狀態的120例女性患者為觀察組研究對象,再以同期體檢結果正常的120例女性體檢者為對照組研究對象。觀察組研究對象年齡20—65歲,平均(48.8±3.1)歲;TSH平均值(0.12±0.03)IU/L。對照組研究對象年齡20—65歲,平均(48.8±3.1)歲;TSH平均值(1.58±0.23)IU/L。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觀察組入選者FT3處于3.67—10.43 pmol/L的正常范圍、FT4處于7.5—21.1 pmol/L的正常范圍,但TSH低于0.34 IU/L。排除可能導致TSH暫時性降低的相關因素:下丘腦功能障礙、垂體功能障礙、妊娠期、應用糖皮質激素或多巴胺、正常甲狀腺功能病態綜合征等。
對照組受檢對象入組時詳細詢問病史,并查看其超聲報告、心電圖及X線檢查結果、臨床生化指標、甲狀腺激素檢測結果等,均在正常范圍內。排除已知甲狀腺結節、炎癥、功能異常者;排除血液病、腫瘤、肝腎功能障礙、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類患者;排除接受調脂藥物、干擾甲狀腺功能類藥物治療者。
清晨、空腹狀態采集兩組受檢者靜脈血標本兩份。其中一份抗凝血標本經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檢測血常規,記錄其RBC(紅細胞計數)、Hb(血紅蛋白)、HCT(紅細胞比容)、MCV(平均紅細胞體積)、MCH(平均血紅蛋白含量)、RDW(紅細胞體積分布寬度)、WBC(白細胞計數)、PLT(血小板計數);另一份促凝血血清在化學發光分析儀上測定FT3、FT4、TSH,其中FT3與FT4測定以酶競爭結合免疫法,TSH測定以雙位點酶免疫法;再經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相關血脂指標,包括以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測定TG(甘油三酯),以均相測定法測定HDL-C(高密度脂蛋白),以選擇性可熔化法測定LDL-C(低密度脂蛋白),以免疫比濁法測定APOA1(載脂蛋白A1)、APOB(載脂蛋白B),以己糖激酶法測定GLU(空腹血糖)。
以對照組為比照基準,觀察組RBC、RDW、MCV更高,Hb、HCT、PLT水平更低,組間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受檢者血常規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受檢者血常規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RBC(1012/L) Hb(g/L) RDW(%) HCT(%) MCV(fL) MCH(pg) PLT(109/L) WBC(109/L)觀察組 120 4.56±0.23 123.5±8.6 14.51±1.26 0.41±0.01 93.67±2.56 29.16±1.68 245.66±12.16 6.28±1.68對照組 120 4.50±0.16 135.2±8.1 13.56±1.17 0.43±0.05 88.56±3.17 29.28±1.38 251.26±13.82 5.94±1.27 t 2.3458 8.8489 6.0524 4.2967 13.7380 0.6046 3.3325 1.768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雖然兩組HDL-C、LDL-C、GLU尚未出現明顯差異性,但觀察組TG、CHOL、APOA1、APO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脂及血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血脂及血糖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 TG(mmol/L) CHOL(mmol/L) HDL-C(mmol/L) LDL-C(mmol/L)APOA1(g/L) APOB(g/L) GLU(mmol/L)觀察組 120 1.11±0.26 5.12±0.26 1.55±0.23 3.22±0.56 1.65±0.28 1.11±0.16 5.12±0.23對照組 120 0.91±0.18 4.89±0.17 1.51±0.19 3.19±0.37 1.43±0.15 0.95±0.21 5.14±0.26 t 6.9282 8.1106 1.4687 0.4896 7.5869 6.6389 0.631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簡稱亞臨床甲亢,是指沒有臨床癥狀,或癥狀不確切、不特異,雖然血清FT3和FT4在正常范圍內,但血清TSH低于參考范圍,并除外可能引起血清TSH降低的其他疾病,僅由實驗室檢查結果而診斷的甲狀腺疾病[5]。亞臨床甲亢通常無癥狀,但經長期隨訪,發現亞臨床甲亢可造成心肌損害、心律失常,還可影響骨骼代謝,部分病人可能會出現輕微的精神癥狀和體征[6]。亞臨床甲亢對骨骼系統的影響,在女性患者中更具特點,通常是在絕經前不存在骨代謝異常,但在絕經后,尤其是絕經的最初幾年,骨量丟失明顯,這主要是由尿鈣排泄過多所造成,結果是顯著增加骨質疏松的發生[7]。亞臨床甲亢還將增加絕經后的骨質疏松,該疾病患者骨吸收的增加可能會引起高鈣血癥,但更常見的是骨密度的下降,皮質骨比骨小梁受影響更為嚴重。在代謝方面,會出現靜息時能量消耗增加,并會造成血清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輕度降低;在精神方面,會有恐懼、疑病、敵意、注意力不集中,也會有抑郁等表現[8]。
亞臨床甲亢包括內源性和外源性,其中內源性多是結節性甲狀腺腫、Graves病或自主功能性甲狀腺腺瘤等疾病誘發,而外源性亞甲亢則多是因藥物應用所致,如胺碘酮、甲狀腺素等。亞甲亢的臨床發病率約為0.2%~16%,一般情況下患者能自行緩解,但其中仍約有5%患者會進展成甲亢及相關并發癥,正確及時地逆轉亞甲亢狀態極為重要[9]。雖然亞甲亢者的臨床表現并不典型,但要高度警惕,以免病情進展而影響骨代謝、糖脂代謝,誘發甲狀腺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早期篩查、干預的意義重大。本研究比較亞甲亢狀態與正常狀態下的女性血液學指標,結果發現兩組血常規、血脂指標之間還是存在很大差異性的,但血糖并未出現顯著偏差。分析認為亞甲亢狀態下鐵元素吸收不良、Hb合成下降。甲狀腺激素增加促進EPO增加,高代謝水平下耗氧量增加使得機體低氧或缺氧,進一步刺激EPO增加,WBC升高[10]。營養物質缺乏下RDW增高。亞甲亢是疾病過渡狀態,機體代償能力尚可,因此不會像甲亢階段那樣明顯貧血。甲狀腺激素還是維持血脂平衡的重要物質,參與脂類合成、轉運、降解,在高代謝狀態下機體對脂肪、蛋白質的利用率增加,使得脂肪儲備變少,TG、CHOL水平下降,機體負氮平衡狀態。
綜上所述,女性亞甲亢狀態者雖然早期癥狀不明顯,但血清學檢查中TSH已經出現明顯降低,血常規、血脂相關指標也會出現異常,臨床體檢中要提高警惕,及時采取干預措施來控制病情進展,糾正代謝紊亂。